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
當氣候急劇變化,超出人體的適應能力,就容易發生疾病。冬季驟冷,若采用藥膳調理,將會大大增強我們抵御寒冷的能力。
1.黃芪黨參羊肉羹:黃芪30克,黨參25克,當歸20克,羊肉500克,生姜15克,蔥、鹽、黃酒、調料各適量。先將黃芪等三味藥用包扎緊;羊肉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后撈出,切片;生姜洗凈切片。將以上材料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黃酒,旺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加入食鹽等調味品,待溫分2~3次分食。隔日食用。
此湯有益氣補血、補虛溫肝、散寒化滯、溫中暖胃的作用,為冬令極佳補品,適用于小腹及腰背部發涼疼痛、手腳冰涼、衰弱貧血、面色無華、心悸失眠、大便稀溏等癥。
平素大便干結、經常長痘、容易上火的人應慎用,兒童要少吃。
2.蓯蓉菟絲子燉牛肉:肉蓯蓉9克(鮮品25克),菟絲子12克,牛肉300~500克,生姜15克,食鹽、料酒等調料各適量。將牛肉洗凈,切小塊,用開水焯去腥味,生姜洗凈切片,同肉蓯蓉、菟絲子共入砂鍋內,加入適量開水、料酒,武火煮沸,文火再燉2小時左右至熟爛,調味即成。早晚溫熱分食。每日或隔日食用。
肉蓯蓉性味甘溫,能補腎壯陽、養血益精、潤腸通便。菟絲子性味辛甘平,能補腎養肝、益精明目。二味配伍,補腎之功倍增,既補腎陰又壯腎陽。本品適用于腎虛精虧、體弱虛冷、腰腿乏力、腰膝冷痛、視物昏花、精神不振、肌膚不澤、陽痿耳鳴等癥。
陰虛火旺、感冒發熱者慎食。
3.山藥枸杞雞肉湯:山藥100克(干品20克,中藥店有售),枸杞、核桃仁各10克,雞胸肉200克,鹽、蔥、姜、胡椒粉、香菜等各適量。將山藥洗凈,切滾刀塊;香菜洗凈切段;雞胸肉洗凈切薄片,放入加了料酒、蔥姜的沸水中焯2~3分鐘后撈出;同山藥共放砂鍋中,加開水、調味料(鹽最后加)大火燒開,轉小火后慢燉至雞肉熟爛,放入枸杞、核桃仁略煮,撒上香菜即成。早晚分食。每日食用。
本品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滋陰溫腎的功效。適用于腎虛腰疼、畏寒肢冷、身體虛弱、脾虛食少、疲勞乏力等癥,可使老人、婦女增強抗寒能力。
4.蝦仁韭菜粳米粥:蝦仁50~100克,韭菜80克,粳米100克,料酒、色拉油、胡椒粉、雞精、鹽各少許。粳米淘洗凈,用清水浸泡20分鐘左右;蝦仁洗凈切丁,加入胡椒粉、料酒拌勻,稍腌后,用開水焯一下;韭菜洗凈切段;砂鍋中加水適量,燒開放入大米,大火煮開加蓋小火慢熬;20分鐘后米微爛加入一點色拉油,攪拌繼續熬制;粥稠米爛后加入蝦仁、鹽、胡椒粉、韭菜,攪拌均勻,煮再1分鐘關火即成。早晚服食。每日食用。
本品可補中通絡,溫補腎陽,御寒暖身,增強免疫力。適用于背寒氣虛、腰膝酸冷,腎虛下寒,身體虛弱者食用。
5.桂皮大棗紅糖茶:桂皮2小節,大棗3~5個,紅糖20克。砂鍋里放入500毫升清水,將桂皮洗凈、敲碎放入鍋中;大火煮開轉中火熬煮20分鐘,取汁留渣;再倒入500毫升清水,大火煮開轉中火熬煮15分鐘,取汁棄渣;將兩次汁液合并,放入洗凈、切成小丁的紅棗,再煮5分鐘后放入紅糖,煮至紅糖溶化即可。全天代茶飲??擅咳诊嬘谩?/p>
桂皮性熱,具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活血舒筋、通脈止痛和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大棗可養胃健脾、益血壯神。紅糖能活血祛寒,增加熱量。本品適用于腰膝冷痛,陽虛怕冷,四肢發涼,胃寒冷痛、腎陽虛弱的畏寒、肢冷、體質虛寒、胃痛腹瀉等癥。
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