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芬
“交通運輸業”是湖南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地理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主要的產業”第三節的主要內容。本節教材以正文為主,活動、閱讀為輔的結構呈現。閱讀、活動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尤其活動還是正文內容的鞏固與延伸。利用活動教學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地理知識有積極意義。本節教材從“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及選擇”三方面進行闡述,每一部分內容都圍繞教材正文和地理課程標準設置相應的活動。本節教材內容結構如圖1。
根據內容結構特點以及課標要求,為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究學習,課文設計了以下課堂探究活動。
活動一:了解交通運輸的概念和特點
交通運輸業的概念和特點,教材正文進行了介紹,但由于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材設置了兩個活動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交通運輸的概念和特點。
活動任務1: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說明什么道理?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并討論,讓學生理解開發自然資源和發展經濟等都需先發展交通運輸業,交通運輸業具有先行發展的特征,訓練學生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活動任務2:你了解現代化大都市內部的交通工具嗎?請將圖片與相關文字內容相聯系。
在活動任務2基礎上,教師還可補充以下兩個活動任務:①從運輸業對象劃分,交通運輸業分成哪兩種類型?②交通運輸業概念中,“特定路線”指什么?有哪些“特定路線”?
【活動目標】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交通工具,促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的交通工具,理解交通運輸業的概念;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知識,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活動二:明確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這部分內容沒有直接對應課標要求,但此內容有助于學生了解交通運輸業及其作用以及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狀況。正文介紹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線路里程大幅度增長,我國交通運輸業布局的變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再通過活動進一步說明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取得成就巨大。
活動任務1:以家鄉為例,說說交通條件的改善及由此帶來的便利。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交通條件以及因交通條件改善所帶來的便利;讓學生意識到交通與生活密切相關,體現出交通運輸的重要性,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活動任務2:讀圖4-31中國公路通車里程的增長、圖4-32中國鐵路營運里程的增長、圖4-33中國民用航空航線里程的增長,完成下列任務:①在中國公路通車里程、鐵路運營里程和民用航空航線里程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哪一個?②據圖說明中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情況。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數據分析,歸納得出“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線路里程大幅度增長并發展迅速”這一結論,學生由此體會我國交通運輸的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培養學生讀圖、析圖和歸納的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
活動三:掌握我國鐵路分布的格局
“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這部分內容對應的課程標準是“運用地圖,說出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其標準可細化為:了解我國鐵路干線分成南北向干線和東西向干線兩大類,在地圖上說出我國主要的南北向干線和東西向干線,運用地圖說出主要干線相互銜接和交匯所形成的鐵路樞紐,在地圖上歸納出我國鐵路干線分布密度的東西差異等。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不僅能在地圖上找出主要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而且能夠根據地圖信息說出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培養學生描述和歸納信息的能力?!八耐ò诉_的交通運輸網”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教材通過正文歸納我國主要鐵路干線、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再配以活動對知識進行鞏固。
活動任務1:讀圖4-34中國鐵路線干線分布圖,填出表1 中鐵路干線交會的鐵路樞紐名稱。
為更好達成學習目標,學生完成該活動前,教師讓學生在空白紙上分別將中國的鐵路干線按南北向和東西向分別描繪出來,然后將鐵路的起止點、鐵路干線相互銜接和交會的地方,即鐵路樞紐加以標注。
【活動目標】熟悉和掌握我國主要鐵路干線的分布和主要的鐵路樞紐以及鐵路線的布局,也是將“說出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這一課程標準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讀圖和歸納能力。
活動任務2:乘火車需要查看時刻表。讀北京-廣州客運簡明時刻表,完成下列任務:①從北京到廣州的T13次、K598/K599次列車,途中各需要多少時間?②如果乘火車從廣州到鄭州,希望早上到達,應乘哪一次列車?
學生閱讀列車時刻表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列車時刻表,包括出發站,終點站,到達站的時間及各站停留時間等內容。教師還可以拓展延伸,讓學生理解列車時刻表中的列車車次前的字母所代表的含義,更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使用列車時刻表。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學會查看列車時刻表,將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課程理念。
活動四:理解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及選擇
“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及選擇”這部分內容對應的課程標準是“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初步學會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這一課程標準內容可細化為:了解我國現代化交通運輸方式的種類、學會比較各個交通運輸方式的一般特點、了解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分布)特點、初步學會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或路線)。掌握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和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教材設置了活動進行鞏固和延伸。
活動任務1:說說乘坐過的交通工具及乘坐感受。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從自身體驗入手,描述乘坐的交通工具及乘坐感受,引出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為講解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做準備。在引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讓學生區別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
活動任務2:中國高速鐵路迅猛發展,“高速鐵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收集相關資料并說出你的看法。
實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重視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著力拓展學習空間,倡導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在課前可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課堂中展一個小型辯論賽以體現這一理念。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關注我國高速鐵路的建設,了解高速鐵路的修建狀況,知道修建高速鐵路有利有弊,但可做到“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通過辯論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和辯證思維的能力。
活動任務3:內河航運利用現有河道,基本不占用耕地;平均運輸成本只有鐵路的1/2、公路的1/8,單位能耗僅為鐵路的1/4、公路的1/9,討論加快內河航運發展,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方面有哪些好處?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水路運輸的分布及發展狀況之后,利用此活動題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交通運輸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影響,樹立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觀念,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活動任務4:根據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嘗試將以下運輸任務與適宜交通運輸方式用直線連接并說明理由。
此活動任務的安排是為鞏固“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這一重要知識。完成此活動時可引導學生根據前面所學內容,完成表2。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每一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交通運輸方式。落實“比較不同運輸方式的特點,逐步學會恰當選擇交通運輸方式”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任務5:設計簡要的旅游方案,①在圖4-39中標注家鄉的大致位置。②確定從家鄉出發到圖中3個或3個以上城市的旅游路線,并繪出旅行路線圖(要求路線盡量不重復)。③確定你選擇的交通運輸方式,并闡述理由。
【活動目標】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與鞏固,也檢驗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我國一些著名旅游風光的分布,根據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分布及特點,選擇適宜的旅游線路。通過此活動,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發展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將地理知識用于生活實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