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嵐
財務工作隨想
——企業管理應以財務管理為核心
解 嵐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忽視了財務管理的規律性與相對獨立性,影響了財務管理核心作用的發揮。筆者結合本公司財務工作上的具體情況,談一談對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地位的認識。
財務管理 企業管理 核心
財務管理從資金管理的角度出發,強調在資金良性循環的條件下資產的增值。人們評價企業經營的好壞,也越來越多的從企業資金運轉狀況來考慮。高額的賬面利潤可能掩蓋了企業資金周轉不靈的實情。例如,銀川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承接工程項目,不考慮建設方資金是否到位盲目承接,雖然產值統計很高,但大量應收賬款逾期,資金回收艱難,導致壞賬風險加大,而另一方面應收賬款增加的同時,公司賬面利潤可觀,但并無資金可用。最后投資者分不到紅利,債權人到期收不回本息,造成現金流斷流的窘境。這就是企業戰略決策缺乏前瞻性,影響了企業的持續經營,所以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不是賬面價值的最大化,而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是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實現長期穩定的利潤,并同時帶來正的現金流量。
成本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點之一,就銀川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而言,成本管理貫穿于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全方面,從工項目中標簽約開始到施工準備、現場施工、直至竣工驗收,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成本管理和考核。傳統意義上的成本管理為節約成本,減少支出。不錯,降低成本必然能增加利潤,但成本的增加并不意味著利潤一定減少。在市場機制的調控下,物價有變動,完成的項目因升級換代、周期縮短,使得時期的工程成本有太多不可比因素,如果只強調降低成本而使企業施工技術止步不前,施工質量得不到保障,因缺乏競爭力而與市場失之交臂,就會從戰略上動搖企業的生存基礎。因此,財務意義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要節約那些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管理不善的費用,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而面對那些能夠給企業帶來結構升級,提高工程質量、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就算是眼前增加了負擔,但從長遠看能使企業蓬勃發展的費用支出,則必須給予保證。另一方面加強成本管理,保證正常生產經營需要新的利潤來源,不斷對現有利潤結構進行分析和調整,尤其要加強和擴大利潤總額,避免公司的短期行為,保證和提高利潤的質量。
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所強調的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而絕不是要忽視和否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比如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之間不是相互獨立和分離的,而是相互滲透的,把財務管理的觸角向前延伸到采購環節,向后延伸到銷售及服務環節,以財務管理的思想來指導和實現企業的總目標。離開了其他管理工作的協調配套,財務管理是空中樓閣;沒有財務管理的指導,其他管理工作是盲目的。
有人片面地認為,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就是以財務部門為中心,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復雜性及其廣泛性,決定了它遠不是靠一個部門的工作所能解決。企業的決策和計劃需要來自各方面、各環節的協調,而決策和計劃最終需要企業高管層決定,并由各個部門來執行和控制。因此,財務管理是一項需要全盤考慮、統一目標,統一協調的工作。
稅收籌劃不僅是一種節稅行為,也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歸結于財務管理范疇,由財務管理的目標所決定。也就是說,在確定稅收籌劃方案時,不能一味地僅考慮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該策劃方案的實施引發的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必須綜合考慮該方案能否給企業帶來絕對的收益。因此充分發揮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促進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合法性原則。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是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稅收法規許可的范圍內,對納稅方案進行選擇,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方案,而不是違反稅收法規,逃避稅收負擔。稅收籌劃也不能違背財務會計和其他經濟法規,財務人員要密切關注稅收法律環境的變更,因為企業的稅收籌劃是在一定時間、一定法律環境下,以一定的經營活動為背景來制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稅收籌劃方案要進行相應的修正和完善。
第二,服從財務管理總體目標的原則。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稅收籌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取得“節稅”的稅收利益,直接增加企業價值。一是選擇低稅負,降低稅收成本,提高資本回收率;二是遲延納稅。例如,稅法規定企業負債利息可以稅前扣除,債務融資對企業具有節稅的財務杠桿效應,有利于降低稅收負擔。但是負債比率過高,財務風險就會加大,當負債成本超過息稅前的投資報酬率,權益資本的收益率會隨著負債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反而會降低企業價值。因此,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如不考慮財務管理的總體目標,只以稅負輕重作為選擇納稅方案的唯一標準,就會影響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第三,成本效益原則。稅收籌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效益,但隨著一項籌劃方案的實施,必然會付出額外的費用,以及因選擇此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所損失的機會收益。只有籌劃的收益大于新發生的費用或損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時,該籌劃才是合理的。評估一項稅收籌劃的成功,必須是多種稅收方案的優化選擇,要綜合考慮,必須著眼于公司整體稅負的降低,還要引進資金的時間價值概念,因為一個能降低當前稅收負擔的納稅方案,可能會增加未來的稅收負擔,這需要折算成現值加以比較。
第四,事先籌劃原則。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在國家和企業稅收法律關系形成以前,根據國家稅收法律的差異性,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事前的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減少應稅行為的發生,降低公司稅收負擔,才能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如果公司業務活動已經形成,納稅義務已經產生,再想減少稅收,那就只能進行偷稅、漏稅,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稅收籌劃了。
市場歷來是機遇與風險并存。低風險、低收益的謹慎和高收益、高風險的誘惑,往往使企業在決策面前進退兩難,所以風險管理尤為重要。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應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和相互銜接。應按不同的工作性質、內容、范圍和實現條件進行財務控制,財務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價值控制,可將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業務活動相結合,進行綜合的風險管控。充分衡量風險程度,評估風險大小,結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過比較、分析等手段權衡得失,選擇最優方案以較小風險取得較大收益。比如近些年來我區投資規模擴大,建筑市場魚龍混雜,建設單位無資金立項、無資金來源,無正常的銀行擔保體系,而盲目上馬建設項目,再加上施工企業的惡性競爭,工程招標操作的不規范,給建筑企業帶來巨大風險,所以我們要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防患于未然,避免給企業經營帶來重大損失。
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要求實現觀念的轉變,把價值管理的觀念落實到企業管理的每一個人和每個環節,這需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創造更大財富。但也應該看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將財務管理擺到企業管理的中心地位,無疑給財務部門帶來壓力,所以財務工作人員應該把壓力變為動力,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做好決策者的參謀。
(作者單位為銀川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