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昕昕,鄭甲成,胡能兵,崔廣榮
(安徽科技學院,安徽鳳陽 233100)
?
農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程昕昕,鄭甲成,胡能兵,崔廣榮
(安徽科技學院,安徽鳳陽 233100)
從增加教學內容針對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資力量、創新教學手段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著手,探索和實踐農學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旨在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素養和突出的實踐能力提供保障。
專業英語;教學改革;農學
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多,英語已成為對外交流的語言工具。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為了解國際農業生產動態進展、學習和借鑒國外農業科學領域的先進技術,閱讀農業英文資料和進行國際間合作交流必不可少[1]。因此,引導學生閱讀英文專業文獻和培養專業人才的英語能力已成為當前人才培養的焦點。
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后續階段教學,是將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實踐緊密鏈接的關鍵課程[2]。在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英語是安徽科技學院農學專業的一門個性拓展課程,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英文查閱和對外交流能力。教學中,受教學課時和課程設置限制,教師、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重視不足,專業英語教學質量不盡人意。為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提高農學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筆者擬探索和實踐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為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課程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1.1 教學課時減少,教學內容削減 在創新教育理念的教育思想影響下,安徽科技學院建立應用型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農學專業英語設置為一門個性拓展課程,但學生選課人數較少(約30人),教學課時從36學時減少到18學時,每周2學時,學生只能獲得零星、粗淺的知識,較大地打擊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1.2 師資力量不夠 與基礎英語相比,專業英語在詞匯、語法、功能意念等方面都各有千秋,教學中應注重專業知識和語言教法結合。因此,專業英語要求授課教師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又具有語言教學的英語功底。目前,專業英語授課教師雖有一定的英語能力,但英語語言教學能力明顯不足,不能有效地駕馭專業英語語言課堂教學,發音不夠標準,學生聽課吃力。因此,由于專業英語師資力量薄弱,較難完成大綱對專業英語教學的要求。
1.3 教學方式單一 當前,農學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以“三中心”(教師、教材、課堂)為特征的傳統課堂講授方法,方法單一,缺少新意,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教師一般是照本宣科,把專業英語術語與漢語一一對應,學生缺少主動性[3]。這種較陳舊的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抽象、枯燥、不透徹,成為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2.1 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依據大綱的要求,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教材和擴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學生學情,明確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然后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深入思考,逐步推進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系統地介紹“譯”和“寫”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向學生介紹相關專業較權威的英語雜志和全文數據庫,鼓勵學生積極遨游學術海洋,幫助他們關注和把握專業最新進展。
2.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結合農學學生就業和考研等方面的特點,強調學習專業英語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方面讓考研學生明白碩士研究生復試過程中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讓就業學生明白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已成為招聘單位挑選畢業生的關鍵指標。因此,專業英語教學要求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和看懂國外進口儀器設備說明書等基本應用能力,為進一步深造和了解國外技術動態進展提供基礎。
近年來,大學生科技創新課題和畢業論文設計課題已成為大學本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有效提高課題研究質量,本科生應廣泛查閱英文文獻,深入了解國外研究進展,掌握課題相關的先進理論和方法。因此,授課教師應深入分析學生學情,開展相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農學專業英語的學習效率。
2.3 加強師資力量 建議學校加大培養力度,建立一支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實力較強的教師團隊。重點在中青年教師中培養教學基本功扎實、英語能力強的教師擔當專業英語教學的骨干教師。定期讓授課教師到國外或外校進修,全面提高教師的英語能力水平(聽、說、讀、寫、譯),有效融合專業教學和語言教學的教學方法。
2.4 創新教學手段 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主要是以“三中心”為主的講授方法。為培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專業英語教學應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開放式教學模式轉變。
情景-問題教學法是一種以教學手段和教學環境為目標導向的行動導向型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達到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教師選擇適當的課文和情景,為學生創造“扮演”機會,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畏難的心理障礙,轉換“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翻轉學習以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基礎,將傳統課堂中的“課上”活動和“課下”活動進行互換,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和自由協作等特征。課堂上,教師結合專業內容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突出農學專業英語的特點,由經驗融入、專業概念引出、應用探討等環節構成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為現行課堂教學實踐的深化提供了一個指導性框架(圖1)。

圖1 翻轉課堂教學模型Fig.1 The teaching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
討論法教學是指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某篇文獻并提出討論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堂上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創造語言環境和討論的課堂氛圍。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尤其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2.5 改革考核方式 靈活有效的考核制度是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過程性考察,實施多樣化的考核手段,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采用平時作業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時作業占30%(包括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小組討論發言、詞匯考核,學生講授等),書面寫作占30%(主要包括英譯漢、漢譯英、作文寫作),期末考試占40%(主要考察口語、詞匯、閱讀理解及翻譯等)。口語形式應根據專業特點制訂,筆試部分主要是翻譯給定的專業文章、撰寫英文摘要等。
農學專業英語教學是安徽科技學院培養學生以英語為工具解決專業學習中實際問題的一門個性化拓展課程,為學生今后完成畢業論文及查找英語文獻等奠定牢固的基礎。為此,筆者從教學內容、學生興趣、教學方法、師資力量和考核內容等方面嘗試改革農學專業英語教學。今后應在農學專業英語教學中拓展縱深實踐,深化與活化新型教學手段的具體實施與全面推行。
[1] 皮錦紅.材料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3):57-59.
[2] 鄧霞,張艷玲.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 2008(4):106-108.
[3] 肖亮榮,黃嘉毅.論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8(5):90-94.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English
CHENG Xin-xin,ZHENG Jia-cheng,HU Neng-bing et al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anhui 233100)
From increasing targeted teaching content,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faculty,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way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Agronomy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d outstanding practical abilit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ation; Agriculture
安徽科技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XJ201519)資助。
程昕昕(1978- ),女,山西浮山人,副教授,博士,從事甜玉米種子科學與技術研究。
2016-10-12
S-01
A
0517-6611(2016)33-0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