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恒
安泰津沽 通達寰球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簡介
◎張麗恒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縮寫為TEDA,音譯為泰達),于1984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之一。“泰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安泰、通達之意。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從一片產值僅有 300萬元的鹽堿荒灘上起步,成為我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之一。1985年,天津開發區簽訂第一批引進項目合同 21個,投資總額4700萬美元。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8月視察天津開發區時,親筆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泰達人奮勇拼搏、接續發展、勇攀高峰。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濱海新區的正確領導下,天津開發區始終站在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已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綜合投資環境最優的國家級開發區。自1997年起,天津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和綜合發展水平在國家級開發區中持續保持領先。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匯點,在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泰達背靠中國華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東臨華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天津港,緊靠中國最大的航空貨運中心——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2015年的新規劃中將原“一區十園”調整為東區、逸仙科學工業園、微電子工業區、現代產業區(含慧谷)、西區、南港工業區、南部新興產業區、中區、北塘企業總部園區和一汽大眾企業生產基地,總體規劃面積416平方公里。
2015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90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8201億元,財政收入499.8億元,出口實現219.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7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910億元。開發區累計引進外資項目 5581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531億美元,其中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1402個。91個《財富》500強跨國公司在開發區投資了273個項目。累計內資企業注冊12977個,注冊資本達4275億元。開發區目前已擁596家億元級企業,24家百億元級企業,3家五百億元級企業,1個千億元級企業集團。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確定的中國最具活力的六個城市和地區之一;被《財富》和《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最受贊賞的工業園區,被新加坡中盛集團評為中國AAA級工業園區之首。此外,天津開發區還成為國家三部委認定的全國首批三個生態工業園區之一;成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經濟園區,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電子、汽車、石化三大產業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等。

“十二五”時期,開發區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和濱海新區各項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全方位推動結構調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完善區域建設和功能布局,努力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生態化的先進產業與新型城市綜合體,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主要經濟指標相比2005年“翻兩番”
“十二五”期間,開發區凈增地區生產總值超過 1,300億元,年均可比增速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超過3,400億元,比“十一五”時期增長1倍以上;主要經濟指標相比2005年實現了 “翻兩番”。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國家級開發區中繼續保持領先,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中繼續發揮了主力軍和排頭兵的作用,區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二)搶抓機遇,轉方式、調結構,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開發區,轉型升級后的經濟結構產生了明顯優化:通過大力實施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計劃和現代服務業躍升計劃,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汽車兩個產值超1,500億級產業,石化、裝備、食品三個超500億級產業。大眾變速器、一汽大眾華北基地、中石化LNG、中沙新材料、澄星集團等重特大項目相繼落戶。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24家。
1.“寸土寸金”有了全新的定義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區單位土地生產總值占用建設用地約為100畝/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約55萬元/人,萬元增加值能耗和新鮮水耗居全國領先水平。各區域產業特色鮮明,相互補充和促進;圓滿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7.1%;成為全國首批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和循環化改造示范區。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累計超過270億美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1倍以上;內資企業注冊資本超過2,000億元,相當于“十二五”之前的總和,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2.以科技創新帶動區域發展活力成為了新常態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 5,500家,科技 “小巨人”超過4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家,在各類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企業25家,分別比“十一五”年末增長3.5倍、2.5倍、0.75倍、4倍。眾創空間達到21個,孵化總面積達到110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獲得專利授權超過8000件,在超級計算、膜技術、干細胞、生物芯片等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38種產品入選市級 “殺手锏”產品,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我國大量體育設施集中在教育系統,而高校場館設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于其他系統場館有著明顯的優勢。通常高校場館建筑體量大、建設投入高,社會力量難以單獨完成投資建設,而高校場館有國家和學校作為后盾依靠,在資金保障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在實際運營過程當中,借助高校事業單位性質,水電氣熱等能源費用可按照行政事業標準繳納,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節約大筆費用支出,另外在申報承辦各類運動會項目時,高校的良好社會效應也是賽事舉辦方綜合考量的因素之一。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可結合本校體育院系(學部)優勢直接培養優秀人才。綜合來看,高校場館在各項運營條件方面具備一定優勢[8]。
3.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成為了泰達名揚全國的新“名片”
過去五年內,開發區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20萬個,居民收入水平持續上升。建成泰達實驗學校,實施國際學校、泰達一中改擴建工程。泰達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泰達心血管醫院管理體制創新取得成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全面落實美麗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社區管理“泰達模式”叫響全國。泰達圖書館成為國家首批試點數字圖書館。全區免費公共體育場達到5個。
開發區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力求經濟發展做到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做優增量并存。依靠“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五化協同發展等戰略背景以及《國家級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的指導,堅持“一四三三五”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進一步優化和調整開發區產業格局,在九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形成“5+1+ N”產業體系,驅動經濟協調、健康、高效發展。
(一)“一四三三五”發展目標思路
在“一四三三五”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中,一是樹立一個總的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開發區總的奮斗目標是做本市和濱海新區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的主力軍和排頭兵。二是把握“四個區”的功能定位,開發區提出構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領區、先進制造研發的集聚區、推進創新驅動的活力區、美麗文明宜居的標志區”的功能定位。三是堅持三個發展原則,堅持“提升”的原則,即實現綜合實力和發展活力同步提升,推動總量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堅持“融合”的原則,即科技和經濟融合發展,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堅持“接續”的原則,實現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前沿產業接續發展,推動各園區轉型升級,接續發力。四是提升三個主要驅動,創新驅動、開放驅動、產業驅動。五是夯實五個發展保障,人才隊伍保障、體制機制保障、服務與管理保障、發展載體保障、安全和諧保障。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未來五年,天津開發區將著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提升創新創業的人才、載體、平臺、政策、服務的供給水平,形成開放、快捷、低成本的創新創業體系,推動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
(二)構建“5+1+N”的高端產業體系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發展產業驅動,堅持以先進制造業支撐,推動產業調整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能級、鞏固優勢。在九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構建“5+1+N”的高端產業體系。“5”即打造電子、汽車、石化、裝備制造、醫藥健康五個先進制造業支撐行業;“1”即構建一個以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高端服務業集群;“N”即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經濟等若干新興行業,并促進各類產業融合發展。開發區將打造成為先進制造、生產性服務和研發轉化有機融合、協調發展的升級版產業園區,建成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的五個千億級產業,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要達到50家,比“十二五”時期翻一番。
(三)保持定力、不務虛名,做好五篇文章
經過31年的開發開放,開發區已經走過了“做大蛋糕”的創業期,進入了“做好蛋糕”的升級期。在“一四三三五”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的指導與引領下,“十三五”期間,開發區前進的步伐將更加鏗鏘有力。開發區將堅持以發展實體經濟作為工作主線,始終把實體經濟發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保持定力、不務虛名,聚精會神地做優做強主導產業。未來的五年內,要著力做好“五篇文章”。
1.進一步壯大區域經濟實力,生產總值年均可比增速確保在10%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持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500億元。
2.進一步推動結構優化調整,到“十三五”末,開發區第三產業比重力爭達到30%,高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到20%,先進制造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和生產性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都要達到80%以上。
3.將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單位生產總值建設用地占用低于80畝/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65萬元/人,資本產出率達到10%。工業產值的增加值率比2015年提高2.5%。能源和水資源消耗總量控制和強度降低率、碳排放強度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強度確保完成上級下達指標。
4.進一步提升高端項目聚集能力,要狠抓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要確保每年都有突破性進展,在簽約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和儲備項目中不斷涌現百億級、十億級的新項目,夯實區域經濟發展的項目支撐;同時,圍繞龍頭項目做好產業鏈配套招商,顯著提升主導產業規模和實力。
5.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著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到“十三五”期末,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要達到4%,科技領域的財政投入占可支配財力的比重達到5%以上;全區孵化轉化載體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包括眾創空間在內的各類創新功能設施達到40家。
未來,天津開發區將在新的起點上,緊緊抓住多重疊加的歷史機遇,實施“一四三三五”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增后勁、補短板,促均衡、上水平,打造開發區升級版,全力開創發展新局面,繼續保持在濱海新區中的主力軍作用不動搖、保持在國家級開發區中的領頭羊地位不動搖,做天津市和濱海新區實現 “十三五”發展目標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責任編輯:曲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