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峰 宋 冬
軍代表開展航天電子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探討
■ 劉云峰 宋 冬
電子信息化產品逐步在航天彈載領域得到運用,本文在對該類產品的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軍代表質量監督工作實際,探討了軍代表做好該類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具體思路和做法。
近幾年,隨著裝備采購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國防工業格局的調整、“武器裝備信息化、信息裝備武器化”的深入推進,電子信息化產品逐步在航天彈載領域得到運用。該類電子產品除具備普通電子產品的特點外,由于其應用場合的特殊性還具有以下特點 :
(1)具有一次性使用的特點,發射后便不可維護、維修;
(2)產品經濟價值高,失敗的代價非常大;
(3)產品政治意義大,敏感度高;
(4)產品必須滿足高可靠、長壽命的質量要求,且可連續加電工作。
為了滿足以上特點,實現航天產品“工作零缺陷、產品零故障”的質量目標,抓好該類電子產品的生產過程質量監督成為確保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軍代表必須對“人、機、料、法、環”諸要素進行管理和控制,以保證承制單位穩定地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產品。本文就航天電子產品的特點,探討了軍代表做好該類產品生產過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具體思路和做法。
2.1 找準工作依據
生產質量控制是確保航天系統產品優質的重要方面,軍代表要依據《駐廠軍代表工作條例》、《軍工產品質量管理條例》和《軍工產品定型工作條例》及23項新的國家軍用標準等指令性文件,其中GJB 5710-2006《裝備生產過程質量監督要求》、GJB 3677A-2006《裝備檢驗驗收程序》、GJB 5712-2006《裝備試驗質量監督要求》等都是軍代表裝備生產監督工作的基本依據和指南,這些法規標準,明確了軍代表參與生產質量監督的職責和任務。因此軍代表應熟悉掌握這些規定,明確自己的任務,履行自己的職責,按規定的要求、程序、內容和方法,做好裝備生產質量監督工作。結合產品的具體情況,明確軍代表在生產階段的主要工作和工作方法,明確軍代表質量監督的重點和檢驗的范圍、內容及時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向承制單位進行標準法規的質量宣貫,全面提升軍代表參與裝備生產監督工作的能力和素質,為更好地開展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加強人員管控
軍代表應督促承制單位參照航天系統對型號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即“兩總五師系統”,嚴格規定在質量工作上的任務、職責和權限,以便做到質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程序,檢查有標準。
由于航天電子產品的特殊性,生產過程各崗位須由責任心強、質量意識高、技術過硬的人員承擔,每一位同志都要意識到在確保質量、確保成功中所承擔的責任,要按照自身的崗位職責,依據各項標準、規范和要求,認認真真、扎扎實實、高質量地把自身工作做好,嚴格執行生產工序過程中的“檢驗制”、“留名制”,以及關鍵崗位的“雙崗制”和自檢、互檢、專檢的“三檢制”,嚴肅認真、周到細致對待生產過程的每一道環節,才能確保產品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各型號隊伍成立后,采用定人定崗的方式保證其穩定性,不得隨意更換,尤其不允許同時更換主角、副角負責人。首次從事航天電子產品的生產人員,必須經專業考核合格后,持有上崗證才能開展相關工作。
提高全員質量意識,把質量第一的思想滲透到各個工作領域,貫徹全面、全員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加強全員質量意識教育,提高全員質量觀念,把航天產品質量教育作為質量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強化,特別要注重加強對航天產品質量的認識,大力加強全員的質量意識、質量道德、質量觀念的教育,宣傳弘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把做好航天產品質量工作當作一項政治性任務的高度來認識。
2.3 把好生產源頭
軍代表應監督承制單位從生產源頭抓住質量關,對所需元器件、原材料和外購件進行質量控制,并進行嚴格的篩選、復驗、DPA(破壞性物理分析)等,執行嚴格的出入庫、裝配制度。具體要求為:
2.3.1 電子元器件篩選:實行100%的二次篩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剔除存在有失效模式的電子元器件;對由于手段問題不能進行篩選的元器件,須采取其它的控制方式來保證其質量。例如不能二次篩選的進口元器件必須進行單板篩選試驗;

圖1 電容傾斜、焊點不浸潤實物圖
2 3 2電子元器件出入庫、裝配:元器件存放和運送應裝入電磁屏蔽袋內或金屬容器中,并保存在有溫濕度控制的庫房內,溫濕度等參數應符合元器件貯存的環境要求。元器件在篩選過程中也要采取保護措施。出庫元器件應盡快裝配,禁止長期放置在生產現場。某產品信號處理板回流焊后出現元器件傾斜、焊點不浸潤現象,如圖 1所示,經分析故障原因為元器件焊端在篩選、存放過程中被氧化。
加強靜電防護,嚴禁徒手接觸元器件以及部件,安裝 CMOS 等靜電敏感元器件時必須按 QJ2711《靜電放電敏感器件安裝工藝技術要求》采取防靜電措施。
2.3.3 電子元器件問題處理:在產品電裝完畢后的組件試驗及產品交付后運行過程中的電子元器件質量問題,應及時進行質量分析,甚至進行一些試驗來幫助分析。通過這些分析工作查明失效的機理,明確其是固有的質量問題,還是設計問題或使用問題。若是固有的質量問題,則有針對性地向生產廠家提出質量改進要求,在測試、篩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加強監控,問題較嚴重時應及時換型。若是設計、使用問題,則應及時更改設計,在以后的設計和使用中有關人員應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2.3.4 耗材:各種有貯存壽命要求的耗材(如硅橡膠、導電膠、螺紋膠、環氧膠等)應按規定的貯存條件存放,同時使用時應填寫“使用記錄表”,記錄材料牌號、有效期、膠液配比、固化溫度與時間等信息。某產品的對外接口連接器中發現異物,放大鏡下觀察插孔中異物為硅橡膠。硅橡膠生產日期是20XX年4月,有效期為6個月,即硅橡膠在當年10月過期(矩形連接器上點的膠過期了1個月)。硅橡膠在過期后其物理、化學特性會發生改變,比如流動性會明顯增大,在本案例中硅橡膠順著焊杯四周的縫隙穿過連接器的絕緣體到達連接器另一面的插孔,如圖2所示。

圖2 過期硅橡膠出現滲漏實物圖
2 3 5外協外購器材:發揮軍代表的監督作用,從合格供方的確認、合同和技術、質量協議管理、廠際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外協外購器材的入廠(所)復驗、生產過程控制等方面人手。軍代表可根據實際情況,依靠承制單位的質量體系做好入廠(所)的復驗工作。對關鍵、重要的外協外購器材,軍代表應按性能指標進行重新測試,對進廠(所)的復驗結論進行驗證,監督承制單位在使用前應核對領用外購器材的標識、質量狀況和進廠檢驗合格證,以確保投入加工和組裝的器材的質量。對生產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外購器材,應及時剔除并進行隔離,防止流入下道工序。在生產過程中,軍代表應有針對性地對外購器材的裝配或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提高承制單位的質量意識,確保產品的質量。
2.4 落實資源需求
資源保證是產品生產必須的條件。軍代表需督促承制單位根據電子產品的特性或性質,確定、提供并維護實現產品所需的設備、環境。具體要求為:
2.4.1 生產、調試、試驗及檢驗設備、儀器和儀表必須在有效的計量檢定合格期內,符合產品測試精度要求。射頻電纜剝線設備在剝線前應進行試剝并在40倍顯微鏡下檢查剝線質量,每天第一根射頻電纜樣件和最后一根射頻電纜樣件送專檢鏡檢后保存備查;裝配用電烙鐵應每周檢查一次接地電阻和漏電電壓并做好記錄,每天操作前應在測溫儀上檢查烙鐵頭溫度并記錄;緊固件安裝時應使用力矩起子,每天操作前應在測試儀上檢查力矩并記錄。
2 4 2電氣裝配和調試應按QJ165A《航天電子電氣產品安裝通用技術要求》的規定。在專門的、符合溫濕度要求的潔凈間內進行。人員著裝要符合防止多余物和防靜電要求。操作時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手套、防靜電手腕帶和工作帽。每天記錄環境溫濕度和防靜電手腕帶的測量結果,定期對車間防靜電接地系統(包括地墊、桌墊、工具和包裝材料等)進行測試并記錄。
2.5 遵守工藝紀律
軍代表督促承制單位嚴格工藝紀律,把好工藝質量關,確保生產的穩定性、先進性以及滿足設計圖紙要求的適應性。航天產品工藝文件的管理應符合 QJ903《航天產品工藝文件管理制度》的規定。航天產品工藝文件編寫時應執行國家軍用標準(GJB 系列)和航天行業標準(QJ 系列),具體要求如下:
2.5.1 嚴格執行“航天禁(限)用工藝目錄”的規定。杜絕采用禁用工藝,對限用工藝的采用應采取明確的工藝措施保證質量,并上報航天總體單位。
2.5.2 工藝文件應盡可能細化、量化,切實提高可操作性和可檢驗性。嚴禁出現“按圖裝配”、“達圖”等操作不明確的表述。用文字描述不清楚的操作內容,應增加工序簡圖或圖片進行說明,直至表述清楚。引用標準、規范、細則和技術要求等,應根據實情注明到條、款,或圖示標識。
2.5.3 “照相”單列成一道工序,工藝文件應明確照相的位置等相關要求。產品故障點返修前、返修后、特殊元器件裝配后、產品封蓋前應編排“照相”工序。
2.5.4 嚴格控制多余物。在工藝文件和檢驗規程中要明確規定多余物控制措施,嚴格現場管理,做到文明生產。
2.5.5 檢驗工序應明確檢驗依據、內容和方法。檢驗工具必須明確和提出要求并填寫在相應欄內。對質量關注點必須細化檢驗要求;對操作后不便于檢驗或無法檢驗的內容,應安排必須的過程檢驗。
2.5.6 盡量選用成熟、可靠的生產工藝。新技術、新工藝、新器材嚴格按航天要求充分驗證后方可使用。
2.5.7 關鍵項目涉及的有關產品工藝文件、測試或專項試驗文件必須進行評審。對于涉及“關鍵(強制)檢驗點”的產品,必須在工藝規程中明確工藝措施和控制方法,并作出明顯標識。
2.5.8 工藝文件應明確在生產過程中將元器件和所屬整部件的相關質量信息進行記錄。要求將元器件名稱、型號(含型號后綴)、安裝位置、質量等級、批次、編號、篩選、生產單位等信息填寫在《裝機記錄表》中。元器件在調試過程中更換時需填寫《元器件變更登記表》并修改《裝機記錄表》。
2.6 嚴抓裝配檢驗
針對航天電子產品的特點,軍代表應加強裝配檢驗控制環節,監督承制單位制定并實施裝配檢驗制度,具體要求如下:
2.6.1 在零部件加工、機械裝配、電氣裝配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自檢、互檢、專檢三檢制度,實行定人、定設備、定規程三定制度。
2.6.2 航天產品封蓋前必須對外觀、防振加固及多余物進行嚴格檢查。提前發現潛在隱患,具體為:2621所有緊固件和線纜點膠加固;2622大體積、大質量元器件應點膠固定,如高壓線圈、FPGA 、QFP 等元器件 ;2623借助顯微鏡、X光機按 QJ2850《航天產品多余物預防和控制》嚴格檢查多余物。
2.6.3 檢查“質量跟蹤卡”、“裝機記錄表”是否填寫完整。操作者簽署是否完整,簽署不完整拒絕檢驗。對送檢產品中的電子元器件型號規格,質量等級,篩選標記、電接口對照設計文件圖紙進行相符性檢查。
2.6.4 檢驗合格后填寫“質量跟蹤卡”并簽名蓋章。對于不合格的產品,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避免混入合格品。若發現有不合格情況,應作好記錄并觸發“不合格品審理”程序。
2.6.5 對現場發現的設計和工藝錯誤,監督設計或工藝人員填寫更改單。
2.6.6 產品在各調試環節中,一般只允許對待調整元器件和焊點進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元件,不得有飛元件和飛線。產品在調試及試驗過程中若更換同型號的元器件必須使用經篩選的同質量等級的元器件,填寫“航天產品元器件變更表”,由專業人員操作,并重復主要的試驗項目。
2.7 匯總質量信息
軍代表監督承制單位建立并執行質量信息管理制度,收集、處理質量與可靠性信息,具體要求為:
2.7.1 航天產品元器件在裝機前應匯總元器件可靠性數據包。數據包包括裝機元器件采購清單,目錄外元器件申請單,元器件/ 原材料代料單,元器件二次篩選報告,元器件復驗合格證,元器件DPA 報告,超期的材料復驗報告,超期的元器件復驗報告,不能篩選和測試元器件清單,失效電子元器件、原材料分析報告。
2.7.2 航天產品部組件、分機在交付上級產品前應匯總部組件、分機可靠性數據包。數據包包括設計、工藝文件,設計、工藝更改單,外協產品復驗記錄,質量跟蹤卡,多媒體記錄(X光、光學照片),裝機記錄表(含更換記錄),關鍵(強制)檢驗點檢驗記錄,產品返修工藝及記錄,環境試驗測試記錄,例外轉序申請、超差利用單、偏離申請單,質量問題處理信息。
2.7.3 航天產品整機交付過程中應匯總整機可靠性數據包。數據包包括設計、工藝文件,設計、工藝更改單,管理類文件(質量實施細則、元器件篩選條件),質量跟蹤卡,多媒體記錄(X 光、光學照片),裝機記錄表(含更換記錄),關鍵(強制)檢驗點檢驗記錄,產品返修工藝及記錄,軟件出庫單,例行試驗報告,所檢報告(含所檢申請、儀器校準、所檢測試記錄),特殊放行申請,質量問題處理信息,生產總結報告,質量分析報告,質量復查報告,出所評審報告。
軍代表有效地開展生產過程質量監督工作是保證部隊獲得性能先進、質量優良的武器裝備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航天電子產品特點,探討了軍代表開展生產過程質量監督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產品的質量取決于產品形成過程,取決于人員素質、工藝文件、物料、裝配工具、調試設備等。軍代表需深入一線,督促承制單位嚴格按標準操作,重視產品質量,人人用心,才能夠達到航天產品“萬無一失”的質量目標。
劉云峰,博士軍代表, 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導、控制與圖像識別技術。火箭軍駐成都地區軍事代表室;宋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