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君 安廣權 王 甦
(北京中關村醫院,北京 100080)
?
NRS2002量表在惡性腫瘤手術患者營養篩查及評估中的作用
魏立君 安廣權1王 甦
(北京中關村醫院,北京 100080)
目的 探討營養風險篩查量表(NRS2002)在晚期惡性腫瘤手術患者營養風險篩查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免疫功能及預后狀況的影響。方法 應用NRS2002對84例行手術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營養風險評估,根據NRS2002評估結果分為A組無營養風險組(NRS2002<3分,n=48)及B組存在營養風險組(NSR2002≥3分,n=36),分別于手術前測定患者身體質量指數(BMI)、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NK)。觀察患者術后近遠期生存狀況。結果 A組患者年齡小于B組(P<0.05),BMI、ALB、IgA、IgG、IgM、CD4+、CD8+、NK高于B組(P<0.05)。A組手術后有效率為91.67%明顯高于B組(72.22%)(P<0.05)。手術后對患者隨訪6~24個月,A組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低于B組(P<0.05),生存率高于B組(P<0.05),中位生存時間長于B組(P<0.05)。結論 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前營養狀況可影響患者免疫功能進而影響患者手術效果及遠期生存狀況。術前營養不良患者預后差,提示手術前應注意糾正患者營養不良狀況。
營養風險篩查量表;晚期惡性腫瘤;免疫功能
惡性腫瘤患者由于瘤體生長及應激狀態導致機體大量消耗營養,導致機體營養不良〔1〕。臨床上約45%~80%的惡性腫瘤患者可并發營養不良,其中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由于各臟器功能衰退其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78.3%〔2〕。營養不良不僅影響患者免疫水平,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影響患者手術效果及遠期預后,增加死亡風險〔3〕。研究表明〔4〕,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前后營養水平對手術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并可作為手術前后營養支持重要的判斷依據。營養風險篩查量表(NRS2002)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可作為患者營養風險的評定標準〔5〕。既往已有NRS2002在惡性腫瘤術前營養篩查中應用的相關報道〔6〕,但關于術前NRS2002對患者免疫功能及預后狀況的影響目前國內研究甚少。本研究將探討NRS2002在晚期惡性腫瘤手術患者營養風險篩查中的應用及其對患者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旨在為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前營養方案制定提供指導。
1.1 臨床資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選取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普外科收治的84例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經病理學診斷確診且均接受手術治療;(2)均為首發患者,且無胃腸道類疾病;(3)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心、肝、腎功能不全;(2)預計生存期<6個月;(3)3個月內接受過免疫療法者;(4)臨床資料不全無法隨訪者。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齡22~78〔平均(58.9±2.7)〕歲,腫瘤類型:胃癌 32例,直腸癌 28例,肝癌 15例,子宮頸癌 5例,乳腺癌 4例。根據腫瘤臨床分期(TNM分期):Ι~Ⅱ期 52例,Ⅲ~Ⅳ期32例;根據腫瘤分化程度:高分化 14例,中分化38例,低分化32例。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①手術前1 d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及相關臨床指標;②手術前采集靜脈血3 ml,采用ELISA法測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采用貝克曼庫爾特流式細胞儀測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NK)。
1.2.2 NRS2002評分標準 術前由同一名臨床營養醫師對所有患者進行評定,NRS2002總分=年齡調整分數+營養分數+疾病嚴重度分數。(1)年齡>70歲加1分。(2)營養分數:①食物攝入量較過去1 w下降25%~50%,3個月內體重較原來下降>5%,計1分;②食物攝入量較過去1 w下降50%~75%,2個月內體重較原來下降>5%,體重指數(BMI)18.5~20.5 kg/m2計2分;③食物攝入量較以往1 w下降75%~100%,1個月內體重下降>5%,或3個月內體重下降>15%,計3分。(3)疾病嚴重程度評分:①同時合并髖關節骨折、急性并發癥計1分;②合并嚴重肺炎、腦卒中、腹部手術、惡性血液病計2分;③骨髓移植、頭部外傷、重癥監護病房者、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評分>10分者計3分。總分最高為7分;<3分為營養正常,且住院期間需定期復查NRS2002;≥3分為患者存在營養風險,應接受營養支持。
1.3 近期療效及隨訪情況 手術結束后參照WHO腫瘤手術療效的評價標準〔5〕,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以CR+PR計算有效率。手術后隨訪6~24個月,平均(12.5±2.2)個月。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兩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以NSR2002分組的營養不良者情況 根據NRS2002評估結果將84例患者分為A組(無營養風險組)48例(57.14%)及B組(存在營養風險組)36例(42.86%),A組患者年齡小于B組(P<0.05),BMI、ALB、IgA、IgG、IgM、CD4+、CD8+、NK高于B組(P<0.05)。見表1。


基線資料A組(n=48)B組(n=36)χ2或t值P值性別〔n(%)〕 男28(58.33)20(55.56)0.0650.799 女20(41.67)16(44.44)TNM分期〔n(%)〕Ⅰ~Ⅱ期32(66.67)20(55.56)1.0770.299Ⅲ~Ⅳ期16(33.33)16(44.44)分化程度〔n(%)〕 高7(14.58)7(19.44)0.3500.554 中低41(85.42)29(80.55)年齡(歲)57.96±4.2361.45±3.863.8830.000BMI(kg/m2)25.33±2.5422.25±3.854.4120.000ALB(g/L)38.92±4.8525.42±4.7812.7030.000IgA(g/L)2.28±0.451.85±0.324.8790.000IgG(g/L)11.82±3.457.25±2.366.8340.000IgM(g/L)1.62±0.341.21±0.266.0290.000CD4+(%)37.02±3.8930.22±4.367.5270.000CD8+(%)25.78±3.0220.96±2.787.4870.000NK(%)15.88±4.3611.25±2.575.6700.000
2.2 NSR2002分組后患者近期療效分析 A組手術后有效率為91.67%(CR 24例,PR 20例,SD 3例,PD 1例),明顯高于B組72.22%(CR 12例,PR 14例,SD 6例,PD 4例)(χ2=6.273,P<0.05)。
2.3 NSR2002分組后患者遠期生存情況對比 手術后對患者隨訪6~24個月,A組局部復發率〔4例(8.33%)〕、遠處轉移率〔3例(6.25%)〕低于B組〔12例(33.33%)、12例(33.33%),P<0.05〕,而生存率〔42例(87.50%)〕高于B組〔24例(66.67%),P<0.05〕,中位生存時間〔(12.85±2.28)個月〕長于B組〔(8.25±1.42)個月,P<0.05〕。
惡性腫瘤患者由于體內癌細胞無限制的生長會與正常細胞競爭機體營養,使得機體營養消耗增加。手術是目前治療腫瘤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手術作為應激反應源可影響機體神經內分泌反應,導致機體負氮平衡及糖利用障礙,進一步增加機體營養消耗,從而增加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7〕。另外,手術會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及導致患者術后營養不良。既往研究認為〔8〕,術后有必要對患者實施營養支持,但營養支持對重度營養不良者有益,而對于輕度營養不良者不僅無益,反而會增加患者感染并發癥及加重患者肝腎功能負擔。因此術前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營養篩查的目的是為了發現潛在營養風險的患者,以便制定合適的營養支持方案,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降低手術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NRS2002屬于動態營養風險評估工具,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在患者治療過程及時評估患者是否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病采用科學的方法為患者制定營養支持計劃〔9〕。
本研究結果提示惡性腫瘤患者術前已經存在明顯的營養風險,且手術及放化療治療會進一步對患者營養造成損失,增加患者營養風險。無營養風險組患者年齡小于營養風險組,考慮老年患者由于各臟器生理儲備功能存在不同程度衰退,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機體營養消耗較大,因此容易存在多種營養風險。營養風險會影響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免疫功能,導致患者術后免疫功能下降。考慮其可能原因:手術創傷增加機體應激反應,使得機體分解代謝明顯升高,從而加速患者營養消耗,加之惡性腫瘤患者術后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定期輔助放化療治療,而放化療治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會導致機體免疫細胞受損。術前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糖類及蛋白儲存量減少,阻礙了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細胞生成,使得癌細胞生長不受抑制,進一步加速病情發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已經潛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的患者術后復發率、遠處轉移率更高,而生存率更低、中位生存時間更短。考慮其可能原因在于術后應激反應會導致機體呈高分解代謝,使蛋白質及糖類分解代謝增加,導致蛋白大量丟失,并出現負氮平衡狀態,破壞胃腸道黏膜,加重營養不良的發生,而營養不良會影響機體免疫系統,進一步促進癌細胞增殖及生長,從而加速患者病情發展,增加死亡率〔10〕。因此,術前有必要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營養篩查,以便根據篩查結果及時糾正患者術前營養風險,以增加患者手術耐受性,促進患者預后。
1 張曉芹,王 紅,王 薇,等.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及營養支持情況調查〔J〕.山東醫藥,2013;53(35):53-5.
2 Illa P,Tomiskova M,Skrickova J.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predicts tumor response in lung cancer patients〔J〕.J Am Coll Nutr,2015;34(5):425-9.
3 魯 力,謝 敏,魏少忠,等.術前與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對老年胃癌患者術后免疫功能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2014;41(18):1170-3.

5 吳 喬,王 姍,張國強,等.NRS 2002營養風險篩查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4;24(9):953-5.
6 Harvie M.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nd cancer:potential benefits and proven harms〔J〕.Am Soc Clin Oncol Educ Book,2014;5(2):98-100.
7 趙玉鵬.營養支持治療在腫瘤內科治療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139-40.
8 Wham CA,Redwood KM,Kerse N.Validation of the nutrition screening tool ′seniors in the community:risk evaluation for eating and nutrition,version Ⅱ′ among octogenarians〔J〕.J Nutr Health Aging,2014;18(1):39-43.
9 潘 玲,毛德強.NRS-2002評估473例首診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狀況〔J〕.重慶醫學,2013;42(10):1117-8.
10 Tsai AC,Wang JY,Chang TL,etal.A comparison of the full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form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an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to predict the risk of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3;50(1):83-9.
〔2015-12-17修回〕
(編輯 袁左鳴)
1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普外科
魏立君(1971-),女,碩士,主要從事腫瘤綜合治療、腫瘤營養學研究。
R73
A
1005-9202(2016)23-590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