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倩
廉潔發展視角下地方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問題研究
◎任倩
地方高校大學生是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后備軍,廉潔教育引導大學生步入社會面對誘惑時能堅定立場、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在廉潔發展視角下開展問卷調查來分析地方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現狀,針對大學生廉潔教育認知不清、實踐不足的問題探索知行合一、三位一體廉潔教育體系來助推社會廉潔發展,這對擴充高校廉潔教育研究理論,對大學生自身廉潔成長、地方高校廉潔教育和社會廉潔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廉潔發展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已然與“中國政治”、“反腐倡廉”、“廉潔教育”密不可分。地方高校大學生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備軍,高校需要需要以新思維、新視角、新作為來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開展與大學生德行相關的廉潔教育等以防其誤入歧途。
廉潔教育在絕大多數人看來主要是對從政者、管理者和各類從業人員提出一些戒律和規范,似乎與校園里的大學生并不相干。調查問卷從大學生對廉潔的認知、主觀感知、價值判斷、現狀、影響等方面共設計16題,了解地方高校大學生對廉潔的認知狀態和主觀感知,以及廉潔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發展和今后生活將產生的影響。面向陜南兩所地方院校的往屆畢業生的和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150份,回收調查問卷136份,回收率為93.33%。其中往屆大學生發放問卷30份,回收26份;應屆大學生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0份。
大學生普遍認識到廉潔的重要性,但對腐敗行為的界定認知模糊。對大學生廉潔的認知狀態調查顯示,93.4%大學生都都認識到廉潔對一個人很重要;對處理人際關系,64.7%大學生認為誠信品質和尊重他人比廉潔品質有更重要價值;大多數大學生對于腐敗行為的界定還存在一定的模糊現象,56.6%大學生能夠意識到請客送禮、人情往來中也有于腐敗行為。
大學生多少經歷過不廉潔現象,擔心受外界干擾不能約束好自己。 對高校廉潔教育的主觀感知情況的調查數據表明,43.4%大學生的生活經歷中從來沒有不廉潔現象,過半以上大學生都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些不廉潔現象;32.4%學生認為腐敗習氣已經侵入校園并影響到生活,41.9%大學生表示很容易做到把廉潔作為做人的原則,55.9%大學生很擔心自己受到外界干擾而在職場上不能把握好自己。
大學生面對不廉潔行為會謹慎行動,仍有少數立場不堅定。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價值判斷的調查數據表明大學校園里存在一定的不廉潔現象,當辦事按照正常途徑不能成功,而通過走關系、送禮等途徑便能達到目的時,41.2%的大學生會選擇這些途徑;當您在學習、就業或者其他社會活動中遇到不廉潔交往和行為時,53.7%大學生面對不廉潔行為內心深惡痛絕但會謹慎行動,還有少數知情不報或默默忍受,僅有5.9%的極少數會當面指出,表明這些大學生存在困惑、有疑慮,還不能堅定立場。
大學生對高校廉潔教育關注不夠,高校缺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對高校廉潔教育現狀的調查顯示,僅有19.1%經常關注“反腐倡廉”新聞,75.7%大學生只是偶爾關注“反腐倡廉”新聞,大學生對廉潔教育關注度還不夠;72.8%大學生認為大學校園推行廉潔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素養,25.0%認為是為了推進校園文化,還有8.1%認為是為了落實國家規定,甚至有1.5%認為大學生校園推薦廉潔教育沒什么作用;86.0%認為廉潔教育能培養大學生清白正直的人格氣節。
廉潔教育對大學生職后發展和自身生活有重要影響。廉潔教育對于大學生職后的發展、自身生活及身邊的人都有重要影響,56.6%大學生認為廉潔教育對減少腐敗有重要作用,是高校大學生不可缺失的教育內容;28.7%大學生認為廉潔教育能夠幫助自己正確認識當前腐敗現狀,培養自身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感,48.5%大學生認為廉潔教育會內化為以后的職業操守,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33.8%認為廉潔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起規則意識,時刻規范大學生自身行為;19.1%大學生認為廉潔教育會通過自己帶動家人廉潔從業,69.9%認為還能幫助朋友、同事樹立廉潔觀念。
加強廉潔教育是培養合格人才和后備干部的需要。高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鼎盛時期,面對人生的轉折和職業的選擇的關鍵時刻要積極開展廉潔教育引導他們穩妥步入社會,否則若“帶病”成長起來必將貽害社會。
大學生廉潔教育使職前教育的成果來指導職后的行為。大學生廉潔教育作為高校廉潔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作為推動社會廉潔發展的一種長遠考慮。廉潔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崗前”的職業道德教育,主要側重于規范學生步入社會后的職業行為。
首先,正確把握大學生廉潔認知及行為傾向,有的放矢地開展廉潔教育,在捋順廉潔與發展、與教育的關系,廉潔教育與廉潔發展的關系,明確廉潔發展視角下大學生廉潔教育應有的連續性、延伸性,將第一、二課堂的內容都可延伸到廉潔教育領域,可以拓寬高校廉潔教育理論研究空間。
其次,正確把握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特性與廉潔發展的內生性相聯系,充分發揮大學生廉潔教育連續性和延伸性等特性,將職前與職后緊密銜接,讓職前的教育指導職后的行為保持連續性。通過大學生廉潔教育使職前教育的成果來指導職后的行為,讓廉潔逐漸成為個人一生中發自內心的覺悟和主動行為,也可以擴充地方高校職務犯罪預防理論的空間。
大學生廉潔教育將反腐關口前移培養未來社會“接班人”。中共中央于2013年12月25日印發了 《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 年工作規劃》,工作規劃中指出:“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把培育廉潔價值理念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法制教育之中”。高校作為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場所,面對腐敗案件頻發有責任從反腐敗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地方經濟社會長遠發展考慮,高度重視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將大學生廉潔教育作為反腐關口前移的重要手段和推動地方社會廉潔發展的重要舉措。
對于大學生自身的來講,當前地方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普遍不足,迫切需要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的權力觀和廉政觀的培養。大學生在擁有專業技能同時,還要擁有良好的廉潔品質,讓廉潔內化為大學生一種發自內心的覺悟,在職場中自覺自發廉潔從業,推動自身堅定立場、健康成長。這是保護大學生自身順利成才的內在需要。
對于高校來講,構建風清氣正的學校環境,引導教職工廉潔從教、管理人員廉潔從政,培養大學生一種積極、健康、向善的情感、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廉潔發展擁有自發自為的不竭動力并真正具有內生性,讓廉潔以及與此相關的德性入心入腦并成為大學生抵抗誘惑的本性。大力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道德,牢固樹立廉潔奉公、廉潔從教、示范育人的觀念,以清廉自律的優良品行為學生提供榜樣示范,以增強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感染力和滲透力。
從培養未來社會“接班人”前瞻性的戰略考慮,將關口前移來預防腐敗現象滋生蔓延,以防大學生的錯誤思想成為腐敗蛻變的誘因,一旦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必將貽害社會。大力倡導大學生做一個守法、誠信、正直、有責任心的現代公民,使之成為創建和諧、民主的未來社會的合格接班人,為地方社會經濟的廉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讓廉潔發展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社會發展形態。

地方高校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進一步落實高校育人目標,由“知”到“行”、“知行合一”帶動整個社會“人人懂廉”、“人人自廉”,提高大學生法制觀念,增強其廉潔意識,以便步入職場能抵制各種腐敗誘惑。
針對大學生對廉潔的認知不清,“知行合一”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從“知”的方面講,廉潔發展需要廉潔教育新思維,積極接受廉潔教育,主動調整心態,廉潔修身從業。高校要抓好與廉潔教育密切相關的其他教育, 如法制教育和誠信教育等以幫助大學生將廉潔養成一種的精神習慣。
從“行”的方面講,廉潔發展需要廉潔教育新作為,汲取經驗,關口前移,查漏補缺。要重視制度建設,用嚴格的機制來確保大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從日常教育抓起,將廉潔教育放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針對大學生廉潔教育實踐不足,建立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廉潔教育機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廉潔教育要入腦入心引導大學生將廉潔并帶入職場,須得全面建立新生廉潔教育、常態化廉潔教育、大學生廉潔教育“三位一體”大學生廉潔教育體制。將廉潔教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日常教學管理、大學生職業教育活動中,讓廉潔滲透進高等教育全過程。
新生入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學習、紀律教育、專業教育等都可以加入廉潔教育的內容,讓大學生新生一入校就樹立良好的紀律觀念和清清白白做人原則,專業教育可以從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目標、人生價值、社會貢獻等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的興趣進而延伸到敬畏職業、廉潔從業。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借法制教育讓同學們正確認識廉潔和腐敗的雙生關系、了解腐敗的成因和不廉潔的范圍劃定,利用多媒體手段觀看反腐倡廉影片等了解職務犯罪;借助學貸款、學術創作、考試誠信教育等和大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開展系列誠信教育活動,從誠信還款、誠信考試等小事做起,誠信做人、清白做人。
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教育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有效發揮自己的職業特長,堅定正信心和立場抵制一切其他因素的干擾在專業領域中真正有所建樹,抵制一切誘惑、謹防職務犯罪。
(作者單位:商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廉政“新常態”下地方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問題研究——以陜南部分高校為例”(項目編號:16JK12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