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瑜 劉 靜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
重慶某高校退休教職工飲食行為及營養狀況
梁 瑜 劉 靜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目的 研究重慶某高校退休教職工飲食行為及營養狀況。方法 隨機抽取180名重慶某高校退休教職工為研究對象,采用自擬飲食行為及營養狀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結果 高校退休教職工每日食物攝入量與推薦量相比差異顯著(P<0.05);退休教師在認為不口渴就不用喝水及常用烹調方法鹽腌方面人數分別為25名(25.00%)、1名(1.00%),均明顯低于退休工人32名(40.00%)、7名(8.75%)(P<0.05);180名退休教職工中飲食、營養知識獲得途徑主要為電視廣播100名(55.56%),報紙、雜志、書籍90名(50.00%);退休教師營養知識得分較退休工人更高(P<0.05)。結論 高校退休教職工營養知識掌握情況較好,但膳食攝入習慣與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存在明顯差異,不同工種的膳食攝入習慣及營養知識掌握情況存在一定差異。
高校退休教職工;飲食行為;營養狀況
慢性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原因與膳食結構不合理密切相關〔1〕。老年人群膳食結構受到其自身營養行為、知識、態度的影響〔2〕。高校退休教職工是一個特殊人群,為高校建設做出一定貢獻。如何有效降低高校退休教職工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提高其生存質量、減輕給家庭及社會帶來的負擔及壓力,是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3〕。據國外相關文獻報道,通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合理膳食,可有效增強老年人體質,延緩衰老,提高生存質量〔4〕。本研究旨在了解其飲食行為及營養狀況,為制定合理飲食方案提供依據。
1.1 基線資料 隨機抽取重慶某高校退休教職工180名為研究對象。男98名(54.44%),女82名(45.56%);年齡61~74歲,平均(65.36±1.72)歲;退休教師100名(55.56%),退休工人80名(44.44%);學歷:專科及以下30名(16.67%),本科136名(75.56%),碩士及以上14名(7.78%)。
1.2 方法 根據大學退休教職工的具體情況,通過反復討論、修改,擬制定飲食行為及營養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每日食物攝入量、營養態度、飲食及營養知識獲得途徑、營養知識掌握情況4個方面。具體方法:由兩名調查人員協助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填寫,使每位研究對象充分了解調查問卷的各項調查指標的意義,做到如實反映退休教職工真實想法及意愿。問卷填寫完畢后,統一收回并進行統計。將每日食物攝入量及膳食構成與2013年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進行對比〔5〕。
1.3 觀察指標 觀察180名高校退休教職工每日食物攝入量、營養態度、飲食、營養知識獲得途徑及營養知識掌握情況。營養知識內容包括是否了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高鹽飲食對健康有哪些危害、食物含有哪些營養素、人體中含量最高是哪種成分、膳食纖維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哪種食物蛋白質含量最高等20題,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營養知識掌握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行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2.1 每日食物攝入量 高校退休教職工每日食物攝入量中蔬菜類、谷類、水果類、魚蝦類、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均明顯低于推薦量,而蛋類、肉禽類、鹽、油脂均明顯高于推薦量(P<0.05)。見表1。


食物種類每日攝入量推薦量t值P值蔬菜類385.63±38.97400.004.9470.000谷類262.63±35.46300.0014.9740.000水果類95.34±25.34100.005.1150.000蛋類30.25±1.5725.0044.8640.000肉禽類98.69±13.4750.0048.4960.000魚蝦類20.36±1.6950.00235.3030.000鹽13.78±6.576.0015.8870.000油脂34.03±2.2525.0053.8450.000奶及奶制品52.36±34.68100.0018.4300.000豆及豆制品30.64±11.8750.0021.8820.000
2.2 不同工種每日食物攝入量 退休教師每日食物攝入量中蔬菜類、谷類、肉禽類、鹽、油脂均明顯低于退休工人,而水果類、蛋類、魚蝦類、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均明顯高于退休工人(P<0.05)。見表2。
2.3 營養態度 退休教師在“不口渴就不用喝水”及常用烹調方法鹽腌方面人數明顯低于退休工人(P<0.05)。見表3。
2.4 飲食、營養知識獲得途徑 180名高校退休教職工的飲食、營養知識獲得途徑分別為電視廣播100名(55.56%),報紙、雜志、書籍90名(50.00%),社區宣傳欄25名(13.89%),專業講座及其他30名(16.67%)。
2.5 營養知識掌握情況 180名高校退休教職工的營養知識得分65~100分,平均(82.36±3.57)分。其中退休教師營養知識得分75~100分,平均(90.36±4.77)分;退休工人營養知識得分65~95分,平均(80.47±5.79)分。退休教師營養知識得分較退休工人明顯更高(t=12.565,P=0.000)。


工種蔬菜類谷類水果類蛋類肉禽類魚蝦類鹽油脂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退休教師(n=100)335.63±118.67236.78±30.4598.63±43.6737.52±8.8790.55±27.7722.57±3.518.78±4.4228.57±7.5463.58±22.5736.78±15.47退休工人(n=80)435.67±147.63274.36±65.7475.85±40.6320.47±7.56105.75±28.1215.47±4.5613.35±5.2237.58±10.8742.59±23.4522.69±12.24t值5.0415.0783.58613.67213.04911.8046.3586.5526.0936.649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表3 不同工種營養態度比較〔n(%)〕

工種n口味偏咸對保健品感興趣服用營養補充劑營養知識很重要不口渴就不用喝水體育鍛煉有益于健康退休教師10030(30.00)23(23.00)39(39.00)96(96.00)25(25.00)97(97.00)退休工人8034(42.50)21(26.25)37(46.25)75(93.75)32(40.00)76(95.00)合計18064(35.56)44(24.44)76(42.22)171(95.00)57(31.67)173(96.11)χ2/P值3.031/0.0820.254/0.6140.958/0.3280.118/0.7314.621/0.0320.091/0.763工種n選擇食物的主要考慮因素營養價值口感烹飪方便價格常用烹調方法炒蒸煮燉鹽腌退休教師10072(72.00)24(24.00)3(3.00)1(1.00)58(58.00)20(20.00)15(15.00)6(6.00)1(1.00)退休工人8054(67.50)19(23.75)2(2.50)5(6.25)45(56.25)14(17.50)10(12.50)4(5.00)7(8.75)合計180126(70.00)43(23.89)5(2.78)6(3.33)103(57.22)34(18.89)25(13.89)10(5.56)8(4.44)χ2/P值0.429/0.5130.002/0.9690.000/1.0002.347/0.1260.056/0.8140.181/0.6700.232/0.6300.000/1.0004.593/0.032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老年人慢性疾病發病率逐漸上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6〕。營養學是一門行為學科,通過有針對性的營養教育可顯著提高人們營養知識水平。而營養知識水平與飲食行為密切相關,營養知識及態度是人們形成良好飲食行為的基礎〔7〕。本研究結果顯示,180名高校退休教職工的營養知識平均得分處于較高水平,但不同工種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分析原因為高校退休教師文化程度相對較高,而退休工人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故不同工種的營養知識掌握情況不同。因此,應加強對高校退休教職工營養知識的宣傳教育,并根據不同的工種制定不同的宣傳教育方案,以提高其營養知識水平,改善飲食行為,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8〕。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校退休教職工飲食呈現出高油脂、高蛋白質及低碳水化合物的趨勢,而這種低膳食纖維、高能量密度飲食是導致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9,10〕。由此可見,高校退休教職工在日常飲食中應多食用含膳食纖維食物、水果、高粗糧及蔬菜。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們體內水分逐漸減少,若感到口渴才開始喝水,說明體內水處于缺乏狀態,長期會對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高校退休教職工應重視日常飲水,盡可能做到少量多次,以保證身體健康。高鹽飲食不僅可以引起鈉水潴留,增加血量,使血壓上升,還可以增加交感腎上腺髓質活性,并導致血管內皮受損,減少一氧化氮釋放,增加內皮素的分泌,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11〕。由此可見,口味偏咸是老年人發生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之一,高校退休教職工應對其進行改善。據相關文獻報道,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項生理功能逐漸衰弱,導致營養攝入不足或營養素不能完全被吸收,造成營養缺乏〔1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逐步意識到補充營養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服用營養劑越多越好,若過量會加重肝臟等器官負荷,給身體組織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應在營養師或醫師的指導下適量服用〔13〕。老年人身體器官不斷退化,主要表現為消化器官功能減退及牙齒松動,因此應選取燉、煮、蒸等易咀嚼、易消化的家庭烹飪方式。但在本研究中,炒是最常用的家庭烹飪方法,應對其進行改進。腌制食品時應放入12%及以上的鹽,腌菜中含有大量的大量亞硝酸鹽,若食用未腌透的食品容易發生中毒〔14〕。本研究結果顯示,180名高校退休教職工的飲食、營養知識獲得途徑主要為電視廣播及報紙、雜志、書籍,相關部門應加強飲食、營養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加宣傳教育手段,以改善高校退休教職工飲食行為及營養狀況,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提高生存質量〔15〕。
綜上所述,高校退休教職工營養知識掌握情況較好,但膳食攝入習慣與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存在明顯差異,不同工種的膳食攝入習慣及營養知識掌握情況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應加強營養知識的宣傳教育,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提高其生存質量。
1 朱徐慧,章榮華,周 標,等.浙江省老年人膳食結構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10):1131-6.
2 李彩虹,卡麗比努爾·雅克甫,袁倩倩,等.烏魯木齊某社區中老年人膳食營養狀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6):526-9.
3 周 雯,嚴 萍,邵藝蓮,等.武漢市養老院老年人生存質量現況、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9):1001-5.
4 Rosilene VRW,Robert GC,Fiona B,etal.Adequacy of nutritional intake among older men living in Sydney,Australia:findings from the concord health and ageing in men project (CHAMP)〔J〕.Br J Nutr,2015;114(5):812-21.
5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6 鄒 健,王 婧,何國平.基于人口老齡化的癡呆老人社區護理現狀和管理策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5):3153-6.
7 李 洋,蔣琪霞,周 昕,等.慢性病患者飲食指導方案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4):1727-9.
8 廖 標,蔣陳敏斯,郭時印.長沙市不同養老模式老年人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5):4343-6.
9 Flávia MS,Caroline KK,Daisy C,etal.A high-glycemic index,low-fiber breakfast affects the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insulin,and ghrelin respon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Nutr,2015,145(4):736-41.
10 Bettina N,Lejla Z,Alessandra B,etal.Low-energy diets differing in fibre,red meat and coffee intake equally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in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sed feasibility trial〔J〕.Diabetologia,2015;58(2):255-64.
11 林建潮,王靈紅,周新萍.某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血脂血糖檢測結果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3;25(8):52-4.
12 Nisar AS,Jason Y,Sabah S,etal.Efficacy of a unique omega-3 formulation on the correction of nutritional deficiency and its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VASCAZEN REVEAL Trial〔J〕.Mol Cell Biochem,2014;396(1-2):9-22.
13 Stephanie M,Bryan MG,Christopher RD,etal.High pro vitamin A carotenoid serum concentrations,elevated retinyl esters,and saturated retinol-binding protein in Zambian preschool childre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high liver vitamin A stores〔J〕.Am J Clin Nutr,2015;102(2):497-504.
14 黃明軍,楊清華,覃彩芹,等.反相高效液相色法測定腌制白花菜中6種有機酸的含量〔J〕.營養學報,2015;37(5):518-20.
15 趙 宏,李 斌,劉 燕,等.青海藏區寄宿制學校教師和食堂從業人員營養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4):518-20.
〔2016-10-10修回〕
(編輯 曲 莉)
劉 靜(1983-),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圖書情報研究。
梁 瑜(1975-),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圖書情報、信息檢索研究。
R592
A
1005-9202(2016)23-599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