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龍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1
摘 要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為進一步實施創業實踐奠定基礎。大學生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就是構建完善教育課程機制,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形成企業參與、高校承擔、政府主導的管理模式,鼓勵大學生創新和就業的活動,建設創業的環境,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新創業管理 就業策略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與就業的策略
(一)建立課程模式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課程體系是關鍵內容,現階段國內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發展比較晚,處于發展階段,需要構建多種類、多層次的課程機制,涉及創業意識、創新意識、能力、知識、實踐等。大學生思念教育中需要始終貫穿合理科學的創業、創新的培養人才計劃,共同設計創業課程和創新課程,相互交融、統籌規劃。課程模式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建立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可以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通識課程體系,并且在教學教育過程中作為基本素質進行貫徹和落實。第二,對于一些具備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學生,設置相關的教學課程,依據案例教學方式來提升傳授知識的技巧、能力等。第三,對各種實踐活動進行精心設計,以活動項目為主,輔助結合課程,并且進行有針對的指導,促使三大模塊能夠形成系統的整體,建立創業、創新教育課程。素質為課程的前提,實踐是課程的媒介,知識是課程的指導,相輔相成,不可偏移。
(二)優化管理模式
在社會各界和政府的配合下,高校管理創新創業教育,對高效內部子系統聯動管理和緊密合作進行分析,構建優質高效管理服務體系,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咨詢、跟蹤、細化、診斷所有時期的活動。第一,籌備期,這階段主要就是培訓和教育學生的品質、意識、能力以及精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基本素質、知識和能力,利用學校教育來順利完成培養。第二,初期。這階段實際上就是政府為創新創業管理提供技術、資金、政策以及場地的支持,并且配備一定指導教師,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中不但需要學校教育的支持,也需要社會和政府的扶持。第三,中期。這階段實際上就是跟蹤、診斷服務,為大學生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以便于能夠及時體現創新創業教學的基本作用。
(三)健全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等外部環境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與系統復雜的工程項目,創新創業教育建設中,不只是高等學校的義務和責任,需要高校、社會、政府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和溝通,保障能夠有效提升教育的作用。現階段,國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還是發展階段,沒有構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中往往面臨很大的風險,所以,政府部門需要在滿足積極引導、鼓勵支持、保障權益、完善服務的原則下,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服務,優化管理環境,拓展管理空間,健全管理政策,提高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力度。規范大學生創新創業立項、行政審批以及辦證的相關手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資金擔保;建立綠色通道對創新創業活動亂培訓、亂攤派、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款等進行嚴格規范,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完善市場經濟法制,建立相應競爭平臺;通過成功創業、企業家、政府人員、專家學者來建立完善的專業咨詢服務團隊,積極開展有力的咨詢活動,為有創新創業就業意識的大學生提供跟蹤指導和咨詢服務。最終構建形成以政府為引導者、企業和社會為參與者、高校為承擔者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多層聯動機制。
(四)優化社會環境
社會活動中需要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大力宣傳,從價值觀念、輿論導向以及政策扶持等角度來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構建寬松愉悅的社會環境,社會發展中切實滿足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形成全新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和水平,讓創新、創業活動為大學生實現夢想保駕護航。
二、結語
綜上,就業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是民生之本。現代社會發展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不僅僅只是承擔就業的壓力,也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大學生結束大學生活步入社會的基礎就是創新創業教育。高校教育中應該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充分了解,利用多種方式來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的時候具備一定的社會應用性。因此,實際發展中從實習實踐、課程教育、創建環境、引進優秀教師資源等家都來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提升大學生就業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郭莉,王菡,王栩楠等.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管理模式[J].現代教育技術,2012.22(6).
[2] 馮婭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管理新機制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