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實現在灌裝流水線生產過程中,對投入空罐灌裝出成品的比率進行檢測和成本計算,設計了一套基于單片機的成品率計算裝置。該裝置以STM32單片機為核心,以紅外對射管為傳感器,分別檢測空罐和成品個數,并上傳至工控主機計算成品率。實驗結果表明,該計算裝置安裝工作穩定,維護方便,運行可靠,具備較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STM32單片機 紅外對管 計算裝置
灌裝生產流水線日產成品幾十萬罐,為了能夠及時掌握空罐的破損率、日產量等指標,更進一步的節約成本,需要在灌裝生產線的部分環節上安裝計數器;每當罐子通過計數器時,就會被計數傳感器檢測到,相應的罐數自動加1。本文就此提出了以STM3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紅外發射端與接收端相對安裝作為技術傳感器;以間斷脈沖檢測方式檢測罐子是否通過,進而進行計數;并將計數結果傳輸給工控機匯總,計算罐的破損率、日產量等指標。
1 系統總體設計
灌裝生產線成品率計算裝置是以STM32F103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由兩個工業級紅外對射傳感器分別對空罐、成品罐進行計數。當罐體通過發射管和接收管之間時,罐體將擋住發射管發出的紅外脈沖,接收管接收不到(或接受的脈沖數與反射的脈沖數不相符)相應的紅外脈沖,單片機相應計數加1。本設計采用間斷紅外脈沖方式檢測罐體,紅外發射管發射紅外間斷脈沖序列,單片機捕獲紅外接收管接收到的紅外序列,將其與發射的脈沖序列作比較,判斷是否有罐體通過。這種方法簡單可靠,能夠有效的防止漏檢、誤撿。單片機將兩部分計得的數據經過變換電路將數據傳入工控機,工控機將數據匯總計算,得到破損率、日產量等指標。系統總體框圖如圖1所示。
2 模塊分析
2.1 控制核心
本次設計選用增強型的STM32F103RET6單片機。它具有很多難以比擬的優點:本設計中要求時鐘有較高的頻率,將系統時鐘頻率設置高達72 MHz;內部有512 KB閃存程序存儲器和64 KBSRAM,為程序的存儲、運行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設計中用2個定時器定時調度程序,計數發送脈沖。用DMA控制器搬運大量的數據,不但傳輸數據速度快并且節省CPU的資源,使程序運行更加的流暢。在接受紅外脈沖時用到了單片機的捕獲功能,輸入捕獲定時器由一個可編程預分頻的16位自動裝載計數器構成,計數頻率高達72 MHz,使檢測脈沖數更加可靠。單片機通過UART接口將數據發送給變換器,上傳給上位機。
2.2 紅外對射傳感器
本設計所用的紅外線對射傳感器用的是接近可見光波長的近紅外線。紅外對管在檢測到物體時,信號變換的邊緣容易出現抖動,容易使單片機發生誤判;有鑒于此,本設計在檢測物體計數的時候采用脈沖檢測方式;讓紅外發射管發射38KHZ的方波信號,每次發射20個方波,每秒鐘發射100次;讓接受管接到單片機的捕獲引腳,捕獲脈沖的個數,如果捕獲的脈沖個數和發射的脈沖個數相等,說明沒有罐子通過,如果一個也捕獲不到說明有罐子正好在發射管與接收管之間;如果捕獲的脈沖個數不是20個,就說明在罐子的邊緣,或有干擾。設計參數可以根據罐子的直徑、傳輸速度適當調整,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3 單片機軟件流程
系統啟動后;首先對各部分的緩沖數據清零,然后校對兩個傳感器是否接受正常;如果不正常,循環校對,并且向上位發送錯誤碼表示傳感器錯誤;校驗正確將向上位機返回校驗成功碼。然后上位機會標記本次開始工作的時間,以供日后查詢。開始計數后,單片機每次計數成功后都將向上位機發送計數值,上位機將得到的計數值和收到計數值的時間記錄下來,存入數據庫,以便做進一步運算。如果在計數的過程中出現長時間的檢測到罐子,或者長時間接受不全脈沖數,裝置將會返回計數錯誤碼,上位機將發出警報。
4 結論
本設計系統是通過紅外對射傳感器檢測投入空罐和成品罐計數,并且將數據通過變換電路將數據傳輸給工控機;在工控機上設計了以VB6.0作為開發平臺的應用軟件;軟件將接受到的數據,分類匯總計算,得出更為直觀的數據,以供決策者更好的分析生產產品的供應關系;也為更好的成本計算提供了有力的數據。
實驗證明該裝置結構簡單、計量精度高、靈活可靠、性能價格比高,是一種很實用的設備,可用于工農業設備或流水線上對產量或流量進行統計計數,很適合于進一步推廣應用,具有很高的商業應用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松林,魯高奇,高岳。基于單片機的可辯向計數器設計[J]科技信息,2009,16(27):67.
[2]李寧,基于MDK的STM32處理器開發應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32-33.
[3]劉同法,ARM Cortex-M3內核微控制器快速入門與應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40-41.
[4]劉同法,陳忠平,彭繼衛.單片機外圍接口電路與工程實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03-05.
[5]唐中燕,楊曉紅,楊靜.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型光電編碼器計數器[J]儀器儀表用戶,2001,8(05):11-13.
[6]江文杰,曾學文,施建華.光電技術[M]科學出版社,2009:11-12.
作者簡介
侯蕊(1982-),女,研究生學歷。現為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電氣系統設計。
作者單位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省秦皇島市 066100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