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建民
我們的精準扶貧工作在路上
文/任建民

任建民(中)
這張照片是2016年9月13日拍攝的,圖中是大名縣政協駐西未莊鄉中未城村精準扶貧工作隊正在謀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次街道硬化。左為縣政協文史委主任桂士輝,右為縣政協辦公室副科級干部劉軍,中間是我。
大名縣政協一貫重視扶貧工作,成績也很顯著。按照省、市、縣黨委和政府的部署,積極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尤其是自今年2月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縣政協領導高度重視,具體部署,并抽調了精干力量投入到精準脫貧工作中,我是其中的一員。我們進駐扶貧點中未城村后,與村兩委干部群眾緊密團結,在貧困戶甄別、扶貧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一一推進。不長的時間便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了群眾的稱贊。
中未城村位于縣城西南7公里處,該村是個小村落,總戶數60戶,人口310人,2015年人均純收入26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有2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三分之一,扶貧任務相當艱巨。
我們深知,精準扶貧工作首先要摸清村情、民情。工作隊到村后,立即開展工作,通過深入走訪、座談,全面掌握該村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脫貧規劃,并一一實施,具體說就是“三抓”。
抓發展,使農民富起來。扎實做好建檔立卡工作是首位的,我們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嚴格按要求逐戶進行走訪,精準識別復核,確保精準扶貧公開透明;立足貧困村的基礎條件,積極爭跑蔬菜大棚項目和辣椒種植項目。貧困戶已種植辣椒54畝,按每公斤2元簽訂了回收合同,確保了貧困戶今年穩定脫貧;積極開展“回頭看”,把真正貧困的人口識別出來,為他們量身定制脫貧措施;扎實開展“一幫一”活動,政協機關15名干部分別聯系幫扶20戶貧困群眾,引導他們進一步堅定信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依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
抓黨建,使基層穩下來。積極做好該村后進支部轉化工作,這是做好扶貧工作的根本保證。我們在加強兩委班子建設的同時,通過協調,對村委辦公的兩室進行重新修繕,并配備了會議桌、椅子、文件柜。同時,通過積極爭跑到“一事一議”獎補資金21萬元,修建了村文化廣場、文化墻,安裝太陽能路燈24盞。

抓環境,使農村美起來。我們對全村建立了日常保潔機制,提高了村里的人居環境。突出村莊綠化,進一步增加綠量,打造了環村林景觀。通過積極爭跑,與市、縣民宗局進行了對接,爭取到16.2萬元田間路項目,兩條寬敞平坦的田間路修成后,受到村民們的歡迎。又爭取扶貧資金60萬元,用于修繕街道鋪路及綠化,爭取交通局專項資金修繕連村路500米。
我們的扶貧工作雖然已取得明顯成效,但精準扶貧仍然在路上。8月12日,縣政協召開第22次常委會聽取并協商精準扶貧工作。會前,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委員進行專題視察,提前介入,了解情況。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會后,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全縣要精心編制精準脫貧規劃;深化認識,增進共識,形成合力;抓教育,轉民風,打造精品脫貧亮點;結合實際,精準施策;整合扶貧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強化責任追究,實行跟蹤問效。這六條建議因對問題抓得準,又符合全縣實際,很快得到黨政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