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廊坊
張立英:為民族宗教工作獻智出力
文/廊坊

廊坊市政協委員、大廠回族自治縣民宗局副主任科員張立英,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22年,一步一個腳印地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領域執著追求,忠誠擔當,為民族宗教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清真食品市場的監管是大廠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工作中,張立英嚴格貫徹《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2008年以來,結合奧運安保、國慶安保,制定了清真食品市場月走訪、季分析制度,建立了摸排臺賬,在此基礎上建立并完善了清真食品市場管理長效機制,使清真食品市場管理經常化、制度化,走入正軌。通過多年有力地監管,進一步凈化了清真食品市場,規范了清真食品從業人員的經營行為,增強了各民族群眾的法律意識,有力地維護了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
作為民族宗教工作者,張立英堅持深入調研,為領導和上級決策提供參考。2014年以來,她撰寫的《關于規范清真食品市場準入加強清真食品市場監管的調研報告》上報縣主管領導;參與撰寫的《大廠回族自治縣關于“十一五”以來中央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政策執行情況的匯報》,報送給省民宗廳和國家民委;撰寫的《大廠回族自治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問題的調研》《大廠回族自治縣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的調研》等多篇調研材料,報送省民宗廳,為上級部門了解掌握民族自治區域的發展及制定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外來人口不斷增加,各民族交錯居住在同一社區的現象日益普遍。建設和諧社區,必須把社區民族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抓緊抓好。張立英以“新時期城鎮化進程中如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為課題開展調研,撰寫了《關于加強社區民族工作的建議》上報市政協,圍繞重視做好少數民族社區工作者的培養和使用工作、努力提供滿足各族群眾需求的便捷服務、促進社區各民族交流交往、互助合作等8個方面提出建議,得到了市、縣主管部門和領導的重視,社區民族工作擺上重要日程。
加強對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和服務是民宗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大廠清真寺多,且宗教教職人員多為外地戶籍的實際情況,為了提高教職人員的生活福利水平、解決他們看病就醫報銷不方便的實際問題,一方面,張立英積極撰寫提案,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她又積極協調衛生、社保部門,幫助教職人員解決社保、醫保困難,到2015年底,已對全縣清真寺及教職人員進行全面備案登記,建立了信息庫,為23名宗教教職人員辦理參保手續。2016年初,針對部分清真寺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隱患的問題,縣民宗局出臺了《大廠回族自治縣清真寺維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設立“清真寺維修資金”,通過募捐的形式向社會籌集資金,目前已籌集資金50余萬元,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好評。
張立英的履職視野始于本職,也不僅局限在專業領域。她圍繞改進社會服務管理方式、社會保障體制建設、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等方面撰寫了《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促進法治政府建設》等多項提案;著眼廊坊市面臨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新機場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她撰寫了《打造空港新城助推臨空經濟發展》《優化政務環境建設法治政府》《協同創新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程》等調研調查報告,為推進廊坊“四個發展”積極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