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艷,丁才智,任 力,胡 悅,張傳元
(松滋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湖北松滋434200)
松滋市術前及輸血前感染性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
趙春艷,丁才智,任 力,胡 悅,張傳元
(松滋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湖北松滋434200)
目的調查分析松滋市術前及輸血前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狀況。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學發光法對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21031例術前及輸血前患者進行乙肝兩對半(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梅毒螺旋體抗體(anti-TP)、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anti-HIV)的檢測。結果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陽性率依次為6.11%、2.23%、3. 04%、0.13%;總陽性率為11.5%。結論11.5%的患者在術前及輸血前已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這些感染性疾病。進行術前及輸血前感染性標志物的檢測,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狀況和病情;有利于醫護人員的自我保護,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
術前;輸血前;感染性標志物;陽性率
輸血作為臨床不可替代的輔助治療措施應用越來越廣泛,為避免和減少因輸血而引起的病毒性醫源性感染和醫療糾紛的發生,2000年6月,衛計委頒發《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明確要求輸血者與受血者均應進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anti-HIV)、梅毒螺旋體抗體(anti-TP)檢測。有創檢查、應用血液制品治療、手術治療、血液透析、輸液治療等在醫院里每天都會進行,患者進行這些治療前進行血清感染性標志物的檢測,可以了解患者在術前及輸血前的狀況?,F將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21031例術前及輸血前感染性標志物檢測結果進行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檢測對象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本院術前及輸血前患者21031例,其中男11035例,女性9996例,年齡為1d~84歲。
1.2 標本采集在術前及輸血前早上空腹采集靜脈血3ml,自行凝固后溫育10min 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及時檢測。不能及時檢測的,置于2~8℃冰箱保存,24h內完成檢測。
1.3 檢測項目乙肝兩對半(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anti-HIV)、梅毒螺旋體抗體(anti-TP)。
1.4 檢測儀器與試劑雅培i2000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anti-HIV)(1+2)檢測試劑盒(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深圳雷杜公司RT-6100酶標儀;深圳雷杜公司RT-3100洗板機。
1.5 檢測方法質控品為康徹思坦生物有限公司生產,嚴格執行室內質控程序。所有陽性較弱的標本均高速離心后復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anti-HIV)陽性標本除高速離心后上機復檢外,另需用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anti-HIV(1+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復檢,并送荊州市疾控中心進行確證試驗。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質量體系SOP文件執行。
2.1 21031例共檢出HBsAg陽性1284例,陽性率為6.11%;anti-HCV陽性468例,陽性率為2.23%;anti-TP陽性640例,陽性率為3.04%;anti-HIV陽性27例,陽性率為0.13%;總陽性數為2419例,陽性率為11.5%(表1)。
2.2 2013年至2015各年份間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波動較小,流行情況較為穩定(表2)。
2.3 在21031例患者中,合并感染共16例(表3)。2.4 27例anti-HIV陽性者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51~60歲和41~50,分別占44.45%和33.33%(表4)。
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四種感染性疾病都可以通過血液傳播,所以在輸血前及手術前對這四種感染性標志物進行檢測非常有必要。在本次調查分析中,總陽性率為11.5%(2419/21031),較文獻報道的23.17%[1]為低,與孫云萍報道的10.36%[2]和徐如梅報道的11.08%[3]較為接近,報告有差異,可能與檢測人次、地區差異和檢測人群個體因素等有一定的關系。結果顯示部分患者在術前和輸血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HBV、HCV、HIV、梅毒感染,進行檢測有助于對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程度有較明確的了解和定位,為醫院感染診斷提供了可靠的實驗室數據和臨床資料,以便在發生醫療糾紛時查找原因,分清責任,為處理糾紛提供資料和依據。有助于提醒醫務人員采取有效防護措施,減少和避免職業暴露。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科室間陽性人數區別較大,陽性率最少的為0.01%,最高1.41%。其中陽性主要集中在普外2科、骨外科、泌外科、婦科等科室,提示這些科室應加強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防止職業暴露,嚴格消毒,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傳播。

表1 不同科室間患者血清四項指標檢測陽性數

表2 2013年至2015年21031例患者四項指標檢測結果[n(%)]

表3 21031例患者血清中四項指標陽性結果合并感染模式及陽性率

表4 27例HIV抗體陽性者年齡分布
乙肝仍是我國人群中最主要的傳染病,本次調查數據顯示HBsAg陽性率為6.11%,與全國HBsAg攜帶率(9.75%)[4]基本一致,有文獻報道輸血前HBsAg陽性率只有6.70%;也有報道輸血前HBsAg陽性率在9.32%~11.13%之間波動[6];也有報道HBsAg陽性率高達21.50%[7],這可能與相關文獻報道者檢測標本量有關,另外不排除地區差異。本次調查結果說明松滋市乙肝的發病率沒有呈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這與乙肝疫苗的大力推廣與廣泛接種有很大的關系。
丙肝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途徑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在我國健康人群中抗-HCV陽性率可達0.70%~3.10%[8]。本次調查分析中,丙肝陽性率為2.23%(468/21031),與此相符。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2012世界肝炎日全國丙肝專題會議上提出,中國丙肝臨床報告病例逐步上升,十年增加了10倍。丙肝流行趨勢決定了臨床篩查的必要性。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即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梢郧址钙つw、粘膜及其他多種組織器官。本次調查中,梅毒陽性率為3.04%(640/21031),其中640例梅毒陽性中婦科患者有134例。值得提出的是,梅毒檢測時應注意生物學假陽性,病毒感染、發熱、風濕病、吸食海洛因、妊娠等都可以造成假陽性,為確診病情和確定治療方案,可同時開具梅毒其他檢測方法:anti-TP(酶法)、TPPA(明膠顆粒凝集試驗)、RPR(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檢測結果要及時謹慎的告知患者,并叮囑定期檢測。
近年來,艾滋病感染在我國呈上升趨勢[9],已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專家估計,全球流行重災區可能會從非洲移向亞洲。我國艾滋病疫情已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我國面臨艾滋病發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早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擴散。據CDC統計資料顯示,HIV2012年發病率比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71%,死亡率2012年比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89%。本次調查分析中,艾滋病陽性率為0.13%(27/21031),其中有多名HIV陽性患者都是在入院準備進行膽結石、胰腺炎等普通外科手術前進行術前常規檢查時發現已感染HIV。這些陽性患者幾乎全為首次獲悉,遠高于朱國平報道的術前檢查首次獲悉抗-HIV陽性率約占60%[10]。醫護人員都應引起高度重視,每個病人都有篩查的必要。
由于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具有共同的傳播途徑,即經血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因此合并感染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次檢測中,梅毒合并其它感染較多見,其中合并艾滋病感染4例。
綜上,對術前或輸血前患者進行血清感染性標志物的檢測是十分必要,意義非常重大的。
[1]王陽,邵冬華.患者術前及輸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標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4):50-51.
[2]孫云萍.血清感染性指標在手術前和輸血前檢測的意義[J].中華全科醫學,2014,6(12):979-980.
[3]徐如梅,黃毅,沈菁.98129例術前四項檢測結果的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5):467-468.
[4]姚光弼.臨床肝臟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50-351.
[5]劉春林,鄧德耀.8282例患者輸血前及術前傳染病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8,3(6):30-31.
[6]梁華,于路妹,朱磊.輸血前四項檢測指標的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1):81-82.
[7]黃真強,候益軍.創傷患者手術及輸血前傳染病篩查必要性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7):435-435.
[8]彭文偉.傳染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6.
[9]張福杰.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學藥物治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
[10]朱國平.輸血前檢查結果及其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2):201-201.
R457.1,R446.62,R512.6+2
A
1674-1129(2016)06-0812-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6.043
2016-05-09;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