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瑾
元代畫家倪瓚,素喜在畫作中“留白”而自成一派,寥寥數筆勾勒,畫面簡樸又不失意境,讓人在欣賞之余更引發(fā)遐想。簡約、有效,就是“留白”之美。在課堂上“留白”,就是放手把時間和機會留給課堂教學主體—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中有時間自主學習、自由探索、自我展示,師生共同營造一個輕松有效的課堂。
一、“留白”在于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中的“留白”不是簡單的放手,而是一種基于對學生學情分析和學習內容理解后的有的放矢。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是它的實踐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好在信息技術教材又是一本“學習說明書”,很多內容都有較為詳細的“步驟向導”。信息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千萬不能忽視學生的“小宇宙”,在對電子產品無師自通的年代,學生很多時候都能表現(xiàn)出令我們驚訝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的放手是基于對學生的信任,師生相處是一種真誠的互動。教師總想讓學生什么都懂,可又總是覺得他們什么都不懂,生怕他們不會做、做不好,害怕他們對作業(yè)敷衍了事。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強加了許多框框和標準,卻不知這種框框和標準在無形之中成為了束縛學生行為的繩索。
在初中信息技術(下冊)中“制作簡單的Flash動畫—小球移動”章節(jié)的學習中,在對書中例子進行講解和正確操作示范后,筆者嘗試留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學生會不會浪費時間?剛接觸Flash動畫,他們能干什么……一開始筆者也曾糾結過,不過,與其想象,不如把時間交給學生,他們會告訴我答案!果然,他們或是增加關鍵幀,制作了“跳躍運動的小球”;或是嘗試增加圖層,畫一個會開火的坦克;或是畫一個飛碟,在黑背景上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巡游;或是畫一個騎車的小孩,從這頭移到那頭……在這樣自主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停地復習關鍵幀、圖層、時間軸、舞臺的概念,這既是對上一節(jié)課內容的復習,更是對知識的自主鞏固。學生在這自行練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進行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定位,并自主尋求表現(xiàn)形式。在巡視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個別輔導最大程度地結合起來。
二、“留白”在于投其所好
理想的課堂是什么樣子?教師侃侃而談,學生思維活躍,還是教師面帶微笑,學生默默沉思?不管如何,“課堂鬧哄哄”看似總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教師總有這樣一種心理,當學生興奮得面臨失控時,不太希望這時被其他人看到,因而教師在課堂的設計和實際的教學中,不太敢把學生的情緒完全調動起來。殊不知,學生在課堂上忘乎所以時,正是他身心最投入的時刻。這時候的教學是事半功倍的。只有真正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輕松起來。在信息技術初中上冊第三章“應用文檔的設計”中,學生在《制作作文選》一課上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喧賓奪主”,在文稿中大量堆砌圖片,忽略文字部分的凸顯,本末倒置,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教師索性在講授這部分內容之前,先來一場“作文選優(yōu)秀作品欣賞會”,列舉學生和教師作品,鼓勵他們說說孰優(yōu)孰劣。“精彩在哪里?”“不足是什么?”“若是你的作品你如何布局?”“為什么這里安排這樣的內容?”……教師只需依據作品特點慢慢引導,盡可能讓學生分析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圖文混排的要點在學生腦海里慢慢清晰,最后教師總結歸納,列出要點。誰說信息技術課一定要鍵盤、鼠標?“紙上談兵”有何不可?只有這些原則性的東西在學生的腦海里自動生成,才會讓接下來“制作作文選”的學習水到渠成,才可能形成學生認真、教師省心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留白”在于教師魅力
之所以會從教師的魅力來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因為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會通過了解任課教師來認識課程,通過對任課老師的評價來決定對學科的親疏度。誠然,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技能決定了授課的質量,但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從另一個側面幫助學生了解課程,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教師的人格魅力在課堂教育中如何體現(xiàn)呢?除了吃透教材,認真?zhèn)湔n,在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上還要注意些什么?
他(她)要是一個親切真誠的老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習慣扮演被動學習的角色。作為授課教師,應該多做激發(fā)學生學習需要的嘗試。這種激發(fā),是基于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上建立的。信息技術課在一周課時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教師一周與學生見一次面。所以,學生對教師的了解都在這四十分鐘。這要求教師一定要用飽滿的熱情和誠懇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不要用“貼標簽”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因為教師只要耐心去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的美。只是有時教師覺得學生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時,忽略了他們的優(yōu)點。認真的學生,希望教師能看到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調皮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忽略他們的主課成績;內向的學生,希望教師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能;外向的學生,希望教師能給他們展示的舞臺……學生各有各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從中發(fā)現(xiàn)并在課堂上有所體現(xiàn)。要想學生接受自己,教師就必須仔細地觀察學生,真誠地欣賞自己的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忘記他們在其他課程學習上的表現(xiàn),公平公正地看待學生課上的表現(xiàn),不要囿于在與同事交流中得來的印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世界,真誠是靠近他們的唯一通道。
他(她)要是一個善于肯定學生的老師。肯定分為兩種:一種是口頭語言肯定,即在課堂上切合時機地給予學生真誠而坦率的承認。這種肯定就是一種表揚,能使學生感覺到他的努力老師都看在眼里,從而使其精神振奮,上起課來認真對待。一種是體態(tài)語言肯定。體態(tài)語言包括動作、表情等語言,一個微笑、一句話語、一個動作,都能表現(xiàn)對學生的肯定。信息技術教師與班級學生接觸的時間并不算多,不妨在這四十分鐘里“修煉”自己,教態(tài)自然一些,語言柔和一些,多一點幽默,多一點理解,學生就會在心里認同并肯定你。教師在課上吸引學生,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問題有好奇之心并擁有解決好奇的能力。筆者一直覺得,教育之所以有不同的學科,就是為了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在課程的學習中獲得放松和滿足。所以,教師應平等地看待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點滴進步并予以肯定,給他們一個展現(xiàn)的舞臺,讓他們真正體會信息技術的課程之美。要讓課程教學在學生的心里留下痕跡,教師先要減輕分數給他們的壓力,用恰如其分、打動人心的點評式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
課堂教學的“留白”,不只是表象上的輕松,它是教師傳播學科知識、學生感知學科魅力的有效途徑。學生會逐漸形成學習內驅力,繼而逐步生成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寥寥數筆,卻筆筆寫意,是中國畫中的“留白”之美;精心構思,卻不露痕跡,亦是課堂教學中的“留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