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六安市城區廣場舞參與者的基本特征、行為方式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對六安市城區廣場舞的現狀的調查分析研究,有利于正確地把握廣場舞運動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使其更科學、更廣泛、更快速地發展。
關鍵詞:六安市城區;廣場舞;開展現狀;對策
廣場舞不僅是一種休閑健身舞蹈,更是一種低碳的健身方式,市民參與面之廣、積極性之高、活躍程度之大,已悄然成了各大城市廣場的亮點。廣場舞在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加速體育大眾化進程,發展我國體育人口,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對六安市區廣場舞參與者的基本特征、參與的行為方式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促進廣場舞進一步發展的對策,以推動廣場舞更科學、更快速的發展,使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六安市區廣場舞的開展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皖西學院圖書館,查閱期刊數據庫和各種網站收集了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的探究、設計和構思提供參考。
2.問卷調查法。隨機抽取六安市的濱河公園、球拍廣場、九墩塘公園、云路橋廣場等20個廣場舞健身點的部分參與者及部分教練進行發放問卷。
3.訪談法。根據研究需要,深入到鍛煉人群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同時對廣場舞的教授者和領導者進行訪談。
4.數理統計法。對調查的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對有用的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六安市城區廣場舞開展的現狀
1.廣場舞參與者每周參加鍛煉的次數、時長和強度。根據盧元鎮編寫的《中國體育社會學》一書中對體育人口的界定:每周身體活動頻度達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達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達中等程度以上,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稱之為體育人口。表1到表3為六安市城區廣場舞參與者每周參與廣場舞活動的次數、時長和強度調查統計表,按上述體育人口的標準計算,大部分的廣場舞參與者滿足了體育人口的要求。
2.廣場舞參與者鍛煉的時間段和鍛煉場所。大部分廣場舞參與者選擇晚飯后在廣場公園、小區空地、河岸邊、街道空地、轄區學校內進行鍛煉。通過與群眾和教練員訪談發現,大多數廣場舞練習的場地設施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參與廣場舞的積極性。
3.廣場舞參與者的參與目的。大多數參與者參與鍛煉的目的是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和豐富生活,愉悅身心;其次是為了緩解工作壓力和健美減肥;再次是為了提高交際能力,提高自信;最后是體現自我展現個性。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六安市區廣場舞鍛煉者參與廣場舞運動的目的呈現多樣性,在“增進健康”的基礎上,認可了廣場舞運動休閑娛樂功能,同時也能發揮廣場舞運動的交際功能。
4.廣場舞對參與者對健身指導的需求情況。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廣場舞團隊基本都是人們自發形成的,組織者成立團隊的動機多數出于興趣和愛好,專業性不強,一般都是通過觀看網絡上的視頻,自行組織練習,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因此廣場舞團隊迫切的需要專業的健身指導。
5.廣場舞團隊活動內容情況。通過調查訪談發現:六安市城區廣場舞活動內容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不再是單純的健身操和健身舞,出現了國標舞、形體舞等多種形式。活動形式以單人舞的形式為主,出現了雙人配合的套路,更加注重了參與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廣場舞是廣大群眾喜愛的一項新型的體育運動項目,女性參與者明顯多于男性,且參與者的職業和學歷范圍較廣。參加廣場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豐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運動場地設施條件不足,制約了廣場舞的進一步的發展。再加上廣場舞內容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絕大部分的廣場舞參與者比較迫切的需要健身指導。
(二)建議。為促進廣場舞的進一步發展,組織單位應明確大眾方向,制定發展目標,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廣場舞運動中來;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加強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廣場舞運動的認知水平;成立廣場舞協會,舉辦廣場舞大賽,激發人們學習廣場舞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周麗鳳.廣場健身舞在廈門社區的開展現狀調查——以廈門思明區為例[J].體育科學研究,2014,4(18):33-37.
[2]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9.
[3]陳啟琴,馬連鵬.漢中市廣場舞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6,6(35):483-487,536.
[4]陳麗霞,甄程,楊陶.我國廣場舞研究文獻綜述與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6,3(35):192-195
[5]徐婷婷.運城市城區廣場舞的開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5,4(36):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