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旺強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雖然農村學生接觸面窄見識少,書面語言環境差,但農村生活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作文天地和豐富的寫作素材。只要語文教師用心引導,方法行之有效,定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農村;作文;教學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寫作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而不是材料的簡單堆砌。素材積累得再豐富,沒有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學生仍然是無從下筆,即使寫出來了,也只是材料的重疊,不可能成為一篇優秀的作品。然而,農村部分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的作文命題以及一些范文的講解都是脫離了農村孩子生活,致使學生無話可說。農村孩子接觸面窄見識少,所處的語言環境文化氛圍更是天差地別,不少城里孩子未入小學即可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農村孩子幾無可能。錯過了語言技能發展的最佳時機,造成入學后說寫能力的先天不足,有的詞語匱乏表達不暢,有的方言夾雜語病頻頻。針對以上問題,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造條件,揚長避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轉變小學作文教學理念
新課程要求小學作文教學沖破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約束,完全由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當然也不例外,必須轉變落后思想。在作文教學中不再是單單給學生灌輸寫作技巧,忽略學生的個人情感,而應該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德、智、美多種素質,讓學生在愉快中積極主動學習。我們必須打破傳統模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命題、構思、謀篇、起草、修改的每一環節。以往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往往重視的寫作知識、寫作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對學生主體的內心感受和人格的培養力度不夠,從而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學生作文,不能為作文而作文,而應是對人生的美的體驗,是生活的藝術再現,是學生真實情感的反映。作文教學應順應寫作的自然順序,在作文教學中重視讀者意識,擴大學生作文的讀者源,重視作文教學中的及時反饋,使小學生感受到作文過程中“自我”的存在,享受到作文的樂趣。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接觸許許多多的事物,在眾多的事物中,他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每一樣東西都仔細、認真、透徹地去觀察。有的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會讓他們感興趣,從而引起他們的關注。首先,指導學生根據需要選擇目標,抓住所要觀察的事物。其次,觀察要有順序,表達才會有條理。最后,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內容,除了抓課堂教學這一重要陣地外,最好的方法是開辟第二課堂活動,為教育服務。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同一教室里同一個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這并不是教學的不力,也不是學生不愛學,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些教師只注重作文基本方法的教學,多是談怎樣審題、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等,這些方法需要教,但學生很快就會掌握了。更多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因為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內容的教學上。這個“內容”,從文學理論來講指的是作者按照他的世界觀所認識的、在作品中所描繪的現實生活和客觀事物的認識。
三、引導學生學會想象
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它的特點。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特點,他們有著敏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寫作過程中,總要教育學生敢想,并鼓勵學生多想,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想象豐富的學生思路開闊,縱橫馳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能把話說活,描寫就能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如在觀察某一事物時,就可以隨意的想它的過去、未來,或想一想跟它有聯系的事物。多讓他們寫想象作文,最大發揮他們自由的天性。
四、寫學生熟悉的生活
農村語文教師應就地取材,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活,精心開展課外活動,開拓作文教學的源泉。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農村天地廣闊,生活豐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風光,風土人情,農家生活皆為農村學生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源泉。所以在學生作文時,在應該緊緊圍繞農村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事、物、景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教師可以出一些作文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一個來寫。
五、開放式的作文評價
在對語文教學中的作文寫作進行評價的模式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超過92%的學生認為語文教師所給出的作文評價對其的作文寫作技巧提高有著明顯的促使作用,不到8%的學生認為作文的評價效果不足。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小學語文寫作課程的開展,需要加強學生對于所得評價的重視與使用。一方面,語文教師需要創新評價模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另一方面,語文教師也要加強對于評價活動開展的公平性與積極性,進而實現學生的參與興趣得以充分保障。最后,在對以上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考量之后,對評價模式的發展途徑進行創新。因此,在進行小學寫作課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對作文的評價能力,這一方面指的是對自己作文的評價,另一方面指的是對別人的作文進行評價。無論是哪一種評價活動,都需要加強學生的對作文的優缺點的明確,同時,也要實現對于評價方法的規范合理化。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寫作課堂的實際開展過程中,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與寫作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作文懂得自身寫作的不足之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成為寫作課程開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