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安
黃龍入海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我們的母親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蜿蜒向東,源源不絕地流淌了幾千年,最后注入渤海。
她裹挾著大量泥沙,在入海口,以精衛般的執著,日復一日填海造陸,終于孕育出這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蔥蔥綠洲,成就了中國最廣闊、最年輕的黃河三角洲濕地。
順河而下,河面越來越寬,留意觀察,會發現這渾厚凝重的黃河,不再是激流澎湃,而是沉沉地通體向前推進。
九曲黃河萬里沙,這泥沙在接近海平面的地方堆積了河道,使黃河在入海口處多次改道。最近的不到兩百年,僅在東營附近就有五六次改道。你必須慨嘆黃河的霸氣,她在平原上成為天河,居高臨下,縱橫千里。
當黃河奔涌到渤海之濱,卻因將全部的乳汁都奉獻給了華夏兒女,而變得如此舒緩凝重,緩緩地沖入了碧藍的渤海之中,呈扇面形鋪展開去;蔚藍和金黃在這里水乳交融,海浪和流水在這里縱情嬉戲,如兩匹美麗的錦緞纏繞在一起,呈現出裂帛般雄偉壯觀的大美。
即使在這最后一刻,黃河母親仍然在用盡全力為她的兒女們做著最后的奉獻。
入海口是一片依然在生長的土地。在這里,黃河張開雙臂擁抱大海,用自己的乳汁哺育最愛的稚子,看著她一天天茁壯成長。黃河三角洲這片處于黃河口的神奇土地,宛若傳說中生生不息的金色息壤,年平均造陸32.4平方公里。
莽莽蒼蒼的荒原濕地上,一輪紅日從河海交匯處升起,日月經天,又從河水所來之地緩緩西墜,仿佛一個人短短的一生;經過一個夜晚的沉寂之后,一切又從頭開始。
不解之緣
1998年初,正在黃河三角洲濕地里拍攝自然風光的我被一聲醉人的鶴吟所吸引。切過鏡頭一看,欣喜若狂,原來是一群野生丹頂鶴,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它們的風采。它們潔白無瑕的身影在霞光下悠悠盤旋,雙翼輕展如九天仙子衣袂飄飄,天籟之音時而高昂、時而幽怨、時而激蕩、時而悠揚。
就這樣,它們的翩翩妙影悄悄地潛入了我的夢里,總把我從香甜的酣睡中早早喚醒,催促著我透過鏡頭去追尋它們。
從那時開始,我便開始在“鳥的天堂”里游弋,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都穿梭在濕地里和鳥兒們一起分享。
鳥兒以它們自身的光輝展示了自然的多姿多彩,而觀鳥可謂是一種生活的慶典。看著鳥兒們自由自在地捕食、嬉戲、燕好、撫育……只覺得它們都是遠比人類更可愛的精靈,不論是獨處還是群樂,展現在我眼前的,皆是無比絕美的生命圖畫。
然而在一次次拍鳥過程中,我卻發現鳥兒們越來越少,而且還發現許多令人心痛的盜獵情況。
記得在2000年的農歷大年二十九,天快黑了,我路過一片麥田地,眼見著一對農民夫婦騎著摩托車追趕地里的一群大天鵝。有五六只天鵝怎么也飛不起來,他們可能事先在地里撒了藥餌。我停下來制止,這兩個人卻試圖用兩只天鵝為代價收買我,被我嚴詞拒絕。眼見情況不妙,他們便窮兇極惡地前來搶奪我手中的相機,企圖銷毀犯罪證據。直到我拿出手機準備撥打110報警,他們才害怕了,放下危在旦夕的天鵝逃之夭夭。
天鵝本是那么的驕傲圣潔,而它們受傷后,卻是這樣令人心碎的脆弱。我抱起這些受傷的天鵝,送到了當地治安辦,希望它們能在那里得到最好的救助。可是這樣的情況竟越來越多,可見鳥兒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了。
護鳥行動
要想拍鳥,必須得有鳥來。如果生態環境被破壞了,鳥都不來了,何談拍鳥。而濕地正是眾多動植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現在,人們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發起了保護濕地的行動,中國也在1992年成立了以保護黃河口原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區,為華夏民族保留下了這塊凈土。可即便如此,對濕地生態保護的力度也依然有限。
攝影/付建智
目前,在黃河三角洲棲息的野生鳥類絕大部分屬于候鳥,是遷徙的鳥。這些鶴類、鸛類、鷺類和天鵝等野生鳥類,都把黃河入海口作為它們的中轉站,有時候時機很難得,必須要抓緊時間去拍,等鳥情過了,就拍不到了。
拍鳥的過程有時候極為枯燥,而且需要動很多腦筋。為抓拍野生白鷺,我曾爬到十多米高的樹上,一待就是九個多小時。為拍到白鷺群在濕地因覓食而爭斗的場景,我自制了隱蔽帳篷和用蘆葦搭建的遮掩體,這樣能接近白鷺兩米遠而不被發現。有時候還要趴在雪地里和草叢里,保持一個姿態拍半天,甚至整天都吃不上飯,餓著肚子守候在鳥兒們旁邊。等到積累的作品足夠多了,我還要制作一張“東營鳥類圖譜”。如今,這一愿望已成為我前進的巨大動力。
“先跟你們說好了,來拍鳥行,但是不能破壞鳥的生活環境,不能驚擾它們,更不能傷害它們。否則的話,我不帶你們去。”每當有攝友央求我帶他們去拍鳥,我都要跟他們“約法三章”。
隨著對黃河口濕地風光及各種野生鳥類拍攝的不斷深入,我也被眾多的影友、鳥友所熟識。一些愛好鳥類攝影的國內外朋友也紛紛來到黃河口觀鳥、拍鳥,切磋技藝。我只希望我保護鳥類的熱情能感染和影響每個到訪的客人。
生命原本如曇花一現,只愿每一段時光都能成為如歌的行板,燦爛而真實。圖片可以記錄歷史,講述故事。在拍鳥的過程中,我始終都收獲著感動,收獲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