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愛 趙衛國 田滿榮 王 響 張祎然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河北 衡水 053000)
?
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楊鳳愛 趙衛國 田滿榮 王 響 張祎然1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目的 探討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150例在衡水市市府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督導用藥、限鹽、體育運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戒煙、限制飲酒、心理疏導等綜合措施強化干預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75例。干預組給予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對照組給予門診或電話隨訪服務模式,時間均為1年。結果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行為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自我管理總分、治療維度、社會心理維度評分差異顯著(P<0.05)。結論 家庭病床服務模式管理明顯提高了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規范化、個體化的干預措施,拉近了醫患距離,提高了患者依從性。
家庭病床;老年高血壓;自我管理行為
高血壓患者血壓成功控制有賴于良好的自我管理,而老年高血壓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力下降,面臨喪偶、空巢境遇,加之病程的延長,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隨之下降〔1〕。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對提高社區老年高血壓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150例在衡水市市府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督導用藥、限鹽、體育運動、合理膳食、控制體重、戒煙、限制飲酒、心理疏導等綜合措施強化干預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男87例,女63例,年齡60~82歲,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75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由社區醫生護士經過培訓后組成研究小組實施本研究,兩組均發放標明星期及“早、中、晚”的周用服藥盒及2 g鹽勺,同時發放簡易服藥及生活行為記錄本。干預組采取家庭病床管理模式,即在家中開設家庭病床,具體措施:①社區醫生護士每周兩次到家中訪視。②針對個人制訂一份個性化生活方式計劃。③深入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種思想顧慮,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④每次家庭訪視時檢查患者的剩余藥物,對未漏服或忘服藥者予以鼓勵或發放小禮品。⑤每周收取服藥及生活行為記錄本,并根據個體情況予以相應的指導及健康知識宣教。對照組采取電話隨訪管理模式,具體措施:①每周電話隨訪告訴患者按劑量服藥、按時服藥、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及漏服、忘服藥物的弊端,幫助患者樹立正確服藥的意識。②每周電話隨訪提醒患者注意日常生活改變情況,助其養成健康生活方式。③每個月舉辦一次高血壓防治知識講座,同時收取服藥及生活行為記錄本,并根據個體情況予以相應的指導。
1.3 高血壓自我管理行為量表 此表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專家咨詢等方法,自行構建的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包括飲食、治療、軀體活動、社會心理行為4個維度24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總分共計96分。此表由經過培訓、未參與本研究的兩名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干預前后自行填寫,回收率100%。
1.4 血壓監測 患者每周測量1次血壓,并記錄在生活行為記錄本血壓欄內。參照北京市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指南標準,血壓控制情況分為優良、尚可、不良三個等級。優良:全年有3/4以上時間血壓記錄在140/90 mmHg以下(>9個月);尚可:全年有1/2以上時間血壓記錄在140/90 mmHg以下(>6個月);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時間血壓記錄在140/90 mmHg以上(≥6個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3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兩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自我管理總分、治療維度、社會心理維度評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干預后血壓控制率比較 干預后兩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干預組血壓控制率(89.33%,優良43例,尚可11例,不良21例),明顯優于對照組(72.00%,優良55例、尚可12例、不良8例;χ2=7.35,P<0.05)。


組別干預前自我管理總分飲食維度治療維度軀體活動維度社會心理維度干預后自我管理總分飲食維度治療維度軀體活動維度社會心理維度對照組69.6±10.222.9±3.515.9±2.216.0±2.113.0±1.969.8±9.222.9±2.816.0±2.116.8±2.213.9±5.3干預組68.3±9.622.7±3.016.0±2.316.0±2.312.9±1.880.9±11.322.9±2.721.2±3.017.1±2.419.6±4.7t值0.7520.3580.1680.0340.16613.8030.12722.9071.6689.712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在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自我管理行為方面尤為突出。加強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效降低血壓水平,從而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2,3〕。老年高血壓患者多因聽力視力下降、獨居、血壓監測較為復雜等因素,患者不愿堅持測量,難以做到每周定期測量血壓,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力下降,醫院就診需排隊等候,手續繁瑣,使得老年高血壓患者不能定期復診、復查,從而導致患者治療自我管理變得困難。本研究說明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在提高社區老年高血壓自我管理總體水平中,患者治療自我管理行為方面更為突出。
家庭病床服務能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社會自我管理行為。目前已有較肯定的證據表明,無論從統計學還是從臨床的角度,精心設計的慢病自我管理措施,對慢病患者的心理結局會產生有益的影響〔4〕。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在與患者的密切接觸中,可以對患者的生活環境和心理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并通過語言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好關系,患者和家屬主動提供臨床表現、自我感覺、治療效果等情況、意見和要求,使研究小組為其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
1 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共識專家委員會.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10(9):641-52.
2 侯娟麗,王小蘭,羅小蘭,等.自我管理行為干預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40-1.
3 程 婧,何 非,王麗姿,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達標率與知識、行為依從性及生活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17-20.
4 陳 黎,顧亞琴.全科醫生參與高血壓自我管理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0):168-9.
〔2015-12-19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2013年度衡水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課題(No.13016A)
1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趙衛國(1969-),女,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研究。
楊鳳愛(1972-),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社區衛生服務、中醫臨床護理研究。
R473.2
A
1005-9202(2016)23-598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