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芳
摘要 沿江地區灘地自引進適宜在沙灘地生長的楊樹品種后,即提高了當地林業經濟,又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就繁昌縣沿江灘地楊樹造林的實際情況,從品種選擇、林地處理、栽植、樹種配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沿江灘地楊樹造林技術,以指導當地的生態林業建設。
關鍵詞 沿江灘地;楊樹;造林技術;安徽繁昌
中圖分類號 S792.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123-01
灘地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的交錯區,具有多種生態功能。根據瀕臨水體的不同可分為不同的灘地類型,沿江灘地是其中的一種。沿江灘地地形比較復雜,且長期處于非封閉狀態,風沙和土地退化的現象比較嚴重,經濟效益較差,生態環境惡劣。為改善環境,繁昌縣引進適宜在沙灘地生長的楊樹品種,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 繁昌縣概況
1.1 地理及氣候條件
繁昌縣位于皖南北部,長江南岸,版圖近似方形。地貌根據其形態分為丘陵、山地、平原,其中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東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部[1]。繁昌縣屬于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3 ℃。四季分明,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濕度大,光照充足。
1.2 水文和土壤
繁昌縣境內地表水系屬于長江水系,主要有漳河、峨溪河等重要地表水系。全縣境內地表徑流主要受降水的控制,平均徑流475 mm/年,徑流量3.86×109 m3。境內地下水主要有4種類型,分別為松散巖石類孔隙水、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基巖裂隙水和紅層風化裂隙水。每年汛期洪水過境時,沿河一帶承受了來自上游的大量泥沙沉積物,土層深厚而肥沃。繁昌縣地形復雜,土壤類型多樣化,現已查明繁昌縣的土壤可分為6個土類,10個亞類,39個土屬,74個土種,主要有地帶土壤、紅壤、黃壤、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石灰土等。豐富的土壤類型與母質的分布規律以及人類的生產活動密不可分,其中經沖積而成的潮土呈堿性,土層較厚,約100 cm,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約1.2%,適宜楊樹等樹種生長。
1.3 造林現狀
繁昌縣自開展森林增長工程啟動以來,全縣緊緊圍繞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目標要求,搶抓機遇,加大投入,快速行動,高位推進,努力打造繁昌綠色名片。2015年,該縣完成新增造林646.6 hm2,建設森林長廊37.7 km,新建綠地30.2萬m2、綠道15.3 km。2015年繁昌縣荻港鎮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其中桃沖村被評為省級森林村莊。
2 繁昌縣沿江灘地楊樹造林技術
2.1 樹種及苗木選擇
灘地環境相對惡劣,應選擇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根系發達,且能夠抵抗病蟲害、干旱、洪澇的楊樹品種,以提高楊樹的成活率[2]。楊樹苗木應選擇地徑4.5 cm以上、高450 cm以上,且無機械損傷、苗木通直、無病蟲害的健康優質苗。
2.2 林地清理和整地挖穴
栽種楊樹前需將灘地上的雜草及其他草本和灌木清理干凈。土地用帶狀翻耕方式進行整理,翻耕深度應高于15 cm。地勢相對低洼的灘面,用開溝筑壟方式整理,通常溝寬20 m、壟寬30 m、壟高逾1 m。該縣采用穴植法在沿江灘地上人工植苗造林,植穴的深度和直徑應略大于栽植苗木的根系,根莖大的植物植穴規格為100 cm×100 cm×100 cm,根莖小的植物植穴規格應不小于60 cm×60 cm×60 cm。同時,要控制穴與穴之間的距離,以防止造成栽植密度過大或過小。
2.3 栽植
繁昌縣處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應根據降雨情況決定造林時間。造林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中旬,但若冬季降水量適中,或造林地勢較低處土壤含水量較高,則可以提前造林,造林時間為當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1月下旬[3]。
栽植苗木的過程中要保持苗根濕潤,栽植前可用生根粉或者保水劑處理裸根苗,最好當天起苗,當天造完。栽植時,為了防止窩根,可將較長的側根截短;為了防止根系腐爛,可將傷根、爛根及時清除;為了保證根系與土垠緊密接觸,可將樹苗扶正后填土;為了防止積水而造成根系腐爛,影響苗木的成活率,可將培土高于灘面40 cm左右。
2.4 樹種配置
沿江灘地如果僅種植單一品種的樹木,容易降低植株的抵抗力,增加病蟲害的發生率[4]。因此,應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在種植楊樹的同時,交叉種植水杉、柳樹等耐水品種。混交林不僅可以增強涵養水源的能力,減少火災的發生,還可以分利用光照、水分、營養物質、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促進植株快速生長和茁壯成長。
2.5 病蟲害防治
森林病蟲害一般以生物防治為主,防治過程貫穿造林的全過程。楊樹主要病害為楊樹潰瘍病,主要蟲害為楊扇舟蛾、光肩星天牛。病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強肥水管理,復壯樹勢。蟲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幼蟲期噴灑敵敵畏乳液等藥物或蛀孔內插入毒簽殺死幼蟲;成蟲活動旺盛期,夜間在樹干上捕殺卵雌蟲;對于已經產下的卵,用鐵器擊破。
3 參考文獻
[1] 方婷婷,程久苗,費羅成.繁昌縣后備土地資源多宜性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5(5):750-757.
[2] 張明,于一蘇,周根土,等.安徽省楊樹現有林培育成效調查分析[J].安徽林業科技,2015(6):21-25.
[3] 孫月梅.蕪湖縣沿江灘地楊樹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6):193-194.
[4] 馮志安.安徽長江灘地楊樹扦插造林技術芻議[J].農業與技術,2013(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