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丹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夏曉丹
支架式教學是傳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三種教學模式之一。本文通過對兩個實際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探討支架式教學模式在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所起作用,明晰支架式教學模式對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改革的影響和意義。
支架式教學模式;建構主義;語文教學;技工學校
支架式教學是傳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三種教學模式之一。建構主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他認為學習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發現,知識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活動中建構起來的。一方面,新經驗要獲得意義需要以原來的經驗為基礎,另一方面,新經驗的進入又會使原有的經驗發生一定的改變,使它得到豐富、調整或改造,這就是雙向的建構過程。俄國心理學家維果茨基也強調個體的學習是在一定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某種活動,并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
“支架”一詞原意是指建筑行業的腳手架,即工人們在建造、修葺或者裝飾建筑物時所使用的能夠為他們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暫時性的平臺、柱子等。當樓房建好后,這種支持就會撤掉。目前,比較常見的支架式教學法的定義源自于歐共體“遠距離教育與訓練項目”的有關文件。支架式教學被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學法主要由進入問題情景、搭腳手架、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等五個環節構成。進入情景是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景。搭腳手架是指圍繞將要學習的主題,按“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的概念框架。獨立探索是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的內容包括:確定和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協作學習是指按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異質進行小組協商、討論。效果評價是對學校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
對支架式教學模式最開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年級教學當中,然而通過實踐證明任何年級學生當未形成較固定學習方法時都需要教師以引導者身份從旁協助搭建概念框架,幫助學生向最近發展區發展。技工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對語文學習都或多或少抱有一種抗拒情緒,因為他們在小學、中學學習語文的效果并不理想,成績也不好,于是他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會感到不自信,甚至絕望,于是選擇逃避。其實,語文知識學習和語文能力培養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座沒有樓梯的高樓大廈,他們不知道怎么爬上去,就只能轉身離開,而語文教師恰恰需要給他們搭建腳手架,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往上爬,為他們重建學習信心,提升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最終得到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和能力,到達目的地。
如何搭建學習語文的腳手架?首先,必須對班級里各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興趣有基本的了解,教師可以通過首次語文課組建學習小組的時候進行觀察、分析,以便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后設置合適的情景導入以及教學目標;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并非每個學生都可以達到教師預設的最理想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向最近發展區前進即可,不能因為部分原來水平較薄弱的學生未能達到理想效果而打擊學生信心;最后,通過課堂上給學生搭建腳手架,協助學生學習,同時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的習慣,形成較好的自學能力。
下面將通過課堂上的兩個教學案例對支架式教學模式在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1.普通話語音糾正
普通話口頭表達能力培養是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然而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普通話語音發音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一些生長地區常用方言和普通話發音差異較大的學生,普通話發音就更容易出現缺陷,這些學生在與別人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存在硬傷,必須糾正發音。但是語音學習通常都很枯燥,普通話語音知識學習理論性強,并不適合照本宣科。支架式教學模式就是讓教師教授一種矯正普通話發音的方法給學生,讓學生可以自覺、不斷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1)進入問題情景。根據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可利用以下情景導入學習內容:
小林是一名來自廣東湛江地區的汽車營銷專業學生,她最近到廣州車展進行短期實習,做了一周的汽車導購員。積極扎實的基礎知識、認真的工作態度、敏捷的思維反應使她得到了企業的肯定,但是有幾位客戶由于不滿她的普通話發音而提出更換導購員的要求,使得小林非??鄲?。請問你能給小林提供一些改進普通話的方法嗎?
通過一個學生在兼職過程中遇到的真實情景導入,使學生可以在過去的經驗中尋求提高普通話水平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2)搭腳手架。邀請班上也是來自湛江地區的學生朗讀下列繞口令(如果班上沒有來自湛江地區的學生可以播放錄音):
藍教練是女教練,呂教練是男教練。藍教練不是男教練,呂教練不是女教練。藍南是男籃主力,呂楠是女籃主力。呂教練在男籃訓練藍南,藍教練在女籃訓練呂楠。
讓學生分析負責朗讀同學的發音問題,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湛江白話是粵語方言的一種,在口語發音上聲母“l”和“n”總是混用,常發“l”的音,導致學生在朗讀上面的繞口令時邊音和鼻音分不清。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發音區別各有不同,如粵語方言發音中沒有普通話中的翹舌音zh、ch、sh、r,因此粵語地區的人說普通話的時候翹舌音不明顯或者不到位。而繞口令是檢驗普通話發音效果的一種快捷方式,同時也是提高普通話發音水平的一種有效方式。
接下來,教師通過邀請來自不同方言區的學生朗讀以下繞口令,從而使學生對方言與普通話發音區別的理解從單調、枯燥的理論變成實際體會。

方言類別粵語糾正音 繞口令zh、ch、sh與z、c、s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說對四,舌尖碰牙齒,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湖南話h和f閩南語黑灰化肥會揮發發灰黑諱為黑灰花會飛,灰黑化肥灰會揮發發黑灰諱為飛花化為灰。b和p 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普通話發音缺陷,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繞口令糾正發音,提高普通話水平。
(3)獨立探索。對學生來說,對自己常用方言發音和普通話發音的了解是過往經驗,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普通話發音不準,卻不知道原因是什么,通過以上兩步的引導,便可以使學生對地區方言和普通話發音區別有了一些了解,就可以自主發現自己普通話發音中存在的缺陷,并列舉出來,搜索相關繞口令進行糾正練習。
(4)協作學習。各學習小組討論組內成員判斷自主發現的普通話缺陷是否正確,并聽各成員朗讀繞口令,相互矯正發音。
(5)效果評價。進行自主評價和組內評價,并在班級內分享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發掘地方方言與普通話說話語序、用詞的區別以及更多提高普通話說話水平的方法,從而使提高普通話水平成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不斷循環學習的過程。
通過支架式教學模式五個步驟在教學上的運用,學生根據自己常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區別,真實地感受到自己普通話發音的缺陷,并有針對性進行矯正,學習效果更明顯。
2.應用文綜合使用教學
現行的很多教材在編排的時候都是把教學內容分開講授,然而當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實踐時卻是綜合運用知識,于是教師在授課時不妨通過一個特殊的情景導入多個教學內容的學習。
(1)進入問題情景。給學生展示以下問題情景,導入教學:小梁是校團委副書記,4月份校團委擬組織部分團員到廣州烈士陵園進行掃墓,現在小梁需要為舉辦此活動向學校學生處申請經費、擬寫活動計劃以及活動通知,請你幫助小梁完成以下工作。
(2)搭腳手架。引導學生分析:完成此項工作是需要擬寫不同文種的應用文,分別是請示、計劃、通知,并分析了解不同應用文在不同場合所起的作用。
(3)獨立探索。不同小組成員按照分工擬寫請示、計劃或者通知,每種應用文必須由兩個以上的小組成員分別擬寫,以便能相互幫助。
(4)協作學習。小組各成員在組內展示、分享學習成果,并進行相互的提問、糾正。
(5)效果評價。全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并進行總結、評價。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后擬寫活動總結進一步檢驗學生在綜合使用應用文以及自主學習擬寫應用文方面的成效。
通過一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情景導入學習,使學生可在過去學習積累中找到支持他們學習的知識、能力以及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為學生搭建學習框架,幫助學生往上爬,關注學生把學習內容內化并自由運用。
支架式教學模式是通過一套恰當的概念框架來幫助學生理解特定知識、建構知識意識的教學模式,借助該框架,學生能夠獨立探索并解決問題,獨立建構意義,支架式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建構教師和學生互動,共同參與課堂活動的教學模式。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不是“空手”來到課堂的,而是帶著過去所積累的生活、工作、學習經驗,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合適的腳手架,讓學生在過去的基礎上通過腳手架的幫助向最近發展區前進,每個學生因為基礎水平、理解程度等不同,最終達到的學習效果會有一些差異,但這并不妨礙學生在學習上的提高,對于每個學習者來說,只要達到了新的水平,就是取得效果。
支架式教學模式使技工學校語文課堂走出了過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讓語文學習變成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1]鄧尤佳.支架式教學在高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安徽師范大學,2014.
[2]朱文江.支架式教學模式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09.
[3]溫彭年,賈國英.建構主義理論與教學改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教學理論與實踐,2002,(5).
(編輯:郝 嬋)
G712
A
1671-0568(2016)20-0073-03
夏曉丹,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