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訊 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了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藥品抽查情況,共抽查出65批次藥品不合格。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共有25批次中藥飲片上榜,占比39%,而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年的藥品GMP證書收回統計中,中藥飲片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在這65批次不合格藥品中,有12批次是抽樣檢驗出不符合標準規定且假冒標示生產單位生產的假藥,3批次是在生產環節監督抽樣檢驗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藥品,不合格項目均為黏度。而有39批次藥品是在經營環節監督抽樣檢驗中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占此次不合格藥品批次數量之最,不合格項目有牛皮源成分、水分、溶出度、可見異物、游離水楊酸、裝量差異、可見異物、含量測定、裝量差異等多個項目。還有11批次是在使用環節監督抽樣檢驗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藥品。
在涉及的企業方面,紹興縣康華膠丸有限公司、湖南東健藥業有限公司和通化斯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均有3批次藥品被檢不合格。
深圳查處22批次不合格藥品涉及18家藥店
《深圳特區報》訊 廣東省食藥局公布我市22批次藥品檢測不合格后,深圳市食藥局立即采取行動,依法對涉案的藥店展開查處,并在全市清繳不合格藥品。
廣東省食藥監局公布公告稱,全省共抽查檢驗98個藥品生產企業、1314個藥品經營企業和468個醫療機構的894個品種4513批次藥品,其中涉及深圳廣安利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深圳市國立堂醫藥等18家藥店共22批次產品。
廣東省工商局:四成針織內衣抽檢不合格
《廣州日報》訊 服裝猶如人體第二層肌膚,尤其是貼身內衣的質量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有著直接影響。廣東省工商局最近對省內流通領域針織內衣商品質量進行了抽樣檢驗,在廣州、深圳、珠海等6市(區)共抽檢了29家經銷單位的120款針織內衣樣本,發現不合格48款,抽檢不合格發現率為40%。
據介紹,本次抽檢發現針織內衣商品的質量主要有三大問題:一是少數針織內衣商品有檢出pH值超出標準允許范圍;二是纖維含量與標注不相符;三是標識(產品使用說明)標注不正確或未標注。消費者可登錄廣東省工商局網站了解不合格針織內衣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