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碩,劉萬鑫,杜榮斌,由翠榮,付學軍,梁麗琨
( 1.煙臺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2.煙臺大學 海洋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
循環海水養殖系統中生物膜快速形成的模擬試驗
王 碩1,劉萬鑫1,杜榮斌2,由翠榮1,付學軍1,梁麗琨1
( 1.煙臺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2.煙臺大學 海洋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

生物膜;快速形成;循環海水養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人類生活水平的提升,僅從海洋捕撈獲得海產食品已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大規模工廠化海水養殖業,具有較高的經濟利益和潛在價值。但是,大規模養殖業需消耗大量海水,污水中的有機物、氨氮和硝態氮,對養殖生物有害,直接排放使自然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破壞環境,浪費巨大的水資源[1]。
目前,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多采用生物法去除養殖污水中的氨氮、硝態氮及其他脅迫因子。一般是在養殖池外另安置生物濾池,生物濾池主要是應用優勢微生物附著在特定的載體上生長,通過自身的營養代謝來處理污水[2-5]。但生物除污法目前尚不成熟,存在一些瓶頸問題,如微生物在載體上的附著生長周期較長、處理效率不穩定等[6],亟需發展高效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污水處理技術。

本試驗通過優勢菌種掛膜法模擬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中污水處理過程,以確定加快生物膜形成的試驗室工作條件。
試驗所用菌種均為本實驗室保存,包括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芽孢菌屬(Bacillus)和動膠菌(Zoogloeaitzigsohn)。
市售塑料彈性濾材、生化環。


用市售20 L淘寶箱作為水箱模擬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生物濾池,在其中安置循環泵和曝氣泵模擬工廠中的循環和充氧條件。向1個水箱中加入15 L人工污水,裝入體積約4.8 L的濾材作為生物膜載體[10],置于平均溫度為21 ℃的室溫下運行,水力停留時間為1 h,曝氣量為3.0 L/min,每5 d檢測水質pH,用碳酸氫鈉調節pH保持在7.0以上[11]。循環培養21 d,以自然掛膜試驗為對照。
分別培養生物膜優勢菌株,向試驗水箱中接種0.45%生物膜優勢菌株的混合菌液。混合菌液由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芽孢菌和動膠菌的菌液按照一定比例組成,稀釋10倍后,在600 nm波長下其平均吸光度值為0.6。每次接種后靜置24 h,然后啟動循環泵和曝氣泵[12]。
向試驗水箱中分別加入生化環或塑料彈性濾材,每 5 d接種1次生物膜優勢菌種的混合菌液,添加比例為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芽孢菌∶動膠菌1∶1∶1∶1,每3 d測定水箱中人工污水的水質指標。
以塑料彈性濾材為生物膜載體,分別以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芽孢菌∶動膠菌1∶1∶1∶1,2∶1∶1∶1,3∶1∶1∶1及4∶1∶1∶1的混合比例接種,每5 d接種1次,每3 d測定人工污水的水質指標。
以塑料彈性濾材為生物膜載體,每5、7、10 d和15 d接種1次,優勢菌混合比例為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芽孢菌∶動膠菌2∶1∶1∶1,每3 d測定人工污水的水質指標。


圖2 采用不同生物膜載體水體的變化

圖3 采用不同生物膜載體水體的變化

圖4 不同接種比例時水體的變化

圖5 不同接種比例時水體的變化

圖6 不同接種比例時水體的變化

圖7 不同接種頻率下水體的變化

圖8 不同接種頻率下水體的變化

圖9 不同接種頻率下水體的變化
條件優化后的優勢菌掛膜在第7 d已經開始形成生物膜,第14 d生物膜基本形成,第21 d形成均勻的成熟生物膜(圖13);而同時期進行的自然掛膜生物膜生長緩慢,在21 d內無法形成完整成熟的生物膜。

圖10 優勢菌種掛膜與自然掛膜水體的變化

圖11 優勢菌種掛膜與自然掛膜水體的變化

圖12 優勢菌種掛膜與自然掛膜掛膜水體的變化

圖13 優勢菌種掛膜與自然掛膜掛膜生物膜生長情況

圖14 成熟生物膜對不同初始水體的處理效果

圖15 成熟生物膜對水體的處理效果

圖16 成熟生物膜對水體的處理效果

本試驗顯示,用塑料彈性濾材為生物膜載體時,生物膜形成速度,污水處理效果優于生化環的結論一致:在生物濾池濾料掛膜及水處理中,彈性濾材的掛膜效果好于非彈性濾材[7]。
每7 d接種1次優勢菌液時,水處理效果最好,優勢微生物的混合菌液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芽孢菌∶動膠菌接種比例為2∶1∶1∶1時,第7 d開始形成生物膜,第14 d生物膜基本形成,第21 d形成均勻完整的生物膜,此結論與王威等[19]在生物濾料的微生物掛膜研究中的塑料彈性濾材可以在28 d內完成人工干預掛膜相似。
本試驗結果適用于試驗室條件下的模擬試驗,為生物膜快速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實際海水養殖污水處理中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李俊龍,鄭炳輝,劉永,等.中國河口富營養化對營養鹽負荷的敏感性分類[J].中國科學,2015,45(4):455-467.
[2] 曹競,王琨.海洋硝化菌特性及其在海參養殖循環水處理中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3] 樓洪森,楊云龍,方明亮.高效低溫硝化細菌培養方法的研究[J].工業水處理,2013,33(2):42-44.
[4] 曾地剛,雷愛瑩,彭敏,等.枯草芽孢桿菌的分離和凈化水質的研究[J].水利漁業,2007,27(6):55-56.
[5] 潘曉宏.動膠菌與其他微生態制劑對水質改善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4,6(2):135-137.
[6] 張海耿,馬紹賽.生物濾池及人工濕地凈化工廠化海水養殖廢水效果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1.
[7] 曹涵,宋協法.循環水養殖生物濾池濾料掛膜及其水處理效果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8.
[8] 許穎,高從堦.膜生物反應器工藝中膜污染因素及控制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9] 國家海洋局.GB 12763.4-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4部分:海水化學要素調查[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0] 馬紹賽,曲克明,朱建新,等.海水工廠化循環水工程化技術與高效養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65-99.
[11] 王峰.半滑舌鰨循環水養殖系統優化與養殖效果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12] 傅雪軍,馬紹賽,曲克明,等.循環水養殖系統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過程試驗[J].海洋環境科學,2011,29(5):713-717.
[13] 余敦耀,邱雁臨,朱影.高效硝化細菌的分離與鑒定[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8,25(4):60-63.
[14] 岑世宏.影響硝化細菌養殖水污染處理的因素分析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40(3):82-85.
[15] Shan H,Obbard J P.Ammonia removal from prawn aquaculture water using immobilized nitrifying bacteria [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1,57(5):791-798.
[16] 蔡昌鳳,梁磊.高效好氧反硝化細菌的篩選及脫氮特性的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1):41-44.
[17] 王曉翠.乳酸芽孢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菌制劑制備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2.
[18] 劉天華,李樂樂,喬夢,等.一株海洋動膠菌D21的分離與鑒定[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16):3276-3278.
[19] 王威,王海增,曲克明.海水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生物濾料的微生物掛膜與水處理效果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20] 張正,王印庚,曹磊.海水循環水養殖系統生物膜快速掛膜試驗[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 (15):157-162.
SimulationTestofRapidBiofilmFormationinaRecyclingAquacultureSysteminaLab
WANG Shuo1,LIU Wanxin1,DU Rongbin2,YOU Cuirong1, FU Xuejun1, LIANG Likun1
(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Yantai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 2.School of Ocean,Yantai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 )

biofilm;rapid formation;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10.16378/j.cnki.1003-1111.2016.03.009
S969.38
A
1003-1111(2016)03-0244-06
2015-08-06;
2015-09-21.
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產業創新團隊項目(SDAIT-14-011-02);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3GNC11037,2013YD15011).
王碩(198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學.E-mail:1191820151@qq.com.通訊作者:梁麗琨(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資源和應用.E-mail:liang690310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