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偉國,崔雅斌,任吉祥,高春雷,王澤玉*
(1.松原市前郭縣中醫院,吉林 松原,131100;2.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
基于臨床路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的中風后肢體痙攣診療路徑實施效果評價
宮偉國1,崔雅斌2,任吉祥2,高春雷2,王澤玉2*
(1.松原市前郭縣中醫院,吉林 松原,131100;2.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目的 依托臨床路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探討中風后肢體痙攣診療路徑的實施效果。方法 納入中風病恢復期患者72例,隨機分為路徑組、非路徑組兩組,各36例。觀察兩組醫療費用、住院天數、Brunnstrom腦卒中恢復級、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功能獨立性測定(FIM)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與非路徑組比較,路徑組Brunnstrom腦卒中恢復級、功能獨立性測定(FIM)改善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費用及住院天數均顯示出了優勢(P<0.05);同時路徑組中62.5%的患者傾向接受臨床路徑進行診療;并在服務評價方面的滿意度顯示出了優勢(P<0.05);結論 與非路徑組相比,路徑組能提高臨床療效,顯示出經濟學優勢,提高治療滿意度;臨床路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能夠優化數據管理,確保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診費用、療效判定、患者滿意度等信息及時準確錄入,同時便于進行數據統計及分析利用。
臨床路徑;中風;肢體痙攣;管理平臺
中風后肢體痙攣由于其發生率高、致殘率高、病程長、恢復緩慢等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據文獻報道國內中風偏癱患者80%~90%有不同程度的痙攣[1],國外報道最高為65%[2]。疼痛、運動障礙、平衡障礙、姿勢障礙等是中風后肢體痙攣的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風后肢體痙攣的診療是降低中風致殘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臨床上相關的診療技術多有報道。臨床路徑(CP)的制定和實施目前正被探索性應用到相關的診療技術中,希望通過臨床路徑的實施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患者滿意度及減少住院費用等目的。鑒于該常見病種,我療區引進了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風后肢體痙攣診療路徑在臨床中實施應用,并依托其所建立的臨床路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設計試驗進行了實施效果評價。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療區中風病恢復期患者7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路徑組、非路徑組,各36例。男38例,女34 例,年齡42~77歲,平均58.9 歲。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療前修訂的Ashworth痙攣評定、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功能獨立性測定(FIM)等療效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在觀察過程中,路徑組1例自行決定提前出院退出本路徑,1例不能配合康復治療退出本路徑,2例因失訪退出路徑;非路徑組3例失訪。
1.2 納入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2007年,1版)腦梗死診斷標準。2)中醫診斷標準: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起草制訂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3)Brunnstrom腦卒中恢復級在Ⅱ~Ⅳ階段;Ashworth痙攣評定級>0級,并且≤Ⅲ級。4)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中風后肢體攣縮患者。2)Brunnstrom腦卒中恢復級階段Ⅰ或階段Ⅴ、Ⅵ;Ashworth痙攣評定級為0級或Ⅳ級、Ⅴ級。3)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
1.4 中止試驗標準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者;2)發生其他醫學狀況者,需要特殊處理,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者;3)患者及家屬在路徑實施過程中發生異議,導致該路徑無法正常實施,退出本路徑者。
2.1 治療方法 路徑組按中風后肢體痙攣CP流程診治(包括規范化的針刺方案,規范化的現代康復治療流程),非路徑組以《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為基礎并結合門診醫師經驗進行診治。試驗前對全體醫護人員進行 CP 培訓,設立專人監督路徑的實施與執行。
2.2 觀察指標 1)一般指標: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生命體征及既往史等;2)療效性指標:Brunnstrom腦卒中恢復級;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功能獨立性測定(FIM);3)經濟學指標:日均費用和總費用。4)人文性指標:患者滿意度。
2.3 數據管理 應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臨床路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管理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診費用、療效判定、患者滿意度等內容。
2.4 統計分析 應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用獨立樣本t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K-W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數描述,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檢驗法/Wilcoxon秩和檢驗/CMH檢驗或K-W檢驗。
3.1 2組患者經濟學比較 與非路徑組比較,路徑組總費用及住院天數均顯示出了優勢,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日均費用組間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經濟學比較
注:與非路徑組比較,#P<0.05
3.2 2組患者療效結果比較 與非路徑組比較,路徑組Brunnstrom腦卒中恢復級、功能獨立性測定(FIM)改善方面顯示出了統計學意義(P<0.05);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組間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2組患者療效結果比較
注:與非路徑組比較,#P<0.05
3.3 2組臨床滿意度調查表比較 路徑組中62.5%的患者接受臨床路徑進行診療;同時與非路徑組比較,在服務評價方面的滿意度顯示出了優勢,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效果滿意度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 3。

表3 2組臨床滿意度調查表比較
注:與非路徑組比較,#P<0.05
為更好的優化醫療配置資源,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關鍵路徑法”的管理技術,目前在美國已有超過 80%的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3]。近年來,隨著醫療服務的完善,中國也開始重視臨床路徑的制定和實施,以期提供更為合理而有效的跨學科服務,降低醫院及患者的費用開支[4]。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能否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對于臨床路徑療效及優勢如何客觀準確的判斷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項目利用臨床路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進行了中風后肢體痙攣診療路徑的實施效果評價,該臨床路徑是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多年工作經驗[5-6]結合現代研究成果經多輪專家組論證形成,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共識性。
研究結果顯示:與非路徑組相比,路徑組可顯著降低患者日均治療費,提高臨床療效,并且路徑組在治療滿意度等方面也體現出了優勢。研究同時證實該臨床路徑信息監測管理平臺能夠優化數據管理,確保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診費用、療效判定、患者滿意度等信息及時準確錄入,同時便于進行數據統計及分析利用,值得進一步完善并推廣應用。
[1]葉曉勤,謝雁鳴,季林紅.中風后痙攣的中醫針刺治療思路與方法及在康復訓練機器人的應用探討[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7):1506-1508.
[2]GALLICHIO J E.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spasticity following stroke[J].Physical Therapy,2004,84(10):973-981.
[3]KINSMAN L,ROTTER T,JAMES E,et al.What is a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of a definition to inform the debate[J].BMC Medicine,2010,8(1):31-33.
[4]陳可冀.穩步促進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的實施[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1):6.
[5]張為民,黎明全.康復療法治療急性中風偏癱的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5,21(4):3.
[6]鄭鵬.推拿配合導引在腦卒中后偏癱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4):630.
Clinical path of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based 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GONG Weiguo1,CUI Yabin2,REN Jixiang2,GAO Chunlei2,WANG Zeyu2*
(1.Qianguo County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Songyuan 131100,Jilin Province,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ults to clinical path of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based 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of clinical path.Methods The 72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path group and the non path group,each one has 36 cases.We observed the medical expenses、length of stay、Brunnstrom Scale、Fugl-Meyer Integral Score、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Scal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reatment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ssessment of brunnstrom scale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scale(P<0.05);showed the advantage on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P<0.05) and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n medical service(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reatment group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enhance patient treatment gratification degree and shows an economic perspective.By using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of clinical path can insure basic information,expenditure,overall response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typed in accurately and punctually;and it also takes great advantage for analysis of the data.
clinical pathway;stroke;limb spasm;management platform
10.13463/j.cnki.cczyy.2016.06.060
“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藥新藥臨床評價研究技術平臺建設”(2012JX09303017-002);吉林省中醫藥重點研究室“中醫藥臨床評價重點研究室”;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基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對中風病患者復中因素的研究”(2014-ZC42)。
宮偉國(1971-),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腦病(神經內科)臨床診療。
R288
A
2095-6258(2016)06-1271-03
2016-08-10)
*通信作者:王澤玉,女,副主任醫師,電話-15948000729,電子信箱-164404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