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推動新一輪課程改革,使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的顯著成就。目前,有很多學校都超越了“教師講授”的課堂境界,積極地走向了“教師導學”的課堂境界,尤其是部分小學、初中課改先進學校。最令人興奮的是有少數學校在課堂改革的實踐中,成功探索和實現了“問題導學”的課堂境界,如,山東省棗莊市紅旗小學、深圳市沙河小學、北京周口店小學、內蒙古烏丹五中、沈陽市渾南一中、河南省漯河高中、山西省太谷二中、北京大學附中云南實驗學校等,這些學校成功實現了“問題導學”的課堂境界。實踐證明,“問題導學”課堂不僅使學生學會學習,還能促進學生的多元思維,為學生終身持續發展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一、“問題導學”體現以“學”為中心的理念
“教師導學”就是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要特征是強調文本知識學習,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教師掌控下的有限度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許多教師也都努力追求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但由于沒有跳出“教師導學”的范疇,又回到以教師“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教師導學”的課堂中,由于教師難以割舍“教師講授課堂”的教學情結和權威角色,所以教師不由自主地想時時刻刻都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
“問題導學”課堂是以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為主線,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要特征是以問題學習為重心,師生圍繞“問題”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問題導學”課堂中,沒有強調哪一方的權威性,也不存在誰先知和后知,問題解決不靠誰的權威,而靠的是通過合作對話來進行理性分析和科學探究。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存在主導和主體的關系,都是平等的發現者、合作者、探究者、解決者和分享者。
二、“問題導學”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問題導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問題導學”課堂又推動了教師教學角色和學生學習角色的迅速轉型。在“教師導學”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解惑者和示范者,學生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配合者、接受者、服從者。而在“問題導學”課堂中,教學目標仍然是最上位的,目標轉化為“問題”后,呈現在師生面前的就是要共同解決的“問題”,所以說,師生共同解決的“問題”是最上位的。
從師生關系來看,師生關系就是簡單的、合作的、和諧的、朋友式的發展關系,也是一個“大小同學”的關系。對于某一知識的問題學習,一個人的預設、解決終究是有限的,只有靠大家的智慧來發現和解決,才是豐滿的、科學的。這里沒有主導和主體的關系,教師和學生是問題學習的主體,開始之時“大同學”主體發揮作用大一些,是顯性主體,隨著學生問題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主體由顯性主體逐步走向隱形主體;反之,開始之時學生主體是隱形主體,因為問題學習能力尚不成熟,隨著學生問題學習能力逐步提升,學生主體由隱形主體逐步走向顯性主體。這是師生學習主體成長的一個標志,也是發展成熟的規律。
三、“問題導學”改變了備課思維和方式
“教師講授”課堂要求教師備教案,“教師導學”課堂要求教師備教案、導學案,在“問題導學”課堂中,教師要備“問題學習工具單”和“課堂學習方案設計”。三個層次是不同的思維和方式,有人誤認為都是一回事,是“換湯不換藥”,其實,三者是有本質區別。
在“教師講授”的課堂視野中,教師備的教案是教師履行教學任務而設計的一種教學方案,出發點是通過教師的教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師導學”課堂視野中,教師備的導學案的進步在于教案設計中“嵌入”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等要素。在“問題導學”的課堂視野中,教師備的“問題學習工具單”和“課堂學習方案設計”是“問題導學”視野下為實現師生共同學習而開發設計的一種結構化設計方案。教師備課思維和方式的轉型,不是使教師工作變得復雜,而是讓教師學會結構化、科學化設計,目的是解放教師工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