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李曉峰
[摘要]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是廣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建設國際商貿中心、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廣東省“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和新常態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文章在分析廣州市專業批發市場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廣州市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對策。
[關鍵詞]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行業協會;結構洞理論;“一帶一路”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07
1基本現狀
據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各類專業市場已達近1200家,總建筑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涵蓋了40多個商品門類,形成了全國總體規模最大、市場數量最多、成交最活躍、輻射面廣闊的集群聚集的獨具特色的專業市場,促使相關市場在推動全市商貿業發展和對廣州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廣州是千年商都,是中國批發的“黃埔軍校”和全國批發商的發跡之地,其品類齊全的專業批發市場形態已成為廣州商業的一朵奇葩,它見證了廣州的城市發展。已形成涵蓋水產、農副產、服裝、紡織材料、五金、汽配、建材等為主的完整體系。規模大的像黃沙水產市場、中大布匹市場、一德路海鮮干貨批發市場、芳村花鳥魚蟲批發市場、永福路及恒福路的汽配批發市場、芳村的茶葉批發市場、白馬服飾批發市場等,還有規模較小的如人民路的眼鏡城、大南路的燈飾城、天平架的裝修裝飾批發城、文德路的字畫一條街。而且這些批發市場扎堆廣州人流、物流比較密集的繁華地帶,其市場、歷史和文化原因為:一是廣州商貿看準并抓住了時機,起步早;二是做批發生意講究成行成市,批發市場謀求的就是產生集聚效應而集聚又是一種“優勢”;三是廣州營商環境較優越,何處適宜就把市場開拓在何處。然而這類批發市場大部分是由傳統集(商)貿市場或專業批發市場構成,處于價值鏈低端,發展還很不成熟。因此,加快推進廣州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使其走上價值鏈高端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客觀要求及大勢所趨。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空間布局不合理
目前廣州市有高達54%的市場集中在內層圈(即三大老城區),40%的市場位于中層圈,僅6%的市場位于外層圈。老城區由于歷史原因影響城市交通,加劇周邊地區交通擁堵現象;人流和車流制造的噪聲、尾氣、垃圾、廢水等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質量并對附近街區的環境造成破壞;因人員流動大,結構復雜,批發市場周邊易成為治安“黑點”,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2缺乏統一規劃
因大部分專業批發市場屬歷史自發形成,盡管各級政府管理部門都參與其中,但是缺乏科學的規劃,表現在選址、配套、布局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滯后,其導致專業批發市場一度出現過無序發展、同質化的惡性競爭局面。伴隨著城市化和城市中心的建設和發展,現有一半以上批發市場位于市區,占據了城市的黃金地段,由于受到土地面積和高租金的限制,市場規模難以擴大,反而不斷被壓縮;許多批發市場的選址與開發還存在著嚴重的亂搭亂建、違規建設等問題。這些專業批發市場的產品普遍質量、價格均低,產品以低檔次的日用消費品、生產資料為主,質量、價格、技術含量“三低”是其主要特征;形象也很不佳,在交通、衛生、治安、消防、稅收等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一德路的干貨和玩具、十三行的服裝市場等。而且這些低質低價的商品已經不能滿足輻射區域內城市居民的需要。
2.3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低
廣州專業批發市場經營主體主要采取攤位式經營和對手交易方式,組織形態比較落后,交易方式仍沿用了過去集貿市場的做法,許多專業批發市場內的一些經營者的經營規模已較大,但仍以個體或家族式經營為主,經營主體的經營機制和經營理念仍顯保守和陳舊,未在建立規范的企業組織形式或企業制度發面下功夫創新,這些阻礙了專業市場水平及檔次的進一步提高。另外,市場管理人員總體素質偏低,專業人才匱乏,只能是負責一般的消防、交通、治安等工作和協調解決經營戶之間的矛盾,專業市場的功能拓展和制度創新意識不強和創新能力不足。因市場缺乏現代化管理,就常常導致無序競爭、市場混亂、假冒偽劣商品的不斷出現、騙買騙賣,短斤少兩,貨不對版,欺行霸市及市場信息失真等不良現象的接連不斷發生。
2.4基礎配套設施很不完善
配套設施明顯不足,硬件設施有待改善。很多市場是利用閑置的倉庫和待建土地建成,帶有明顯的臨時性,缺乏永久性市場建筑物,2013年12月15日越秀區建業大廈的火災事件給商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缺乏必要的生活娛樂設施,在專業市場內餐飲設施較為簡陋。
2.5物流與配送等相關服務水平低
廣州大部分專業批發市場物流服務所需的停車場、倉儲、包裝、加工、運輸、裝卸貨區和配送等功能仍處于相對原始的、人工的落后階段。專業市場沿街分布著零散的私人小型物流公司承擔物流業務,物流組織方式相對落后,絕大多數物流配送由各個商戶自行承擔,由于貨運量大,又缺乏統一管理,造成交通擁擠,嚴重影響了地區綜合交通,這種方式的低專業化程度、其效率非常低下。
3對策建議
3.1明確轉型升級的定位和總體思路
廣州專業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是一項專業性強、關聯度高、創新點多的系統工程,對引領全省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全省市場體系建設,拓展全國內外貿易渠道和國際市場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以現代流通理念和方式改造提升專業批發市場,將會更好地發揮現代流通對制造業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對廣州市中小企業高端轉型的帶動作用。
加快推進廣州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也要著重體現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培育試點示范和龍頭企業,通過以點帶面推動市場園區的整個商圈提升,從而帶動商圈內各機構的市場轉型升級。
3.2深刻理解專業批發市場所屬產業的價值鏈
必須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產業價值鏈,清楚地摸清各專業批發市場在其所在的價值鏈中所處的環節并了解在整個鏈條上還有哪些環節的產品與產業要素可作為現有交易商品的擴大與補充。要找到專業批發市場交易產品的集合,交易產業要素的集合并確定產品交易與產業要素交易的互動關系,最終形成專業市場良性運作的商業模式。對于一開始沒有當地產業支撐的集散地型批發市場,則要努力形成和自然賦予其產業孵化的功能,通過夯實產業基礎促進專業批發市場的壯大并持續健康發展,從而使其走向價值鏈高端。
3.3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特別是充分地利用移動互聯網
電子計算機與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大數據的開發應用,為傳統專業市場交易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廣州專業批發市場應加大市場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網上數字化市場、網上支付系統和新型物流系統,加速建好網上“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促進網上市場和網上交易的發展,建立與有形專業批發市場相配套、相結合的網上“虛擬專業市場”,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市場成交額大幅度并穩步增加。通過技術交易、交易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不斷創新,使買賣雙方搜索、談判和實施交易的速度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
3.4政府規劃補充(審核及統一規劃)
政府需要根據廣州經濟發展和資源優勢,做好市場發展的統籌規劃,嚴格按照規劃建設和發展市場,同時完善和健全相關政策法規,避免市場準入與運作不規范。
鑒于過去專業市場自發和盲目發展而導致的無序競爭的模式,轉型升級就需要實現長遠的統籌規劃,需依靠政府搭臺發展實行轉變,完善廣州市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發展規劃,增強可操作性,做好重點批發市場及周邊的公共服務配套,著力解決“監管不到位”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證專業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努力對存量市場進行大力整治使其規范,采取“就地升級、保留特色、規劃調整”等方式,分類指導推進轉型升級,在鞏固并適當發展原店鋪營銷的基礎上。堅持以實體營銷與電子商務營銷相結合的經營戰略與策略,打造實體與電子商務營銷平臺,全面推進營銷模式的互補,將現有專業批發市場升級為商貿“中樞”,僅提供貨物樣板參考,盡可能減少現場交易,有效提高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及檔次,使產業銷售鏈條得到優化。
積極對增量市場做好規劃和營商環境的改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中心城區應嚴格控制新增開辦傳統專業批發市場,以規劃為引領,相關職能部門通過聯合審批機制,嚴把市場準入關。
3.5充分利用行業協會和學界的優勢
運用管理學中較新的理論即伯特(Burt)的結構洞理論:這一理論是基于競爭的社會結構提出的,認為決定競爭參與者勝敗的原因不是參與者的特性,而是關系的競爭。因此占據結構洞位置無疑會獲得競爭優勢。伯特認為,結構洞能夠為其占據者獲取“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提供機會,從而比網絡中其他節點上的成員更具競爭優勢。
行業協會往往是一個行業龍頭企業聚集的團體,是該行業市場信息動態的先知先覺者,也是行業內部協調、并與政府部門和其他行業溝通交流最重要的橋梁和媒介,這類組織處在結構洞中的核心位置。因此要充分利用其優勢,與行業協會進行親密無間的強強聯手合作,充分利用行業協會信息量大、渠道廣泛的優勢對于一個專業批發市場的升級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行業協會也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行業自律和行業服務作用。向政府建議產業政策、優惠政策支持與引導,不但要總結過去所采用的商業模式的經驗教訓,而且要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向政府反映問題,協助政府完善相關規范和流程,承接政府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處理其與市場關系中轉移出來的職能,加快進行特色產業的認證及誠信商戶的評定等,制定行業準入標準、商戶進駐專業批發市場的標準或準入門檻,幫助企業重視管理運營,開展專業批發市場管理人員資格培訓認證,提升市場管理人員和交易人員的素質。
學術界要不斷堅持理論創新,結合各市場實際情況,組織專家深入開展商貿流通領域中專業批發市場的專題研究,做出和提出具有很強科學理論支撐的市場規劃和可行性可操作性很強的對策建議。
3.6保留貿易中心區,引入中介服務機構
為提高效率和可靠性,把交易活動保留在中心城區,同時引入交易活動所需要的配套服務,即全面引入安排協議、展示、支付等交易環節的交易活動場所需要的服務機構,讓金融、法律、物流、資訊、評估、鑒定等中介機構參與交易的每個環節,不斷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交易成本,恢復批發的本來面目,徹底突破集市貿易的限制。
3.7市場園區化
為避免分散發展帶來的弊端,可對專業批發市場進行園區化管理,從而實現資源的集聚和共享,并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通過共創園區品牌加強園區發展的凝聚力,形成群體競爭優勢。通過升級轉型,推進專業市場的標準化、現代化和園區化,促進專業市場的組織形態從傳統批發市場向現代化、商業化、國際化的新型商貿業發展,市場功能由單一商品交易朝著商品展示、信息匯集、產品研發等方向發展。
3.8輿論監督
媒體作為信息公眾平臺及各市場宣傳推廣的主要渠道,對市場信息的發布要做到公正、公開,避免一味夸大市場積極效應,正確引導消費者對市場前景的合理預期,從側面引導專業市場理性的發展。同時,監督專業市場依照預期規劃堅持走下去。
3.9加強產業培育,建設新平臺
廣州要將專業批發市場作為重要的產業進行培育,政府應站在全球的城市、中國中心城市和建設商貿名城的角度,精心規劃,循序漸進地分步實施。把專業批發市場升級作為重要抓手,把實現交易和交割在時空上的適度分離方面下功夫,將其建成一個專業批發的新型平臺。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與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使市場原有物業經營者有機會升級發展,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對廣州市政府來說,數據、信息、信用的集中,能夠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并引導、指導經濟與產業的發展。這是多方共贏,增量、增值的轉型升級過程,有益于形成廣州城市外圍與城市中心的市場聯結,形成以“新平臺+集成商+服務商”的新的商業模式與大而新的格局。
參考文獻:
[1]鄭素芳,邵爽.廣州市專業批發市場的形成機理及其發展[J].韶關學院學報:社科版,2016(1).
[2]徐穎.傳統批發市場業態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的融合發}以廣州專業批發市場為例[J].管理觀察,2015(12).
[3]鄭素芳,邵爽,張岳恒.廣州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影響因素研究[J].南方農村,2015(4).
[4]王先慶.粵海珠專業批發市場升級轉型[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UxnoIGBdUwgx-UpDFMq63lUt8oDlb78YrhRCZicYlpW7v6crk3t1QbfrM8U2M26tB3dLOK8nFoT3sU7P1G_Zl9y6Ji_Jt3rzVaynbHRL9l3.
[5]張雷.廣州專業市場升級第五代展貿型成趨勢[J].房地產導刊,2013(9).
[6]王先慶,周穎舟,韓世同,等.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J].房地產導刊,2013(9).
[7]陳晉.把握專業市場本質、探索發展壯大道路[J].正略鈞策管理咨詢,2011(8).
[8]陳文玲,周京.義烏傳統市場轉型升級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2(10).
[9]李龍,李光金,練洪洋.熱點三人談[N].廣州日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