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明
(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 安徽合肥 230051)
淺談窯尾余熱鍋爐復合雙壓系統的應用
李偉明
(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 安徽合肥 230051)
國內水泥窯余熱發電技術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已較成熟,以單壓、雙壓、閃蒸熱力系統的余熱發電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一般的水泥窯余熱電站中,窯尾余熱鍋爐大多為單壓系統,雙壓系統僅在新疆等少數少雨地區得到使用。本文通過對窯尾煙氣的分析,探討一般地區窯尾余熱鍋爐采用雙壓系統的可能性。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特征明顯,除西部、西北部降雨較少外,其他地區都有夏季雨多,冬季少雨的特征,以秦嶺淮河以北的溫帶季風氣候區更為突出,即四季的變化,對原料的綜合水分影響較大。在水泥窯余熱發電設計中,窯尾余熱鍋爐出口的煙氣大多用于生料磨的烘干用風,即窯尾余熱鍋爐出口煙氣的溫度需滿足生料磨系統正常生產的要求。而在一般的設計中,大部以雨季時的生料綜合水分來確定窯尾余熱鍋爐的出口溫度。下面以國內某55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為例,分析不同季節下窯尾廢氣的可利用情況。
該廠生料粉磨為立磨系統,雖然立磨設計的烘干能力較強,但在雨季時,入廠原料經過石灰石庫、原料堆棚的存儲后,入磨的生料綜合水分~3.5%,此時要求立磨入口混合風(循環風與鍋爐出口煙氣的混合)的溫度~170℃,計算可得窯尾余熱鍋爐出口煙氣溫度約215℃,按此出口溫度,則窯尾余熱鍋爐選用單壓系統;但如在少雨季節時,入磨的生料綜合水分在≤2%時,此時要求立磨入口混合風(循環風與鍋爐出口煙氣的混合)的溫度~148℃,計算可得窯尾余熱鍋爐出口煙氣溫度約180℃,在此情況下,窯尾余熱鍋爐可采用雙壓系統。
該廠預熱器出口煙氣溫度為310℃,風量為332000Nm3/h,則窯尾余熱鍋爐分別采用單壓或雙壓系統的參數見表一。

窯尾余熱鍋爐參數比較 表一
由表中可見,窯尾余熱鍋爐通過設置低壓段,使鍋爐出風溫度降至180℃后,可新增0.35MPa(g) -185℃-6.5t/h的低壓蒸汽,如汽輪機低壓氣耗按9.0kg/kw·h計算,可增加理論發電功率為720kW。

電站鍋爐參數配置 表二
經過與業主多次的交流探討,最終確認窯尾余熱鍋爐采用復合雙壓系統方案,該電站鍋爐參數配置如下:
該電站竣工時,雨水較多,生料綜合水分~3.5%。當生料立磨運行時,切斷窯尾余熱鍋爐低壓段的供水,使低壓段不投入運行,保證鍋爐出風溫度為215℃,滿足生料烘干要求,此時電站平均發電量為7850kW。當生料立磨不運行時,低壓段投入運行,此時窯尾余熱鍋爐低壓蒸汽量~6t/h,電站平均發電量為8500kW,達到了設計指標。
電站自投運以來,系統運行良好,設備運轉正常。但由于電站運行時間較短,復合雙壓系統是否影響鍋爐管的使用壽命也暫未得到驗證,需加強相關數據的收集。同時,該系統的投運與切斷,操作繁瑣,可通過優化電氣自動化的設計,減少電站人員的勞動強度,也可避免出現人為失誤。
采用復合雙壓系統的窯尾余熱鍋爐比單壓系統增加投資~150萬元,該系統的運行時間按3600小時考慮,可增加理論發電量259.2×104kWh,電價按0.5元/ kWh考慮,年可增加收益為129.6萬元,經濟效益顯著。隨著國內水泥市場競爭加劇,水泥企業進一步的節能增效已刻不容緩。通過對水泥窯余熱資源潛能的挖掘,余熱利用的節能增效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TQ172
B
1007-6344(2016)03-00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