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健++姜聰
摘要:網絡流行語在豐富漢語形式和內容的同時,不僅對網絡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漢語的規范產生了影響和沖擊,導致現代漢語的使用和傳播出現了不規范的現象。通過運用實例分析法、推因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可以對網絡流行語的概念、生成及傳播機制進行分析,從表現形式、存在時長和亞文化三個方面研究網絡流行語的特征,從正反兩個方面探討網絡流行語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特征;現代漢語;發展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39-01
一、網絡流行語的生成
(一)伴隨著網絡熱點事件而形成。“屌絲”一詞在今天的語境中主要是對境遇不看者的蔑稱或者一些底層弱勢群體的自嘲。但是,“屌絲”這個詞的產生和演變,可謂經過了百轉千回,其當前的意義和最初的意義出現了天壤之別。
“屌絲”一詞的產生,與前中國國家足球隊隊員李毅密切相關。2005年左右的時候,網絡上出現了一篇名為《李毅大帝本紀》的文言文,由此聚攏了一大批批評李毅和力挺李毅的群體。這群力挺李毅的群體自稱“帝絲(即李毅大帝的粉絲)”,之后,這個名詞經歷了“帝絲——D絲——吊絲——屌絲”的演變,最終確立“屌絲”這個最終形態。而且,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屌絲”這個詞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其本來的中性含義演變成了一種帶有明顯的情緒表達的語匯。
(二)從漢語或者外來語發展而來。今天,很多人在表達不滿或者驚奇等情緒的時候,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吐出“我靠(臥槽、我擦)”這個詞語。“我靠”作為網絡流行語,目前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甚至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
關于“我靠”這個網絡流行語的形成,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統一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我靠”的流行與周星馳主演的著名后現代主義電影《大話西游》有密切關系,因為其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我靠,I服了U”。但是,關于周星馳電影中“我靠”的源頭,學界并沒有明確的說法。在美國英語中,有一個“walker”的詞匯,其主要用于表示“不會吧”等出乎意料的情緒,其發音與“我靠”十分接近,因此無論是周氏電影臺詞的來源還是“我靠”這個詞語的流行,很有可能與這個單詞有關。
二、網絡流行語對現代漢語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語匯。網絡流行語具有極強的創新性,而且都是在較短時間內的創新,而這在傳統語言卻是不具備的。網絡流行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具有革命意義的創新性。網絡是一個虛擬空間,它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使得網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張揚自己的個性,為網民們提供了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廣闊空間。
大量的網絡流行語的出現,也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詞匯。如“菜鳥”,從字面意思上理解,菜鳥應該指一種吃菜的鳥,可是在網絡中,菜鳥有新的含義,菜鳥指在剛加入某一領域,對這一領域知之甚少或者完全不懂的人。
2.創新了漢語的表達方式。現代漢語的形成過程中,既沿襲了傳統古漢語的一些語法規范,而且也吸收了一些西方語言的結構特點,由此形成了現代漢語的結構規范和表達方式。但是,網絡語言往往無視這種語言環境,而是以一種新的結構來取代,這就使得現代漢語的表達方式有所創新。
3.增強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在網絡時代,隨著人們主觀認識的發展,為了表達的需要,一些舊詞,其意義也跟著發生了變化,比如“恐龍”(表達一種厭惡的情緒)。“恐龍”原來特指史前大型動物,而在網絡流行語中則代指相貌丑陋的女性,或者取得是“二者都讓人避而遠之”的意義。此類詞匯較為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和心理,而且在意義上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容易被普通大眾所接受,從而在較廣的范圍內傳播和流行,成為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現代漢語發展的證明。
(二)消極影響。
1.破壞了漢語的語法規范。任何一種語言,都存在一個發展豐富的過程,漢語言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國際交流日漸頻繁,漢語言在網絡上出現了新的形式、詞匯以及新的語法結構,它們有的是符合發展顧慮的,有的則不然,是對語言發展規律的破壞,往往導致語言功能的混亂。 在信息化的社會中,人們之間的交際要求信息的高速度、高效率以及高度準確。因此,這些不符合語言規律的網絡流行語,必然會給人們的交際帶來影響,從而使得高速度、高效率以及高度準確的交流目的無法達成。
2.沖擊了構詞造句的嚴謹性。網絡流行語運用規則的失范,主要體現為部分詞語的畸形變異和違背傳統語法。網絡流行語中一些詞語發生了語音畸變,如“變態(BT)”等。這樣的詞匯不僅增加了信息閱讀和理解的難度,而且有辱罵性質的字眼還會形成信息污染,造成對網絡資源的浪費。也有一些詞語違背了傳統語言,包括字母或者詞語任意充當其他詞性的詞,比如“K他”(K充當動詞);離奇的修辭方式,如“嚴重同意”“嚴重支持”“巨難看”(是一種加強程度的情緒化表達)等;破壞拼音規則等,如“表臉”(用拼音bu和yao,連讀成為biao)等。這些網路詞匯違反了現代漢語正常的語法規則和構詞規律嗎,是對現代漢語純潔性的破壞。
3.制約了語義理解的精準性。很多網絡流行語,由于語義指向模糊、語言形式錯綜復雜、語法上隨意性很強,導致現實世界中的大眾對于網絡流行語理解難度增大,即使是一些經常上網的人,對于一些新生的網絡流行語也是云里霧里,這就影響了交際的準確性,從而影響到整個交際的效果。
三、結論
作為網絡流行語的使用者,網民應該理性使用流行語,將其控制在一定的領域內,不可濫用,也不可跟風,人云亦云,應該當使用文明流行語,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同時,網絡管理、教育等部門應當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化態度,對一切有益的網絡流行詞語發揚和借鑒,對網絡流行語中“糟粕”,通過一定的方式疏導和控制,達到凈化網絡流行語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寧珊珊.亞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網絡流行語研究[D].吉首大學,2013-05-01
[2]王燕.網絡流行語的生成與引導研究——基于青年亞文化的視角[D].湖北工業大學,2013-06-01
[3]曲瑞珠.網絡流行語傳播的社會心理動因及社會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 2012-04-20
作者簡介:
韓雨健(1993-),男,漢族,山東煙臺人,本科畢業。
姜聰(1993-),男,漢族,山東威海人,本科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