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從霞
摘 要: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課堂活動之一。然而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操作存在著諸多偏差,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失去了實效。因此,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合作技能訓練就變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技巧,培養學生的分享意識和溝通技巧,展開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訓練,改變當前合作學習中“參與不均衡,學習效率低”的現象,從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 合作學習 參與 溝通 分享
一、問題的提出
合作學習將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成“活動小組”,分工協調,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讓學生“榮辱與共”,共同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合作學習將學生個人的競爭變成小組間的競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充分學習和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參與和體驗中感受語言學習的樂趣,拓展思維,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然而在實際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操作仍存在諸多偏差,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1.合作學習中缺乏全員參與
在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英語能力好的學生往往是合作學習的積極參與者,他們更為活躍和優秀;而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則習慣于聽,很少發言,難以真正融入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全員參與,共同進步,否則就背離合作學習的初衷了。
2.合作學習缺乏有效互動
目前,大多數學生習慣于獨立思考,缺乏交流和分享的意識,討論和合作也流于表面和形式,學生之間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互動和交流,學習方式仍基于傳統的獨立學習層面,合作學習只是部分學生的“獨角戲”,難以實現預設的合作學習目標,更談不上發揮其優勢了。
3.合作學習缺乏合作能力
大多數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往往安排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由于小組成員搭配不合理,導致學生的合作學習缺乏一定的組織性和有效性,使合作學習難以有效開展。
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學習模式”,加強了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技能的訓練,這對于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案例,談談如何有效展開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訓練,以改變目前合作學習中“參與不均衡,學習效率低”的現象,從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效率。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合作技能訓練策略
1.培養學生的參與技巧
合作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相互幫助,然而在很多時候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是那些“鮮艷的紅花”,學習能力稍弱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綠葉”,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則是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首要問題。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充分融入其中,這樣才能讓合作學習走向高效。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七年級下冊Unit 4 Finding your way中Reading板塊時,我把學生按照A、B、C、D、E進行組合,分成8組,讓學生自己給小組取名、選組長,并發給每一名學生一張“發言記錄卡”,上課開始時教師就明確地告訴學生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生每發言一次,各組長就為其蓋上相應的“發言印章”,課程結束時再評選出“活躍之星”,激發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我首先通過Riddle的猜謎語游戲讓學生猜出相應的動物,帶領學生“溫故知新”,讓他們迅速投入相關話題的學習中,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語言學習氛圍。接著,我則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預測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師可向學生出示閱讀任務單,如Read and choose,Read and draw, Read and act等,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文章閱讀和信息找尋,并讓學生學會分工,如A和B負責找尋信息,C負責匯總信息,D負責繪出路線圖,E和F負責演一演,結合學生的完成情況給學生蓋上“發言印章”。這樣的安排能讓小組內的每一名成員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從而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學習和幫助,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2.培養學生的分享意識
當前很多學生都缺乏溝通和分享的意識,喜歡“單打獨斗”,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一起共享學習材料和學習體驗,他們習慣于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或對別的小組成員議論紛紛、指手畫腳,這些都是影響合作學習順利展開的“絆腳石”。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七年級上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中Reading板塊時,我首先通過Guessing game的游戲讓學生猜一猜Whats this? 帶領學生復習相關的食物單詞,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接著,我通過My favourite food的介紹活動告訴學生自己所喜愛的食物,并引導他們介紹自己最喜愛的食物,從而展開合作調查,讓學生在分享活動中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并自然地融入相關話題What do we eat? How do we live?的學習中,實現課堂教學的“無縫對接”。然后,我出示了人物Kitty和Daniel,讓學生預測What do they eat? How do they live? 以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實現思維共享,產生智慧碰撞,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展開合作閱讀,找出Kitty和Daniel的lifestyle,并展開Is Kittys/ Daniels lifestyle healthy? 的討論,讓學生在分享想法的基礎上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合作學習的價值,培養學生分享的意識,引導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合作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優化學生的合作學習。
3.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
有效溝通是順利展開合作學習的基礎。然而,在當前諸多合作學習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當一名學生發言時,別的小組成員或漫不經心,或隨意打斷。這不僅影響了別人的表達,導致聽不清楚或理解不了別人的意思,同時也影響了自己的思維和感受。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新版)七年級上冊Unit 5 Lets celebrate!中Reading板塊時,我設計了“預習學案”的任務活動,讓學生在課前了解Halloween的相關信息,在上課開始,我設計了“Talk show”的預習檢查活動,讓小組內成員說說自己了解到的關于Halloween的相關知識,并提出明確要求:(1)認真傾聽組內同學發言,在陳述自己觀點的同時要描述出前一名發言同學的主要觀點,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因急于陳述自己觀點而不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問題,這有助于真正實現信息的交流。(2)發言卡的使用。每一名學生有三張發言卡,發言積極的學生用完三張卡后就必須“暫停”,只能傾聽別人的發言,學生要用完自己的三張發言卡,這樣就可以避免優生“滔滔不絕”,差生“悶不作聲”的現象,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合作學習活動中。在初中英語課堂開展合作學習,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溝通方式和傾聽技巧,使合作學習有序、有效地展開。
三、結語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機械語言教學模式,創設生動有趣的“任務”或“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體驗和探索的方式進行語言的學習,發展語言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黃鷹.初中英語課后練習形式的調查與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2]鄭方紅.初中英語聽力微技能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3]李駿.基于語境理論的記憶策略訓練在中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