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銳 周學軍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索籃球運動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和智力健康這四個的方面的促進作用進行研究分析。在了解選題背景以及相關研究綜述的基礎上闡述籃球運動對健康促進的四個具體表現,旨在進一步加深籃球運動與健康之間相互促進理念,增強健康運動意識,提高國民的運動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籃球運動;體育鍛煉;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智力健康
1 選題緣由
全球化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國民體質健康下降必將阻礙中國夢的實現和危及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頒布,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4年11月27日《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將體育健身作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社會事業的重點領域之一。籃球運動具有空間對抗、內容多元、多變綜合、健身及益智、教育啟示等特點的一項體育運動。適當的籃球運動可以更全面的起到健身、增加知識及記憶的效果,本研究將全面介紹籃球運動對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智力健康這四大表現的有效特點,旨在強調健康的籃球運動方式才能達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目的。
2 相關研究概述
截至2016年9月,一方面以“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共檢索出1325篇文獻,另一方面以“籃球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共檢索出670篇文獻,與前者比例為1:1.98,相較前者而言,自1984年的第1篇文獻的收錄,逐年遞增發展到2015年的77篇文獻,這樣的數據體現國家在體育領域相關政策文件的支持,更體現出專家學者對體育運動特別是籃球運動與健康方面的認識越來越深刻,這將繼續推動我國籃球運動研究領域的發展。
3 籃球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的表現
3.1 身體健康
從體育運動達到強身健體目的來看,籃球運動增進健康的同時對人體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等各內臟器官的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當代社會,全球化經濟發展下各個方面高度發達先進,久坐不動型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步行都減少,這些缺乏體育運動的生活習慣都嚴重威脅身體健康,從多數研究中發表明,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與冠心病分級反相關,與體力活動不足者比較,中等強度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小得多。因此極具特色的籃球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籃球運動對健康的作用就顯得極其重要。以及研究顯示,這與體力活動降血壓、降血脂和改善糖代謝等因素有關,長期增加籃球相關活動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均降低10mmHg,膽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從而使心血管的危險因素減少。體力活動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與其使冠狀動脈血管直徑加大,毛細血管密度增加,側支循環形成,心臟收縮力改善,從而使籃球運動中灌注增加,舒張加快,酶和激素的反應改善有關。
3.2 心理健康
籃球運動可以調節人的情緒,使人精神愉快、胸懷舒暢,更可以促進心境的積極變化以及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參與者進行籃球技術與戰術的訓練過程后,可以獲得非常微妙的成就感,滿足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需要和尊重需要,從而使平時由于工作和勞動所帶來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得到有益的調節與放松。參加籃球比賽還可以提高自我知覺和自信心,自信心是對自己成為勝任者能力的確信。個體選擇參加籃球運動的內容大部分是根據自身興趣、能力等選擇進行的,并且一般都很好地勝任體育鍛煉的內容,這有助于增強個體的自信心。體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為其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一種社會文化活動。體育運動其中的籃球運動更能發展思維能力,因此,籃球運動與其它人類活動一樣,有思維活動的參與。
3.3 社會適應能力
無論是走跑跳投或者攀爬等運動形式,都要為達到一定的目的或者完成這項任務付出很大的努力。此時,運動者在生理上或者心理上都要承受一定的負荷,這時運動員不僅要克服自身的困難,還要努力克服外界帶來的各種阻礙,這就需要體育運動給參與者創造出頑強的毅力,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結合各種不同的體育項目培養不同的心理特征,如籃球基本技術的重復反復練習更能夠培養人的意志和毅力、籃球運動技戰術的有效配合中需要良好的心理穩定性等。因此,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磨煉鍛煉者的意志力,培養籃球愛好者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與品質。但是,在籃球運動的過程中,參與者常常不但不能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而且還要承受著失敗而帶來的沮喪,這樣更需要參與者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自己需要面臨的一切,所謂的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需要通過籃球運動來培養自己健康的社會適應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適當的籃球運動對參與者的社會認知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競爭與合作能力、耐挫抗壓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4 智力健康
人們常說,從事體育運動的人通常“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空有一身蠻力”等,其實這都是對體育的偏見,都是對體育運動不明智的臆斷。美國科學家曾得出結論,堅持體育鍛煉的人,在智力及運動反應方面明顯高于很少運動的同齡人。運動可以提高智商,這已經是得到科學證明的,調查數據顯示,走路上學的的兒童其對事物的注意力會更強,考試成績也更好;稍微喜歡鍛煉的老人與其同齡人相比,患智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以及科學家指出,運動時能向大腦輸送血液,促進神經元的生長,釋放更多的神經遞質和生長激素,這些由運動產生的因子對大腦的整體健康狀況都是至關重要的。籃球運動還能促進左右腦平衡發展,這又是促進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多數人的左腦比較發達,因為多數人都是右手用的多,而籃球運動需要的全身協調,左右并用,能相當程度的開發右腦,給右腦以良好的刺激,開發其潛在的功能,促使左右大腦平衡發展。籃球運動對于智力促進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4 籃球運動促進健康的建議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在于鍛煉,鍛煉在于堅持,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就是告誡大眾不管現處于什么時代,都需要運動,需要堅持鍛煉。眾所周知,體育活動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維持健康的最簡易方法之一。堅持體育活動可使人在體力上、心理及精神上感覺更好,而籃球運動可加強肌肉、關節及骨骼的功能,提高心臟工作的效率,從而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時緩解壓力和抑郁,改善失眠等癥狀。從上述所有的分析和數據來看,體育運動從產生以來,就是為人體健康所必須的,也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助推器。不管是從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還是智力方面,適當的籃球運動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都是積極的,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的運動方式,對人體各種疾病的預防和改善都有其相當程度的功效,而且這種功效遠比通過藥物治療來得更健康,甚至更有效。社會大眾群體要跳出體力活動不足的困境,要積極參加運動,尤其是參加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在減肥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價值是極高的,投入運動,利用運動,從而更好更全面的促進身體健康發展。
5 結語
運動帶給參與者的益處不僅僅止步于健康,適宜的籃球運動更是在延長生命和解救生命。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運動與健康部的主任邁克爾.普瑞特指出,據調查顯示,全球每年越有300萬人死于不運動。還發現,每周運動多于7小時的人,未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險性就會減少45%,患冠心病的的幾率就會減少51%,更能保持正常的身材和正常范圍的體重,因為肥胖也會使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由此可見,運動至于人類就不僅僅是健康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一個問題,運動對于健康的促進作用是明顯的也是社會大眾迫切需要的。
我國是人口大國,不管什么問題在中國都不是一個小問題,更別說人體健康這一重大問題了。自20多年前的1995年國務院發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確定用15年時間“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然而,到2011年9月,經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發布的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學生體質總體狀況依然令人擔憂:中小學生超重與肥胖率繼續增加,相比2005年分別增加1.94和1.56個百分點;視力不良檢出率持續增高并出現低齡化傾向;相比2005年監測 數據,我國19至22歲大學生的爆發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進一步下降。
越發發展的現實社會,國民體質健康下降的危機日趨明顯。為此,政府有關機構應在開展全民健身計劃中貫徹科學的運動健康促進理念,增強國民健康促進意識,以進一步提高國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要通過改善運動基礎設施,或者通過政策等方面來鼓勵廣大民眾積極投身體育運動;抓健康從小孩做起,對中小學的體育活動作出規定,其他課程不得占用體育活動課的時間,必須保證青少年的體育運動時間。
【參考文獻】
[1]楊紹昌,張鵬飛.籃球運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35:212.
[2]張博文.籃球運動對全民健身的促進作用[A].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第一屆“全民健身,科學運動”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2016:2.
[3]溫鋒華,宋利強,李長海.淺議籃球運動對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01:127-128.
[4]王森.論籃球運動對學生智育的促進作用[J]. 考試周刊,2010,41:153-154.
[5]王海濤.大學生籃球運動與心理彈性、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新鄉醫學院,2014.
[6]武海潭.體育課不同運動負荷組合方式對少年兒童健康體適能及情緒狀態影響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7]胡文昕.論體育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06:175-176.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