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君
自然狀態(非人為目的造成)發生的流產稱為自然流產。在我國自然流產是指妊娠28周前終止,胎兒體重小于1000克。自然流產在發達國家定義有所不同,是指在妊娠20周以前或24周以前,胎兒體重小于600~700克。自然流產可分為生化妊娠(發生在妊娠5周內的早期流產,血中可以檢測到HCG升高,大于25 mlU/mL或者尿妊娠試驗陽性,但超聲檢查看不到孕囊,提示受精卵著床失敗)、空孕囊(自始至終空囊、無胎芽)、有胚芽無胎心、先有胎心后停育 4 種類型。
關于復發性或習慣性流產的定義
目前關于復發性或習慣性流產的定義存在爭議,中國專家共識,連續發生自然流產2次或2次以上稱為復發性自然流產(復發性流產)。自然流產的發病率11%~13 %,生育期婦女中反復流產發生率約占1%~5 %。
復發性流產的病因
1、染色體異常:包括夫妻染色體異常和胚胎染色體異常。常見的夫婦染色體異常為平衡易位、羅伯遜易位等。胚胎染色體異常中三倍體最多,其次為多倍體、X單體、常染色體單體、染色體平衡易位、缺失、嵌合體、倒置、重疊等。單次自然流產中胚胎染色體異常為主要原因,隨流產次數的增加胚胎染色體異常發生率減少。
2、內分泌因素:(1)黃體功能不全,占23%~60%,基礎體溫雙相型,但高溫相小于11日,或高低溫差小于0.3℃,子宮內膜活檢示分泌反應至少落后2日,黃體期孕酮低于 15ng/ml 引起妊娠蛻膜反應不良,2~3 個周期黃體功能檢測顯示不足,方可納入診斷,黃體功能不全影響孕卵著床。(2)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濃度的促黃體生成素,高雄激素和高胰島素血癥降低了卵子質量和子宮內膜容受性,容易導致流產發生。(3)高泌乳素血癥,黃體細胞存在泌乳素受體,高泌乳素抑制顆粒細胞黃素化及類固醇激素,導致黃體功能不全和卵子質量下降。(4)甲狀腺功能低下與反復發生的自然流產相關。(5)糖尿病,亞臨床或控制滿意的糖尿病不會導致流產,未經控制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自然流產率增加。
3. 解剖因素:(1)子宮畸形,包括單角子宮、雙角子宮、雙子宮及子宮縱隔等。其中尤以子宮不全縱隔最易導致流產及早產。主要由于縱隔部位內膜發育不良,對甾體激素不敏感,血液供應差。(2)Asherman 綜合征,宮腔體積縮小,對甾體激素應答下降。(3)宮頸機能不全,引起晚期流產和早產,是導致妊娠中期流產的主要原因。(4)子宮肌瘤,黏膜下肌瘤及大于5 cm肌間肌瘤的與流產有關。
4、感染:細菌性陰道病患者妊娠晚期流產及早產發生率升高,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造成子宮內膜炎或宮頸管炎可致流產。
5、自身免疫 母胎相互作用因素—妊娠免疫耐受失衡。取決于母胎間免疫平衡,主要觀點認為正常妊娠胚胎作為半同種移植植物之所以能夠維持,取決于母胎間免疫關系的平衡,表現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免疫耐受,一旦打破這種平衡,易導致流產。
6、血液高凝因素(易栓癥):病理性高凝狀態(血栓前狀態)可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2種,遺傳性可包括FVL突變、凝血酶原基因突變、遺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ATⅢ缺陷、PC 缺陷癥、PS 缺陷癥。獲得性包括APS、獲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定向分化的結締組織病、UCTD。高凝狀態過度,可發生不良妊娠結局,包括子癇前期、胎盤早剝、胎盤梗死、DIC、胎兒生長緩慢、復發性流產、死胎和早產、嚴重者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的死亡。
7、不明原因:不明原因的流產占40%,可分為單因素和多因素。
復發性流產的病因學診斷
詳細詢問染色體是否異常、生殖道解剖結構是否異常、內分泌是否失調、有無生殖道感染、查看血凝狀態、尋找自身免疫的證據、病因不明(同種免疫),要求做到全面、系統、質控、重復,避免單次檢查就下結論。
復發性流產的治療
原則是避免盲目保胎、針對病因治療。
1、如何判斷早期妊娠失敗(避免盲目保胎):(1)頭臂長7 mm 仍未出現心管波動;(2)孕囊平均直徑在25mm 以上者,仍無胚芽;(3)檢查出無卵黃囊孕囊2周后仍未見心管搏動;(4)檢查出有卵黃囊孕囊 11 天后仍未見心管搏動。
2、針對病因:(1)染色體異常:進行孕前遺傳學咨詢、風險評估和產前診斷。若為常染色體平衡易位及羅伯遜非同源易位攜帶者,有分娩正常核型及攜帶者嬰兒的機會,可以妊娠但應作產前診斷。若為羅伯遜同源易位攜帶者,應避孕或絕育。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進行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2)解剖異常:手術矯正。(3)內分泌異常:補充孕酮、控制血糖、改善甲狀腺功能。(3)控制感染。(4)高凝狀態:改善凝血功能、預防血栓形成。
3、自身免疫型復發性流產治療: (1)一線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強的松。小劑量應用:5~15 mg/d,如有合并癥則依據病情酌情調整。(2)免疫抑制劑:羥氯喹。羥氯喹可抑制自身抗體損傷、穩定細胞、抗血栓、糾正血脂紊亂。常用劑量:0.2 g bid。孕前1月開始,持續整個孕周。需定期檢測抗體滴度。(3)抗凝:①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緩解血管痙攣。劑量:12.5~75 mg/d,無明顯副作用,不增加胎兒畸形率,也不增加胎兒及新生兒出血事件。②低分子肝素:對血小板影響小,極少引起出血傾向,未見有導致胎兒畸形的報道,不能通過胎盤,不會導致胎兒出血事件發生。常用量:5000~10000U/d。③華法林:依據 INR 調整(2~2.5),早期使用有致畸作用,易引起胎兒華法林綜合征,表現為骨骼分離、鼻發育不全、視神經萎縮、智力遲鈍、心、肝、脾、胃腸道、頭部等畸形。妊娠后期有出血和死胎風險。④波立維:每日 75 mg,尚無臨床上提供的有關用于妊娠的資料。藥物抗凝治療的時機一般選擇在孕前 4~6 周,持續整個孕期,嚴重者可至產后 4~12 周。
4、同種免疫型復發性流產:一線治療:主動免疫治療 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細胞;環孢素治療。二線治療:免疫球蛋白治療,IVLIP。
關于自身免疫復發性流產治療的問題
目前關于藥物選擇、劑量、單用還是聯用、免疫球蛋白是否萬能?抗凝劑單用或聯合?具體療程問題、用藥時間、能否停藥、停藥指征、何時停藥、產后是否該繼續使用、能否哺乳等相關問題目前正于臨床對照研究中,將來的答案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