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MOOC在國內各高校已被廣泛應用,但高職高專院校有其教育的特殊性,MOOC在其中的應用也要符合其教育目標,要與其融合創新,重構課程,創新教育模式。
[關鍵詞]MOOC;高職高專;重構課程;教育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07
1引言
MOOC是大規模的(Massive)、開放的(Open)、在線(Online)課程(Course)[1],有觀點認為2007年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發起的網絡開放課程“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和2008年加拿大里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的Alec Couros教授開設的網絡開放課程“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是慕課的前身。[2]
MOOC作為一種全新的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模式,一經興起就在各國高等教育中備受青睞。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家科勒和吳恩達,在2012年7月共同創立了在線教育公司Coursera,旨在同世界頂尖大學合作,在線提供免費的網絡公開課程。
2中國高等教育的MOOC發展歷程
MOOC模式的興起與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滯后的傳統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的成本大幅攀升、未來職業教育的需要等因素息息相關,從建設MOOC的實踐與思考來看,目前中國大學對MOOC建設基本上已經形成五點共識:
(1)要建設中國的MOOC平臺,無論是從意識形態、價值取向,還是從加盟國外MOOC平臺的費用和成本來看,這都是必然選擇;
(2)認為MOOC不同于開放教育資源(OER)和視頻公開課,它有教學過程和教學參與;
(3)認可翻轉課堂、O2O的混合學習模式;
(4)要加強教師培訓,尤其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要加強對其進行在線課程資源建設、教學組織實施等方面的培訓;
(5)要加強課程建設與運行的成本控制,盡量利用常規條件和服務來建設MOOC,這也是高校自主推進MOOC的必然選擇。
MOOC是學校教育在“互聯網+”模式下的擴展與延伸,中國高等教育的MOOC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各大知名院校開設國際MOOC;
(2)國內高校引進精品MOOC課程,列入教學計劃;
(3)開發本校SPOC課程,應用于本校教學;
(4)教育部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推進MOOC應用;
(5)校企聯盟,加大學校MOOC應用開發,提升學校品牌。
3高職高專院校教育的特征
教育部教職成〔2015〕6號文件《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高專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強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保障;
(2)改善專業機構和布局,推進示范專業建設;
(3)提升系統化培養水平,多方式銜接。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3]
(1)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2)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
(3)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
(4)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并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
(5)“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6)學校與社會相結合、師生與用人單位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
高職高專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幾個顯著特征:
(1)高職高專教育需要個性化教育;
(2)高職高專教育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知識更新速度更快;
(3)高職高專教育注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參與度比較高。
4MOOC在高職高專院校教育中的應用
由高職高專院校教育的特征可知,MOOC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應用要適應高職院校教育目標的需要,要借助MOOC教學理念,重構課程,創新教學模式。
4.1重構課程
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重構為: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專業課程;
通識課程的特點是:完整的課程體系、課程秉承慕課理念、“雙師型”資深教師授課、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深化職業素養和專業培養的高度融合;
基礎課程要以“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提升素質、服務社會”為理念;
專業課程分為認證課程和校本課程,其中,校本課程是高職院校根據自身專業建設的MOOC專業課程,是高職院校建設的核心,是強化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的重要手段,優質的校本課程是學校辦學實力和師資水平的重要體現。
4.2創新教學模式
將MOOC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融合,開發基于MOOC的“一站式”的教與學平臺。
一站式的教與學平臺的建設原則是:資源豐富、課程建設簡單、教學模式靈活、可以進行教學數據采集與分析,在教學平臺下可以采取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支持各種教學模式(純網絡教學、翻轉課堂、輔助教學等)。
4.3校企合作,共建資源
學校的資源建設途徑單一,可以借助企業的專業建設隊伍的力量,共建MOOC資源平臺。在專業課程開發過程中,借助專業建設企業的力量,進行專業調研、崗位能力分析、專業課程結構規劃、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制定、課程標準的分析與建設、課程結構的劃分以及評價體系的制定等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案(如圖1所示),并進行學校、專家、行業三者之間的多循環的綜合論證,優化方案(如圖2所示)。
圖1專業課程開發流程
圖2三者循環論證
5結論
MOOC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應用模式多種多樣,需要在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下,尋找一種適合高職院校自身的一種模式,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是MOOC在高職院校中的未來教學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唐菁,方東權.由慕課引發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思考[J].理論與探索,2015,10(38):42-45.
[2]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3):30-36.
[3]趙月桃.高職高專院校產學合作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2014:7-8.
[作者簡介]李金旭(1986—),男,河南鄭州人,碩士,助教,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智能算法、校園信息化。
[基金項目]云南財經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C2015C14)。
[作者簡介]梅梅,云南財經大學中華職業學院,講師,中級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場、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