摘要:動畫是創造者充分運用思維的能力和創造的技能設計出來的視覺形象,賦予靜止的符號生命,使其蘊涵著對時間和空間的超越,蘊涵著無限幻想。動畫則是意識中的對象,是存在于想象中的意識的實體化,在動畫與觀眾見面之前完全都是創造者心中的假設,整個創造的過程都是假定性的設想。動畫是充滿想象和無限可能的,在動畫中總能打破種種現實的界限,將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
關鍵詞:動畫;假定性;意向性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15-01
在充斥著影像、聲畫的世界,動畫這種能夠活動的、被賦予生命的圖畫始終能夠尋求到屬于自己的一份存在之地。因為動畫有動畫的目標。動畫將一切認為的東西作為目標,不管是唯美的還是惡俗的,不管是敘事還是非敘事的。動畫打破美丑的界限,打破精心設計和無意識涂鴉的界限,打破現實和想象的界限。[1]
一、動畫是意向性的創作對象
動畫之父的早期電影編劇、理論家埃米爾·科爾更是一語道破天機:“做動畫的人是像上帝一樣在創造世界……”。動畫藝術家們充分運用自己思維的能力和創造的技能賦予靜止的符號生命,使其蘊涵著對時間和空間的超越,蘊涵著無限幻想。從動畫出現的那一時刻,想象就已經鋪展開來,跨越無邊的天際,穿過浩瀚的宇宙,徜徉在無盡的夢幻中,不斷創造著新的精彩。卡通沉浸在自己的自然的幻想之中,為它追求的不可能的真實而歡欣,將這種建立在不可能基礎上的真實作為自己最高理想,否定實際的真實,這就是動畫的深遠意義。[2]
動畫可以將一切東西作為表現對象,不用擔心這些形象是美好的還是丑惡,不用擔心這些形象和動作能否成立,因為動畫總是可以將其以最能讓人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美好純真的故事也好,神秘離奇的故事也罷,在動畫中總能打破種種現實的界限,將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就決定了動畫具有假定性,決定了在動畫藝術創作中夸張、變形等手法占有特殊的地位,從而為想象和創造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成為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殊的時空藝術,能夠無拘無束的以它所具有的獨特表現力、感染力,做出現實中種種人們無法做到甚至難以想象的奇特、怪誕的動作,使動畫藝術家得以從一個在行動上具有局限性的世界,跨越到另一個行動隨意而無限制的夢幻世界。[3]
二、動畫的假定性
(一)創造過程的假定性。
動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具有無窮的表現力,在構成元素方面,它的形象可以是繪畫的、漫畫的、裝飾的、抽象的等。隨著動畫技術的廣泛應用,動畫所能表達的東西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動畫是創造生命力的手段——幾乎包括了所有平面或立體的美術形式與手法,無論是寫實的、夸張的、裝飾的、象征的或是超現實的,均可以任意發揮不受限制,使原本沒有生命的形象獲得靈魂與性格。
動畫中的演員是動畫藝術家創造出來的形象,有可能是任何一樣東西,人物、動物、植物、圖畫,甚至桌子、椅子等等,只要是想要拿來作為表達對象的事物,都可以通過動畫生動鮮活地表現出來。由皮克斯制作的一部名叫《Reds Dream》的經典短片中,描繪得是一輛閑置在角落里半價銷售的紅色的獨輪自行車,夢想著自己在舞臺上表演的故事,短片的主角就是這輛被賦予了生命的獨輪車。這些不能動,能發聲或不能發聲的形象,就這樣在動畫中演繹著屬于它們的故事。動畫不僅僅在形象方面有難以比擬的表現力,而且在動作和表情的表現上更具有伸展性、創新性、標志性。“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是動畫的環境設定的真實寫照。任何架空的或寫實的環境都能在動畫中成為“現實”。
(二)欣賞與讀解的假定性。
動畫片中的聲畫影像,都是帶有假定性的能夠活動的形象,在假定性的環境中表現假定性的故事,與真人所拍攝的電影不同,即使觀眾知道不是真的,但是卻給觀眾另一種真實的感受。一部能夠以真實的情感打動人們內心的動畫作品應該是成功的。觀眾被動畫片似乎逼真的動態視覺和聽覺所感染而產生的幻覺以及想象力所認同,明知其不是真的生命卻要信以為真地被感動、被說服。[4]動畫用作為一種敘事手段,可以讓人振奮,可以讓人歡樂,可以讓人感動。在《王牌投手振臂高揮》這部動畫片中,主角三橋廉是個希望自己成為王牌投手的少年,每次比賽必定敗北,不過他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并沒有放棄棒球這條路,持續尋找成為王牌投手的機會,給人一股朝著夢想前進的力量。
動畫是充滿想象和無限可能的。與真人拍攝的電影電視不同,觀眾在動畫中看到的一切人物和動作都不是真實的或真正存在的,完全是由人為創造出來的假定設計。然而也正是因為動畫具有如此神奇的假定性,才能將無生命的事物變得有生命,將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為可能。讓人徜徉在真實與虛幻,現實與夢境之中,讓想象得以有飛翔的力量,讓創造不再受局限。相信明天將會有更多的讓人驚嘆的動畫不斷呈現在我們面前。
參考文獻:
[1]曹田泉.動漫概論[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2]馬克·蘭格.動畫歷史的終結[EB].http://arts.tom.com 2004-02-18
[3]劉小林, 錢博弘.動畫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4]賈否, 路盛章.動畫概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本文由武漢傳媒學院科技處資助。
作者簡介:張冬瑾,女,漢族,現任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動畫教研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