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楊慶忠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輸血科,江西南昌330006)
孕期不規則抗體篩查的臨床意義分析
王 潔,楊慶忠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輸血科,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探討不規則抗體篩查在孕期血清學檢測中的臨床意義。方法對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診于我院的13914例孕婦進行血型測定和不規則抗體篩查。結果篩查出不規則抗體陽性病例39例,陽性率為0.28%,其中抗D 9例(23.08%),抗E 17例(43.59%),抗Ec1例(2.56%),抗M 7例(17.95%),未鑒定出特異性5例(12.82%)。結論孕期不規則抗體篩查有利于早期確定具有臨床意義的抗體,對于早期診斷及治療非ABO新生兒溶血病(Non-ABO-HDN)及保障孕婦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孕期;不規則抗體
ABO血型以外的抗體稱為不規則抗體。不規則抗體多為IgG類抗體,主要經輸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產生[1]。IgG抗體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導致新生兒溶血病。而不規則抗體陽性的患者一旦輸入具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可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我們對13914例孕婦進行了不規則抗體篩查,探討其在孕期血清學檢測中的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進行產前血型血清學檢查的孕婦共13914例,年齡18~39歲,平均年齡27歲。其中RhD陽性13557例,RhD陰性357例。
1.2 試劑與儀器抗體篩選細胞、譜細胞、樣本釋放劑和抗-A、抗-B試劑(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IgM+IgG抗D血型定型試劑(上海博力醫學生物科貿有限公司提供),抗人球蛋白檢測卡、免疫孵育機和醫學檢驗多功能離心機(中山市生科試劑儀器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不規則抗體篩查將抗篩細胞與被檢血清放入抗人球蛋白檢測卡中反應,對照細胞格局初步判定抗體篩查結果,如為陽性進一步鑒定抗體特異性。1.3.2不規則抗體特異性鑒定采用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譜細胞進行抗體特異性鑒定,同時應用鹽水試驗法及抗球蛋白試驗法,對照相應譜細胞格局表并參考相應紅細胞的血型結果確定抗體特異性。
13914例孕婦共篩查出不規則抗體陽性病例39例,陽性率為0.28%。其血型分布情況見表1,其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見表2。在39例不規則抗體陽性的病例中,妊娠次數≥3次19例,妊娠次數2次12例,妊娠次數1次8例,其中有2例合并有輸血史。39例不規則抗體陽性的病例中有4例發生Rh新生兒溶血病,經及時對癥治療痊愈出院。還有10例因提前配備了同型血液而保障了孕婦的用血安全。

表1 39例不規則抗體陽性病例血型分布情況

表2 39例不規則抗體陽性病例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
ABO血型是人們最早發現的血型系統。在早期的輸血實踐中,人們往往只考慮抗-A和抗-B對輸血的影響。隨著輸血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血型系統被發現,我們把抗-A和抗-B外抗體稱為不規則抗體[1]。不規則抗體多為IgG類抗體,可引起新生兒溶血病和溶血性輸血反應。不規則抗體多見于Rh血型系統,在Rh血型系統中,大多數臨床工作只關注RhD血型是否相合,而忽視了Rh系統的E、C、c、e等抗原引起的溶血性輸血反應。Rh抗原性強弱依次為D>E>C>c>e。根據我國漢族人群Rh抗原分布特點,D陽性率為99.6%,E陽性率為47.88%。因此輸血前抗E是否匹配也不容忽視。
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們共對13914例孕婦進行了血型測定和不規則抗體篩查,其中不規則抗體陽性病例有39例,陽性率為0.28%。雖然不規則抗體在正常人群中的檢出率并不高,但不規則抗體陽性的患者一旦輸入具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抗原抗體發生免疫反應,在補體的參與下使得輸入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即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輕者出現發熱、貧血、黃疸和血紅蛋白尿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為了保證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輸血前有必要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在我們的篩查結果中還發現39例陽性病例中屬于Rh血型系統的有26例,占比66.66%。而其中抗E有17例,漢族人群中E陽性率只有47.88%。因此輸血前抗E是否匹配不容忽視。抗D有8例,追蹤結果中4例發生Rh新生兒溶血病的病例均為抗D引起,與ABO新生兒溶血病相比,Rh新生兒溶血病的癥狀相對較重,進展較快,臨床工作中也受到高度重視。此外,39例不規則抗體陽性病例中妊娠次數≥2次的有31例,占比79.49%。IgG類Rh抗體的產生都需要有明顯的免疫刺激,如既往孕產史或輸血等,因此對于這類孕婦如果能早期發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抗體,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以起到預防或減輕新生兒溶血病發生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孕婦這一特殊群體,由于妊娠的免疫刺激增加了其產生不規則抗體的概率,在孕期進行血型測定和不規則抗體篩查,不僅能早期發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抗體,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預防或減輕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而且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尋找匹配的血液,避免溶血反應,保障臨床輸血安全。
[1]魏亞明,呂毅.基礎輸血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0-65.
[2]高峰,王學鋒.臨床輸血與檢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0-118.
[3]謝楠楠,謝小燕.不規則抗體檢測應用于孕婦產前檢查的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5,6,21(17):79-80.
[4]華敏玉,姜建,洪俊.不規則抗體檢測在預測Non-ABO-HDN中的作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4,3,27(3):257-258.
[5]陳莉萍.不規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價值與意義[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8,11(4):371-372.
[6]龔君順,沈雨青,蘇奶助,等.孕婦檢測不規則抗體在非ABO新生兒溶血病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5,28(10):870-872.
[7]鐘繼生,張志強,陳翔.孕婦血型不規則抗體檢測對預防新生兒溶血病HDN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12,20:80-81.
[8]何華慶,李國良,韓玲,等.抗-M致獻血者ABO血型鑒定正反定型不符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33(3):283-284.
[9]中國醫師協會輸血科分會.新生兒溶血病(HDN)免疫血液學試驗推薦方案[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2):95-100.
[10]駱宏,莫春妍,張潤青.Rh血型系統新生兒溶血病的實驗診斷及特殊反應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4):334-336.
R457.1+1,R446.62
A
1674-1129(2016)06-0808-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6.041
2016-06-12;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