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遠朱婧姝郭華珍



[摘要]諾貝爾獎是舉世矚目的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綜合性和永久性年度國際大獎,被公認是當今世界科技人文界的最高榮譽和最大獎賞,在全球享有崇高地位和顯赫聲譽,其影響力非他獎所能及,號稱“天下第一獎”和“萬獎之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是舉世公認的最具權威、最有學術聲望和影響力最大的世界級最高科技獎,原始創新乃探索科學真諦之精髓,諾獎獲獎名錄及其學術成就是20世紀世界科技發展歷程的縮影。相對來說,基于諾貝爾人文科學獎的非議較多,但總體上它依然弘揚和彰顯了高雅文學、人道主義和正義精神,維護和捍衛了世界和平。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870人874人次贏得諾獎,另有23個組織機構在24個年度內26次榮獲諾和獎。首先簡略地介紹了諾獎由來、組織機構和頒獎、諾獎獎品及頒獎典禮,然后嘗試對諾獎得主做一個基于宏觀的全面大盤點,以激發人們對諾學的關注和熱愛。
[關鍵詞]諾學;諾貝爾獎(諾獎);諾貝爾基金會;諾貝爾獎頒獎機構;諾貝爾委員會;諾貝爾學會;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自然科學獎;諾貝爾人文科學獎;諾貝爾獎得主;雙料諾獎得主;大盤點;正能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52
3諾貝爾獎頒獎概況
諾貝爾獎頒獎概況見表3(組織機構獲諾和獎的情況未列入)[1],女性諾獎得主共計48人49人次,2009年是女性諾獎得主的“豐收年”,當年女性占比高達5/13=38.46%,女性獲獎年度人數和占比均創其歷史新高且一直保持至今。
在諾獎頒獎歷史上,兩次榮獲諾獎者(即雙料諾獎得主)僅4人,真可謂是“鳳毛麟角”,他們依次是:①法國籍波蘭裔女實驗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居里夫人(1867.11.07—1934.07.04):1903PH33和1911CH。②美國量子化學家及和平主義者鮑林(1901.02.28—1994.08.19):1954CH和1962PE*。③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巴丁(1908.05.23—1991.01.30):1956PH32和1972PH31。④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Frederick Sanger,OM[2~4],CH,CBE,FRS,FAA,1918.08.13—2013.11.19):1958CH和1980CH33。
諾和獎可授予個人和/或組織機構,但必須與同一和平事業有關。授予1個組織機構共16次(1904年、1910年、1917年、1938年、1944年*、1954年*、1965年、1969年、1977年、1981年、1985年、1988年、1999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授予1人+1個組織機構共2次(1995年和2006年),授予1個組織機構+1人共4次(1997年、2001年、2005年和2007年),授予2個組織機構共2次(1947年的英國教友會和美國教友會服務委員會,1963年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紅十字會協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于1917年、1944年和1963年3次獲得諾和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于1954年和1981年2次獲獎,1938年獲獎的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則是其前身。表3諾貝爾獎頒獎概況(組織機構獲諾和獎的情況未列入)
4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國籍分布
諾獎得主國籍原則上以其獲獎時實際擁有的國籍狀況為準,已不存在的國家以其國際法主體繼承國、出生地現歸屬國并兼顧其他特殊因素來統籌考慮。雙重國籍者各按0.5人計,對于個別人的三重或三重以上多重國籍者,只取與他/她最密切或最重要的前兩個。各單項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國籍分布前十名(TOP10)見表4(未考慮獲諾獎的組織機構),統計單位均采用“人次”,諾獎得主現共分布于57個國家。除諾文獎是法國第一,美國和英國并列第二以外,其余5項諾獎均是美國雄踞榜首。美國是諾獎得主中唯一的“超級大國”,其諾獎得主總人數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國。[5]截至2015年年底,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獲獎時國籍前十名(TOP10)見表5。借此機會,現訂正筆者在文獻[6]中的2個錯誤(筆誤):①表4a和表4b中誤將“阿塞拜疆”列入歐洲國家,應為亞洲國家;②表13中將南非人口數據“52776130”誤植為“5277613”,截止日期延至2015年年底,現將表13更正后如表6所示。
經筆者仔細統計,歷屆諾獎得主獲獎時年齡最大排行榜前十名(TOP10)均不小于86歲,85歲時獲獎的諾獎得主共有7名(見表7),屠呦呦名列第17位,故文獻[11~12]中將芬恩、蒙森和屠呦呦列入最年老的
8結束語
美籍華裔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是1976年諾物獎得主,關于他在當年頒獎日用漢語發表演說致辭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多有訛傳且流傳甚廣[60],如文獻[61]在開頭的“背景資料”中介紹說:“(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頒獎大廳里,用流利的漢語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從而讓華夏民族的主流語言——漢語,第一次在諾貝爾頒獎大廳響起。”實際上,丁肇中用漢語(中文)發表的演說是晚宴致辭(地點在市政廳,接著用英語再復述一次),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諾獎頒獎典禮(地點在音樂廳)程序中根本就沒有諾獎得主或其代表發表演說或致辭這一環節。丁肇中是首位用漢語發表諾貝爾晚宴致辭的諾獎得主,他在演說中抨擊中國的一句古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是“落后的思想”,重點向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們強調實驗工作的重要性。次日(即12月11日),丁肇中在斯德哥爾摩用英語發表了題為《J粒子的發現:個人的回憶》(The Discovery of the J Particle:A Personal Recollection)的諾貝爾演講。此前楊振寧和李政道均是采用英語發表其晚宴致辭和諾貝爾演講。據楊振寧回憶:在1957年的頒獎典禮上,他遇見了瑞典漢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字學家高本漢(1889.10.15—1978.10.20,2009年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誤為1889.10.05—1978.10.26,1934LVA854,馬悅然是其弟子,馬悅然于1987年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第1297位院士,即1987LVA1297,他是現任18位瑞典文學院院士中唯一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顯然他還擁有諾物獎、諾化獎和諾經獎的投票表決權),他操著從古文字中學來的漢語且發音奇怪,說了5分多鐘,楊振寧竟然完全沒有聽懂,但他對中國古典文化的仰慕讓楊振寧很受感動。[62]
筆者作為資深諾迷,一直積極倡導在國際上創建諾學(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就像中國紅學研究《紅樓夢》一樣廣泛而深入地研究諾貝爾、諾貝爾獎及其得主以及其他相關事宜,并長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諾普(即諾獎科學普及)工作。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諾學研究水平還很低,中文報刊和學位論文中有關諾學的錯漏內容比比皆是且有些錯漏常以訛傳訛,甚至還經常出現不少匪夷所思的低級錯漏。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是全世界科技精英中的濃縮版,是名副其實的超級科學英才,也是人類聰明者中最集中的典型代表。諾學的創立、推進和興起無疑會對國家的科教興國戰略帶來持續而強勁的正能量,中國的諾學研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朱安遠,郭華珍,朱婧姝.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出生時間的統計分析與研究[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3,20(34):158-166.
[2]朱安遠.英國的國家榮譽制度及英國功績勛章得主概覽(上)[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40):192-201.
[3]朱安遠.英國的國家榮譽制度及英國功績勛章得主概覽(中)[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44):178-185.
[4]朱安遠.英國的國家榮譽制度及英國功績勛章得主概覽(下)[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49):240-253,257.
[5]朱安遠,郭華珍,朱婧姝.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國籍的分布研究(上)[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6):167-172,176.
[6]朱安遠,郭華珍,朱婧姝.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國籍的分布研究(下) [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5,22(7):140-151.
[7]朱安遠,朱婧姝,郭華珍.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各種年齡(年限)的分布研究(上)[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5,22(2):130-138.
[8]朱安遠,朱婧姝,郭華珍.歷屆諾貝爾獎得主各種年齡(年限)的分布研究(下)[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1):145-152,156.
[9]朱安遠.知識900句[N].江西青年報,1983-08-20.
[10]朱安遠,郭華珍,朱婧姝.次年輕的諾貝爾獎獲獎者——李政道[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3,20(2):89-94.
[11]李月.從數據看諾貝爾獎(上)[J].百科知識,2016(3):19-21.
[12]李月.從數據看諾貝爾獎(下)[J].百科知識,2016(4):35-38.
[13]朱安遠.本杰明·富蘭克林獎章漫談[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14):165-176,212.
[14]朱安遠,朱婧姝.享年次高的諾貝爾獎得主——新制度經濟學大師羅納德·科斯[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4,21(34):159-167,178.
[15]朱安遠.諾貝爾獎得主最為悲傷的一年——2013年[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4,21(26):153-158.
[16]朱安遠,郭華珍.青蒿素之母——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科得主屠呦呦(一)[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9):199-208.
[17]朱安遠,郭華珍.青蒿素之母——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科得主屠呦呦(二)[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14):186-194.
[18]朱安遠,郭華珍.青蒿素之母——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科得主屠呦呦(三)[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18):233-245.
[19]朱安遠,郭華珍.青蒿素之母——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科得主屠呦呦(四)[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22):260-272.
[20]朱安遠,郭華珍.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美國拉斯克獎概覽[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5):183-194,208.
[21]朱安遠.激光之父: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湯斯博士——深切緬懷湯斯教授逝世1周年(一)[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1):190-197.
[22]朱安遠.激光之父: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湯斯博士——深切緬懷湯斯教授逝世1周年(二)[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5):167-175,198.
[23]朱安遠.激光之父: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湯斯博士——深切緬懷湯斯教授逝世1周年(三)[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9):185-193.
[24]朱安遠.激光之父: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湯斯博士——深切緬懷湯斯教授逝世1周年(四)[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14):173-182.
[25]朱安遠.激光之父: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湯斯博士——深切緬懷湯斯教授逝世1周年(五)[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18):216-227.
[26]朱安遠.激光之父: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得主湯斯博士——深切緬懷湯斯教授逝世1周年(六)[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6,23(22):247-257.
[27]朱安遠,朱婧姝.關于金融證券傳統K線圖的改進建議[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19):110-120.
[28]傅佑麗.摘取諾貝爾獎的兄弟組合[J].世界科學,2007(3):44-46.
[29]朱安遠,郭華珍.居里家族與法蘭西科學院[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2,19(45):106-109.
[30]趙陽陽,吳偉.諾貝爾獎的“專業戶”——居里家族的啟示[J].物理教師,2009,30(6):50-51.
[31]王子彥.一個家庭中的諾獎故事[J].百科知識,2011(23):17-18.
[32]張達明.希特勒的頭號反對者[J].文史博覽,2013(10):34.
[33]魯先圣.瞧不起諾貝爾獎的蕭伯納[J].政府法制,2009(32):45.
[34]呂迎春.拒絕接受諾貝爾獎的三位作家[J].世界文化,2007(2):16-17.
[35]藍英年.帕斯捷爾納克和他的紅顏知己[J].博覽群書,1996(6):10-12.
[36]朱安遠.有錯即改(欄目)[N].南方周末,2015-10-22(總第1652期第A3版).
[37]姚子鵬,趙濱,徐碩穎.關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候選人的提名、評選、授獎事宜的簡單介紹[J].化學世界,2000(10):558-560.
[38]牛美芹.諾獎得主趣事[J].決策,2015(11):86-87.
[39]German National Prize for Art and Science[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man_National_Prize_for_Art_and_Science,2016-04-12.
[40]朱安遠,朱婧姝,郭華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上)[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3,20(42):180-188.
[41]朱安遠,朱婧姝,郭華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下)[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3,20(46):200-205.
[42]朱安遠.有關“八飛說老愛”系列文章中的一些史實澄清[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44):191-204.
[43]朱安遠.美國概況及美國首都變遷史(上)[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4,21(10):117-125,127.
[44]朱安遠.美國概況及美國首都變遷史(中)[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4,21(14):127-135,144.
[45]朱安遠.美國概況及美國首都變遷史(下)[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4,21(13):122-126.
[46]朱安遠.美國榮譽公民簡介[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3,20(6):82-87,90.
[47]Nobel famil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Nobel_family,2016-04-12.
[48]任克來.諾貝爾地球獎[J].地球,1991(5):4.
[49]無作者.諾貝爾地球獎的由來[J].今日小學生(B版),2005(6):35.
[50]傅杰青.評介阿·諾貝爾及其諾貝爾獎——紀念諾貝爾基金會成立一百周年[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24(1):44-51.
[51]鞠強.數說諾獎[J].知識就是力量,2013(11):16-19.
[52]陳敏豪.造福人類是諾貝爾遺囑的靈魂[J].科技導報,1994,12(7):8-10.
[53]李畫眉.20世紀諾貝爾物理學獎統計分析[J].浙江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2(4):32-36.
[54]許汝祉.對諾貝爾獎評獎的回顧、前瞻與一項改進的建議[J].當代外國文學,2001(2):123-128.
[55]朱又可(翻譯:陳邁平,聽譯:徐昕).保衛諾貝爾獎:諾貝爾家族百年故事[N].南方周末,2008-11-14(第001版).
[56]劉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統計分析[D].廣州: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57]王曉旭.20世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統計與分析[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8]劉永濤.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文獻計量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9]趙明.杰出科學家的國家認可機制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60]潘武杰.諾貝爾獎縱橫談[J].知識就是力量,1999(3):56-57.
[61]馬軍.科學的“叛逆者”——丁肇中[J].三月風,2004(8):48-49.
[62]楊曉華.楊振寧與莫言:諾獎得主面對面[N].中國文化報,2013-05-27(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