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廣
[摘要]“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作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預算單位在會計核算中增設的資產類科目之一,主要用于核算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的可用款額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財權的上移,這無疑對預算單位資金管理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在實踐中,高校應用零余額賬戶進行支付結算過程中衍生出一系列問題,且已嚴重影響到政策制定的初衷,如何從制度層面進行優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高校融資活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42
伴隨著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克服了重重困難并得到不斷完善,在實踐層面解決了財政資金使用中的許多問題,這也證實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優越性。而對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從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全局把握,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通過不斷的制度完善予以化解,從而保障財政資金撥付、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1“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的由來
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財政性資金(包括預算內資金和納入預算管理預算外資金)不再由資金撥付單位(財政部門)和用款單位(預算單位)分別開設賬戶層層撥付,而是通過在中國人民銀行或代理銀行開設的國庫單一賬戶集中進行支付結算。在這個過程中,預算單位制定本單位用款計劃,并依此向國庫支付機構提交申請,經審核后將財政性資金直接支付給收款人,從而從源頭上解決了財政資金被截留或挪作他用等問題。
為了配合國庫集中支付會計核算的需要,《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在資產類會計要素下增設了“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財政應返還額度”兩個會計科目,用以反映財政資金使用、結余情況。其中,“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僅出現在財政授權支付業務活動的會計核算中,財政直接支付業務的會計核算并不涉及。
2高校應用“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支付結算的現狀及根源分析
2.1預算與實際相脫節,用款計劃難以正常完成
目前,預算單位預算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在編制用款計劃時隨意性很大,專項資金用款計劃經過審批后往往很難按時完成,這將導致“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較大的借方余額,而另外高校其他方面(如基礎設施建設等)存在資金緊張的局面,卻未申請相關的用款計劃,導致部分高校出現專項資金被挪用的現象,甚至有的高校在用款額度到達后立即通過各種方式予以轉出,轉至學校基本賬戶,專款專用成為一紙空談。財政資金進入預算單位基本賬戶后,脫離了財政部門的監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優越性將無法實現,這種違規活動在財政部門或預算單位的主管部門在對預算單位預算執行進度的考核時更為猖獗。
2.2財政授權支付資金難被信貸機構承認,高校融資活動受阻
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預算內、預算外資金均納入國庫集中進行收付管理,據有關統計,高校資產負債表中有80%~90%的資金通過財政直接支付或財政授權支付的方式進行,而財政授權支付額度又占財政集中支付的60%~70%,可見經過“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核算的財政資金數額巨大,甚至有的高校的會計負責人曾這樣表述,“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已逐漸成為高校的“基本戶”,其收付額度在高校全年收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主要源于財政體制改革的初衷,財政部門通過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能夠對預算單位資金收付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專款專用更是根治腐敗的有效途徑,但其在制度制定之初并未考慮預算單位的融資需求,即未考慮預算單位與資金提供方(主要指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
此外,在實踐中,商業銀行在審核高校資產負債情況時了解到用款額度中有大量可用于結算的財政資金時,總是敦促高校將財政資金轉入單位基本戶,否則不予審核通過,這進一步加劇了高校違反財政政策轉移財政資金的現狀。
2.3與一般銀行賬戶相比,零余額賬戶支付結算操作性較差
首先,零余額賬戶無法完成委托銀行代繳費業務。目前,水、電、通訊等費用的代繳業務極大地方便了高校后勤工作的開展,高校通過與商戶(水廠、供電公司、通信公司等)、代繳費銀行簽訂協議,規定在一定時間內(按月、按季或按年)產生的水、電、通訊等費用通過代繳費銀行由高校賬戶劃轉至商戶相關賬戶,進而完成支付結算。高校常見的委托銀行代繳費業務主要包括稅款、水費、電費以及電話費等的扣繳,而由于零余額賬戶體現的僅為用款額度,并無實際資金,其支付需要預算單位單獨下達支付指令才能支付,所以在與銀行簽訂委托劃轉協議時扣款賬戶不能為零余額賬戶,只能是單位基本戶等其他賬戶,這就造成委托代繳費業務無法正常進行。此外,零余額賬戶只付不收,這在批量發放學生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差額等業務時,一旦一個學生的賬戶出現問題(銀行要求賬戶名、賬號必須完全一致),必須全部退回來重新來過,等學生賬戶信息全部正確后才能實現發放,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僅會延誤了發放,零余額賬戶退款手續也十分繁瑣,加大了高校會計人員的工作量。
3優化應用零余額賬戶制度的途徑分析
3.1進一步推進預算管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
預算單位財務管理以預算管理為主,預算管理的精細化和精準化是衡量當前預算管理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預算精細化主要體現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能否盡可能細致地預測預算單位的支出項目,而預算的精準化主要體現在預算編制中對相關支出發生的時間和金額進行恰當的估計。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通過零余額賬戶進行支付結算時對預算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適時編制滿足高校基本支出和相關項目支出需要的用款計劃,還需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控,并據以及時調整預算,確保預算經費結構的合理。
3.2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改進高校資信評定標準,改善高校融資環境
高校辦學資金的充足對于高校發展至關重要。在財政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高校資產負債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盡管“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和“財政應返還額度”在科目屬性上仍然屬于資產類科目,可由于該科目所反映的資產在使用中存在諸多限制,銀行等信貸機構在評定高校資信水平時往往將其剔除,這將進一步惡化高校的融資環境。
3.3改進零余額賬戶的結算方式,增強其可操作性
目前,高校在通過零余額賬戶進行對外支付時大都采用轉賬支票的方式進行,在向付款銀行下達付款指令時將收款單位、賬號、開戶行等信息精確地輸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收款單位收到支票后不得背書轉讓,必須存入與付款方付款指令相對應的單位賬戶。此外,在批量發放學生獎助學金或教工工資津貼時,須制作符合付款銀行規定的傳盤文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一個人員的信息出錯,傳盤將無法進行,相關信息必須全部正確時才能夠實現發放,操作性極差。對此,筆者認為可以改進零余額賬戶的結算方式,既然財政部門已經對預算單位的用款計劃進行了核準并下達了相關指標,預算單位在進行支付時應當具有充分的靈活性,除采用轉賬支票進行支付外可拓展使用網上銀行等支付結算功能,進一步增強其可操作性。
4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公共財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無疑從根源上解決了原來財政資金支付中的種種問題。但作為一種制度的創新,其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在這方面高校 “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應用現狀僅是這一系列問題的一個方面。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零余額賬戶支付的積極作用,而是應當分析存在的不足,從制度上予以完善,從而實現財政資金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參考文獻:
[1]陳皓,焦琳.高校實行零余額賬戶制度的問題及對策[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3).
[2]詹御濤,童吟.試析“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對高校資金管理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