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徐菲
“在走訪調研課題中增進基層認識,在服務居民中增強了群眾意識……”即將離開梨園街道的“小陳”這樣感言。
“小陳是今年第5個被武漢市直機關看中選拔出去的年輕干部。”說起梨園青年知行社,街道黨工委書記熊賢斌津津樂道,“發揮理論優勢,補齊實踐短板,讓他們在服務一線中鍛煉。”
這是梨園街道落實黨建責任,通過組建一支隊伍、打造一個民心工程、拓展一個陣地、開發一個服務平臺等“六個一”黨建活動成果的縮影。
社區管家讓干部群眾心貼心
86歲的桑婆婆,不幸摔斷了腿,錢和存折卻被女兒掌管著,別說請護工,吃飯都成問題。老人打電話求助武鐵佳苑社區書記王姣斌,社區管家李云蘭主動上門服務。她每天除了悉心照顧老人,還想法兒與其女兒溝通,終于給老人辦理了養老院入住手續。桑婆婆拉著李云蘭的手,抹著淚說:“女兒都沒你來的親!”
為更好地服務好群眾,梨園街道出臺了《梨園街道社區管家管理辦法(試行)》,從社區熱心公益、有工作能力的居民中選拔社區管家,負責采集居民信息、宣傳政策法規、幫助困難群眾。目前,梨園街道為8個社區的22246戶居民配備了169名社區管家,有效配合了社區服務群眾的工作。此外,街道還出臺了《梨園街關于開展“深入民心,干群連心”黨建工程實施方案》,旨在讓機關干部進一步深入基層,傾聽和解決群眾訴求,密切干群關系。
居家養老讓居民老有所依
東山亭社區獨居老人韓元香,現年70歲,她早年與丈夫離異,子女工作在外。去年中風后,老人癱瘓在床,身邊卻沒人照顧。社區管家反映情況后,街道替老人申請了免費居家養老服務,每月定時上門為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解決老人和其子女的燃眉之急。
梨園街道致力打造“精品梨園”和“民生梨園”,通過政府購買、企業運營、社區和街道共同監督的方式,從自有財力中拿出40余萬元替轄區內8個社區量身定制服務,轄區凡是60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享受2-4小時不等的免費居家服務。截至10月底,1000余名老人已享受了由專業運營商提供的專業服務共計約18000小時。
建強陣地搭建干群連心橋
“最近,總是感覺全身無力,胸悶心慌的。”武鐵佳苑社區王婆婆,每隔一段時間就到社區“健康E家”進行一次體檢,“以前,總是小毛病久拖成大病,現在,身體稍微有點不舒服就到社區問診。”說起社區“健康E家”,王婆婆贊不絕口。
在武鐵佳苑,除了引進社會組織建立的“健康E家”之外,還有“幸福列車”“兒童之家”…… 王姣斌說,以前,有社會公益組織想進來,卻因場地小進不來,這兩年,街道列出專項黨建經費,新建(改擴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讓社區群眾活動有場地,黨員服務有陣地。
武鐵佳苑是第一批受益于街道專項黨費的社區之一。2012年-2015年,梨園街道共投入資金400余萬元,先后新建了東山亭、武鐵佳苑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對新世紀、東湖社區辦公用房和活動場所進行了提檔升級。
改擴建后的社區用房面積在1000平米以上的達到了社區總數的80%以上,極大地滿足了社區黨員群眾學習、活動的精神需求,為居民辦事提供了多樣化、更便捷的服務。
原武漢鐵路局客運段紅旗列車長蔣福英,退休后組建了社區腰鼓隊,她說:“每天在活動室排練,為活動演出,我也實現了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