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這里的“學習包”指教師依據學情為學生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學習包一般由課前自主學習單、課中實踐單和課后實踐單三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除設計了必備的問題、檢測題外,還附加了“資料鏈接”。資料鏈接是圍繞教學重難點鏈接的課外資料,包括圖片、音(視)頻、文字等,目的是幫助學生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習包是小班化教學(前進二小實施的是小班化教學)中,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的助推器。如何指導教師開發、使用學習包?
一、規范教學流程,理清學習包的內涵
任何一件事物,只有對其有了足夠地了解、理解,運用時才能得心應手。實驗初期,鑒于教師對學習包的含義、內容、作用等都不夠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將其與小班化教學聯系起來,學校結合小班教學的相關要求,擬訂了小班教學規程。前進二小的小班教學規程可以理解為:基于“順生而教”“和樂”小班辦學理念而形成的小班教學“操作指南”。這份指南是對小班化教學操作方法、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它告訴教師“該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落實了這些規程,并將之常態化,那么他們的教學就是小班化教學。
明白了小班化教學的內涵和操作流程,學習包的設計和制作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比如:“預習導航”中規定,新授課前,教師應設計課前自主學習任務,通過預習作業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教師在課前要批改學生的預習作業,分析學情,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根據學情探索開發學習包。再比如,“合作學習”版塊中規定:教師每節課要盡可能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開展自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環節都要借助學習包開展學習、探究活動。
“規程”幫助教師建立起了設計學習包的概念,讓教師明白了教學中怎樣做才是落實了學習包的要求。
二、實施個性化備課,理清學習包的結構
個性化備課是個性化教學的基礎。教師備課時關注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并據此確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課堂中才能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個性化的指導。
為了規范教師的備課行為,學校根據學科的不同特點,對自主學習單的結構做了基本規定。比如,語文自主學習單包括課前搜集、讀文釋義、理清脈絡、質疑問難幾個版塊;數學自主學習單包括溫故知新、新課先知、心中有數、預習檢測幾個版塊。
圍繞這些版塊制作學習包時,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發揮,力求制作出的學習包風格各異,能為我所用。比如:低年級語文教學應以鼓勵學生多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為主要任務,加之學生年齡小,直觀感受能力強,教師在設計學習包時就要多加入一些圖片,以增強趣味性;中年級語文教學應將側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預習方法上(如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用填空題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的方法等),教師在制作學習包時,就應該多鏈接一些具體的方法指導;高年級語文教學應以理解內容為側重點,教師制作學習包時,就應設計資料鏈接、搜集版塊,以增加學生知識的積累,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思維導圖,以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此外,為了落實規程中關于“新授課前,教師批改學生的預習作業,分析學情,適當開發學習包,并在二次備課中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好不同類型的標記,進行分層設計”的要求,學校要求教師根據學情分層設計課前自主學習單。所謂分層,就是一張學習單中既要設計必做題,又要設計拔高題。必做題全體學生都要完成,拔高題由學生根據學力情況自主選擇完成。為了區分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習單分別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紙張打印出來(簡稱“三色”學習單),供學生自主選擇。使用紅色學習單說明學生完成了所有的學習任務,使用黃色學習單說明學生完成了部分拔高題,使用綠色學習單說明學生只做了必做題。
教師批閱自主學習單后,對每名學生的學情就有了充分了解。這樣,二次備課時就能有針對性地補充相關資料到學習包中,從而真正做到以學定教,真正讓教學個性化。
三、開展相關活動,掌握學習包的使用方法
為了更好地幫助教師開發、使用學習包,前進二小開展了以下活動。
1.同備一課,共同研發學習包
為了讓教師更好地使用學習包,學校以低、中、高學段為單位,分別開展了“同備一課”活動。所謂“同備一課”,即同一學段的教師圍繞某一個相同的知識點(如語文的某一篇課文、數學的某個知識點等)共同研讀教材,共同開發、設計學習包。“同備一課”活動采用共同研讀、接力備課的方式進行。具體來講,活動中,同一備課組的教師先共同研讀教材,然后指定一名教師結合課前自主學習單完成情況和教材重難點,并參照學校的小班教學模式設計學習包初稿。“接棒”的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整,并說明原因。
這樣的互動,既幫助教師把握住了學習包設計的內容范圍(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單時提出的問題、教材上需要突破的重難點、有必要擴展的知識等)和基本目標,又促使教師在思維碰撞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優化了教學方法。
2.以賽促研,探究學習包使用方法
通過“同備一課”,學習包已基本成形。學校成立校級研討智囊團,針對學習包的使用再次共同備課,讓學習包更加優化,并在此基礎上打磨出各學段的研究課,深度研究學習包的使用方法。
研究課以賽課的方式展開。賽課時重點觀察教師是否以學習包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主動地參與了學習和探究活動;是否借助學習包降低了教學的坡度與難度,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了更多的探究空間,讓中等學力的學生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讓學困生積極參與了學習活動并有所收獲。在推出的賽課中,語文組趙芳老師的《木蘭從軍》最能體現學校小班教學的特點和學習包的使用情況。課前,教師引導學生觀看了有關木蘭的影片、故事,并誦讀了《木蘭辭》,還借助課前自主學習單,要求學生開展了自主預習。課中,教師通過學習包補充了木蘭從軍的相關圖片,以及木蘭英勇殺敵的故事、電影片段等資料,還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探究了木蘭的忠勇。課后,教師通過學習包引導學生練筆,并展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優秀作品,真正把讀寫結合起來。這樣的賽課促使教師不斷地發現、完善學習包的使用方法,讓小班語文教學的特點變得更加鮮明。
3.常“曬”備課,提高學習包的質量
有了前期的組級、校級研討,教師對學習包的開發使用已了然于心。為了進一步推動教師使用學習包的熱情,學校開展了“互秀齊曬·亮出我的特色”交流研討活動。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曬備課”。學校組織全體教師互相觀摩個性化備課本,促使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第二個階段是“評備課”。每學期末,學校組織開展個性化備課評比活動。評選出的優秀備課(學習包)上傳到學校網站上,供全體教師下載學習。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漢區前進二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