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
基層是培養鍛煉干部的“練兵場”。對于新入職的選調生、公務員來說,如何從基層起步,拜基層為師,深學細照篤行,爭當“四有”好干部,筆者認為應該落實到“三個在基層”的具體實踐中。
認知在基層。對于新的工作崗位,年輕干部要有正確的認識。正確認識“苦”與“樂”。到基層后,年輕干部會發現許多美好預想都不存在。內容雜、頭緒多、結賬嚴,矛盾調處難,萬金油似的工作狀態讓人疲于應付。但是以積極心態看,基層卻是似苦實樂。入職的頭一兩年,是新入職人員變化最快、成長最快的階段。從陌生到熟悉,從忙亂到熟練,從緊張到從容,在這個過程中,年輕干部會收獲群眾的信任和友誼,領導的肯定和倚重,自我的認可和成功。這些就是扎根基層的最大樂趣。正確區分“公”與“私”。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對扎根基層的同志們來說,“公”即為黨委決策、組織意圖、群眾愿望。“私”即為個人利益訴求、個人成長設計。只有做到先公后私,個人才能健康成長成才。正確處理“親”與“疏”。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到了基層,要時刻想著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努力做到親近群眾、親近同事、親近領導,遠離機關衙門習氣,遠離“為官不為”惰性,把積極干事當常態,把消極應付當病態,時刻保持昂揚奮進的工作狀態。
思考在基層。以史為鏡,涵養底蘊。學楚莊王“一鳴驚人”的開拓進取,學養由基“百步穿楊”的執著專注,學劉備“斜趨漢津”的忍耐堅強,學朱震“廉政守道”的嚴謹自律,不斷涵養品性和修養。以責為重,提升能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青春年華短暫,而崗位職責重大。新上崗人員要像漢江之水,不擇細流而成其大;像運河之水,不舍晝夜而行致遠;像長湖之水,不避寒暑而惠萬眾。要以履好職、盡好責為努力方向,不斷增強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寫文稿的筆力、抓落實的能力。以績為要,砥礪前行。干不干得好、能不能干好,都要靠實績說話。年輕干部要常懷本領恐慌,常感能力危機,常思競進之策,常行務實之道。要從小事做起,從平凡的事情做起;要敢于同強者比拼,敢于同勇者競技,從基層開始書寫人生的輝煌。
成長在基層。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年輕干部在鄉鎮要拋棄“鍍金”、“包裝”的短期思想,做好“煉金”、吃苦的長期準備,在基層這個“大熔爐”里“淬火加鋼”、浴火重生。主動向書本學。不管是做黨務工作還是經濟工作,首先要做的都是加強學習,提升履職本領。從宏觀上講,要業務能力扎實;從中觀上講,要熟悉政策法規;從微觀上講,要掌握方法步驟。主動向基層學。基層干部特別是一些60年代扎根基層多年的鄉鎮干部是最善于做群眾工作的群體,年輕干部一定要細心觀察、仔細揣摩、虛心請教,迅速提高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同時要善于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逐漸形成自己做工作的方式方法。主動向實踐學。實踐有真知、實踐有實情、實踐出方法、實踐有創新、實踐有教訓。年輕干部既要當好與文件、材料打交道的“機關型”干部,還要走到人民群眾中,深入田間地頭,問需問計問策,特別是自己業務范圍內的農政農時農事,一定要心中有數、肩上有責、手中有法。
(作者系沙洋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