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鴿



摘 要 什么是“網購”?顧名思義,網購就是借助互聯網,選擇自己需要的產品,通過物流配送將產品直接送達到自己手中,以達到足不出戶完成購物。如今,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平臺進入我們的生活,從最早的亞瑪遜、當當網,到后來的淘寶、天貓、京東,再到網絡平臺新秀本來生活、沱沱工社,以及央視網商城和春播網等,大大小小的購物網站已經充滿了我們視野。并且網上產品也從一般的日用品擴展到全品項銷售,從產品到服務,從小件到大宗,網購漸漸趨于成熟化。可以說網絡已經完全進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日常消費必不可少的渠道。網購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煩惱,比如本來沒有購買欲望,但是手機一開,看到一些好的東西,順手就下了單,而這些東西也并不一定就是我們需要的。網絡的便利提升了我們的消費水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本文以網購人員為研究對象,首先介紹網購的發展歷程,然后分析一些周邊人的網購習慣以及他們的需求,再從網購給我們生活到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對網購進行SWOT分析,最后闡述網購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讓網購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不要綁架我們的生活。
關鍵詞 網購 需求 影響
一、網購的發展
中國第一宗網絡購物發生在1996年的11月,購物人是加拿大駐中國大使貝詳,他通過實華開公司的網點,購進了一只景泰藍“龍鳳牡丹”。早在1999年以前,中國互聯網的先知們就開始建立B2C網站,致力于在中國推動網絡購物。1999年底,互聯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期,全國誕生了300多家從事B2C的網絡公司。2000年,這些網絡公司增加到了700家。但隨著互聯網行業的暴漲,而普及力度不夠,老百姓對互聯網又相對陌生等諸多因素,到2001年互聯網公司又相繼關閉,結束了中國第一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期。隨后網絡購物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寒冬時期”。
隨著馬云的淘寶網的上線,網絡購物逐漸重放異彩。淘寶網的線上交易,無條件開店,使得人們重新認識了網購,并逐漸接受了網購這一形式。隨著這一觀念的改變,中國的網購經濟逐漸回溫,并且年年攀升,達到了飛速發展的時期。2005年,當當網全年銷售總額達到4.4億,這一數字大大超過兩三年前絕大部分投資機構的預期。2010年,僅淘寶一家網站的網購成交額就達到3000億。2010年以后,網絡經濟更是以不可預料的速度在發展,無論是從成交量還是到網民數,都是無法估量的。
中國從開始創立B2C網站到碰壁失敗,再到后來的重新崛起,這個過程速度之快,力度之大,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可以說網購帶動了中國購物模式的快速轉型,也使得中國網民進入一個完全便捷的購物環境。
第一,從交易額看網絡經濟的發展。因為淘寶和京東最具代表性,所以利用淘寶和京東的網購數據來說明中國網購增長的實況。圖1是淘寶和京東連續8年的銷售額的增長曲線:
通過以上數據曲線可以看出,中國最近8年的網購交易額在大幅度上升。淘寶從2009年的2083億,增長到2015年的3萬億,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而這些數字的背后是網站建立者的辛苦付出和數億網民的支持。
第二,從網民的數量看網絡經濟的發展。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利好政策的持續出臺,以及互聯網對于各個領域的覆蓋,共同促進了網民規模持續增長。2005年,網民僅有1.1億;2010年,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2016年半年共計新增網民2132萬人,半年增長率為3.1%,較2015年下半年增長率有所提升。互聯網普及率為51.7%,較2015年底提升1.3個百分點。
無論從網上交易額還是網民的增長幅度,可見網購漸漸得到了網民們的認可,并且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購物形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
二、網購的SWOT分析
任何一件事務的發生,都有其兩面性,一面促進社會的發展,另一面打破社會現有的平衡,各有利弊。網購飛速前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下面對網購做一下SWOT分析:
S:
一是購物便利,尤其手機網絡的普及,使得大部分人隨時隨地買到產品。二是節省時間,不再需要騰出大塊的時間去超市或商場。三是節省交通成本,出門時總會有交通不便利的時候。四是商品齊全,不需到處走動即可選到自己需要的產品。五是可以貨比三家,輕松選擇最心儀的商品。
W:
一是不能直觀地感受產品,看到的圖片跟實物會有很大的出入。二是網上過度的宣傳,或許會買到假貨。三是沒有了逛街的機會,使得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機會也少了。四是受網絡信號限制,沒有網絡的地方便不能購物。五是增加了物流配送成本。六是拿到實物時間會滯后,對于急需的產品來說不適用。七是增加了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心。八是網上交易存在一定風險。
O:
一是網購給了我們接納新事物的機會,有些東西現實中或許接觸不到,但網購提升了宣傳速度。二是網購的提升讓很多沒有生意經驗的人也當起了小老板。三是讓電子商務切實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四是從某些程度上講,網購促進了一些大型實體店的經濟發展。
T:
一是網購給實體店帶來了不可預估的損失,使得一些小型實體店入不敷出。二是從大方向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
三、調研分析網購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第一,本次調研問卷發出去181份,收回來144份,能說明調研的有效性。本次調研人群100%為城鎮居民,以確保調研數據與論文初衷相符。本次調研144人中,有6人是18歲以下,18~30歲的有31人,30~45歲的有82人,45歲以上的有22人。因為18歲到45歲是網購的主力人群,18歲以下除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嬰兒,其他以學生為主流,網購時間和機會相對很少,網購次數和其需求會有出入,網購調研數據欠真實,所以為保證數據的實真性,本次調研以成年人為主。
另外,上班族(95人)和自由職業者(40人),占到總調研人數的93.75%。這一群體是城鎮現實生活的主力,他們的網購現狀能充分說明網購對現代人生活的影響。
第二,對于城鎮成年居民來說,網購頻繁的(每周三次以上)很少,只占到樣本數的0.5%;從不網購的只有4人,占到樣本數的0.2%,說明這一人群確實是網購的主力,但參與網購相對理性,不會花費過多時間在網購上。經常網購(每周一次)和偶爾網購(每月一次上以)的占到總數的78.5%,說明網購已經成為成年的城鎮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鎮居民相對主流的購物方式了。
第三,由于網購的便捷,32%的人群半年才去逛一次實體店,可見網購嚴重縮減了去實體店消費的次數。一個月去實體店消費的人數占到總人數的58%,每周都去實體店消費的占到10%,這說明一半以上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了這種傳統的購物方式。一是網上采購確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能直觀地感受產品,看到圖片跟實物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對于一些價值較高的商品,網絡購買還是缺乏安全感。三是傳統的購物方式上能讓人們從繁瑣的工作和生活中解脫出來,利用閑暇時間去市場逛一逛,以便于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所以,網購也不是沒有缺點,實體消費還有其一定的優勢。這種傳統的購物方式也提高了人們之間交流的機會,使我們的生活不止局限于手機和電腦的網頁上。而網購的發展,只是將人們這種傳統的購物次數降低了,在不方便去實體店的時間和地點給了網民更便利的條件來選購商品。如果沒有網購,絕大多數人會選擇逛實體店的方式去購買自己的必需品,說明網購還是影響了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
第四,您覺得網購對您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其中69個人(占到樣本數的48%)選擇了非常利好,基本沒什么影響,說明人們對這種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還是持有樂觀和肯定的態度。另一半左右感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其中33%的人覺得跟人交流的機會少了,18%的人選擇影響很大,逛實體店的機會少了,讓自己變得有些宅,影響了身體健康。
第五,調研網購對消費的影響。其中大部分人認為對消費沒有什么影響,需要的就買,不需要的就不買,有1/3的人認為消費有所提升,因為購買方便,有時會順手買回來一部分實際上沒有什么用處的東西。
四、結語
網購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購物生活,網購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部分人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因為不能面對面溝通,消費心理會發生變化。社交網絡發生形態變化后,即從面對面的社交改為隔空文字社交,使得人們的生活相對變得封閉,也導致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從而減少了在商場購物帶來的愉悅。由于購物的便捷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過度消費。
所以,網購作為快速發展的新形態,要有利有節地利用。無論從經濟結構還是從生活節奏上來說,傳統購物方式也不能完全摒棄,還是要適當地利用,以避免由于實體店小商戶的過度倒閉帶來更多不利的影響。
(作者單位為北京市171中學高三六班)
參考文獻
[1] http://www.askci.com/[DB/OL].中商情
報網,2013-07-17.
[2]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網民規模與結構(四) [DB/OL]. 199IT互聯網數據中心/中文互聯網數據研究資訊中心/199IT_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