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 馬彥平
摘 要:本文從安徽經濟和旅游產業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9個指標,并按先行指標、一致指標、滯后指標進行分類,利用1997年至2014年數據采用景氣合成指數方法進行構建和測算,測算出1997年以來安徽省旅游景氣度總體上升,但受突發事件影響較為明顯。通過測算景氣情況,以期為政府制定旅游產業政策,促進新常態下旅游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旅游;景氣指數;合成指數
一、景氣指數測算方法
景氣指數又稱景氣度,是一種對定性指標通過定量方法加工匯總,綜合反映某一特定調查群體或某一社會經濟現象所處的狀態或發展趨勢的一種指標。
景氣指標分為先行指標、一致指標和滯后指標三類。先行指標的變化,可以用來預測一致指標將要發生的變化;滯后指標的變化,可以用來檢測一致指標發生的變化,從而確認總體經濟發展變化狀況。
國際上通用的景氣指數方法有擴散指數(DI)方法和合成指數(CI)方法。本文對安徽旅游景氣指數研究采用合成指數方法,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一)單指標的對稱變化率和標準化。對稱變化率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表示第i個指標第t年的對稱變化率,用百分數表示。和分別表示第i個指標第t年和第t-1年的原始數據。
(二)用表示第i個指標對稱變化率時間序列的序時平均數,N表示標準化的期數,則有:
(三)用表示第i個指標t期對稱變化率的標準化數值,則有:
(四)多指標對稱變化率標準化后的加權平均數。
其中表示第i個指標第t年的對稱變化率的標準化數值, 為多指標綜合的平均對稱變化率,表示第個指標的權數, i=1,2, ..., k表示指標項目數。本文中采用簡單平均進行計算。
(五)平均變化率以同步指數標準化。
標準化因子F的計算公式是:
其中表示超前指標或滯后指標的綜合平均對稱變化率第t期的數值,表示一致指標的綜合平均對稱變化率時間序列的t期數據,N表示期數。平均變化率以同步指數標準化的計算公式是:
(六)計算合成指數。
首先計算原始指數的時間序列即環比原始指數,令=100,則計算公式為:
It=It-1*(200+rt)/(200-rt), t=2,3,…,m
用0表示所選基準年份的平均值,本文中0 ==100,由此得到合成指數為:
二、指標選取和數據處理方法
(一)指標選取
本文選取9個指標并劃分為先行指標、一致指標和滯后指標參與旅游景氣指數計算,其中先行指標包括GDP、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居民消費支出和全國居民消費水平;一致指標包括旅游總收入、國內旅游人數和入境旅游人數;滯后指標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采用指標年度數據進行計算,數據主要來自安徽省統計年鑒。
(二)數據處理
為消除價格因素影響,本文采用可比價進行計算,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居民消費支出、居民消費水平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調整, GDP用GDP平減指數調整。
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進行調整。
旅游總收入為國際旅游外匯收入與國內旅游收入之和,國際旅游收入按匯率折合成人民幣計價。旅游總收入用GDP平減指數調整。
三、安徽省旅游景氣指數分析
(一)計算結果
根據上述計算方法,以1997年為基準年算的安徽省旅游景氣指數,具體見表1。
(二)旅游景氣指數結果分析
安徽旅游景氣指數與安徽旅游發展形勢基本吻合,總體呈現出穩步上升態勢,但自2012年開始增長幅度逐步放緩。
從圖1看,先行指標自1998年以來景氣指數一直高于100,并且呈現逐年遞增態勢,2000年增長最為緩慢,2011年增長最為快速,自2011年以后增長有逐步放緩跡象。
從圖2看,一致指標在1998年景氣指數低于100,主要是受97年亞洲金融風暴,安徽入境游客數量下降明顯;2003年景氣指數有所回落,下降1.11個百分點,主要是受“非典”影響,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人數下降,進一步影響旅游總收入下降;2012年景氣指數上升最快,2006年至2012年景氣指數上升幅度較大,是安徽旅游發展最好的時段。
從圖3看,滯后指標景氣指數總體也是呈現出穩步上升態勢,與一致指標走勢基本相同,但1998年和2000年景氣指數均低于100,其余年份均高于100,2007年增長幅度最大,2008、2009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增長緩慢。
四、結論
安徽旅游發展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較大,無論是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還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對安徽旅游景氣指數影響明顯,突發事件影響也較為明顯,例如2003年的“非典”,這都說明安徽旅游產業抗風險能力略顯不足,同時自2012年以來,安徽旅游景氣指數上升勢頭逐步放緩,值得關注。當然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相關月度數據的可獲得性不強,僅從年度數據對旅游景氣指數進行研究,基于年度數據的景氣指數對旅游市場反應不夠靈敏。
參考文獻:
[1] 楊健. 河南省旅行社產業景氣指數研究.管理工程師.2011(03).
[2] 閻霞.中國飯店產業景氣研究.北京北京第二國語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8.
[3] 倪曉寧,戴斌.中國旅游市場景氣指數計算與分析[ 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11):1-10.
[4] 安徽省統計局. http://www.ahtj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