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摘 要 企業文化和民主管理是國有企業在核心競爭力的天平上獨具優勢的兩枚砝碼。二者具有以人為本的共同特質,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上彼此推動,相互促進。本文從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和民主管理工作入手,讓民主管理成為企業文化的“試金石”,讓企業文化成為民主管理的“突破口”,從而尋求二者結合與創新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 文化 民主 創新 管理
文化建設和民主管理是國有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確立市場地位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職工觀念的不斷轉變,如何讓企業文化保持新鮮血液?如何讓民主管理保持與時俱進?如何讓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國企經營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
企業文化是某種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的文化形象表現。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愛德加·沙因認為,企業文化是在企業成員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為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并用來教育新成員的一套價值體系(包括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準則等)。國內學者普遍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在各種社會活動及經營活動中,努力貫徹并實際體現出來的,以文明取勝的群體競爭意識。這包括價值觀、道德、精神追求、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等。[1]
(二)企業文化的功能
企業文化的功能十分復雜,就國企而言,文化是企業發展建設的靈魂,是企業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的源泉,是企業發展戰略、經營哲學、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的集中體現。建設富有時代精神和鮮明特色的企業文化,是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內在需求;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是提升職工隊伍素質、樹立企業形象的有效途徑;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和突破口。[2]
二、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
(一)集體意志的體現
國外的優秀企業文化傾向于企業家的個人精神追求。以美國某著名科技公司的企業愿景為例,讓每張桌面上和每個家庭里都有一臺電腦。成功的文化案例卻透露出了一個國外企業文化的共有現象,企業文化是企業家的文化,企業愿景是企業家的夢想,這也形成了部分學術流派對企業文化的定義:企業文化等同于“一把手”文化。由于體制和觀念的不同,在中國,職工是國有企業的主人,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企業文化勢必體現職工的集體意志。文化能否得到職工的認同,是否有利于企業和職工的互利共贏,也成為了衡量企業文化建設成果的首要標準。
(二)政治因素的體現
企業文化的政治因子對我們并不陌生,在部分國有企業里,企業文化的代名詞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盡管部分學術觀點對此存在質疑,但是和思想政治的聯系是國有企業文化的重要特色。適應國家方針政策的文化才有可能為企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才真正符合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成為企業全體員工的核心價值體系,才能成為指導企業行為方式的精神準則。
(三)強調文化創新而忽略企業文化的個性化
創新是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各個領域反復強調的重要課題,文化建設工作同樣提倡創新,但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和部分歷史原因,國有企業文化往往忽略個性化元素。在國外,同樣作為數碼行業翹楚,某企業強調顧客至上,某企業強調市場和環境的適應性,某企業強調對人的尊重和信任。而國有企業的文化理念幾乎都存在著類似的詞條,團結、務實、進取、以人為本……共同特征體現了國企的基本特點,但近乎標準化的統一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企業文化的個性特色。
三、文化建設與民主管理的聯系
(一)企業文化因子來自職工隊伍
文化是企業客觀存在的精神財富,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誤區,就是把“文化建設”理解成為“文化創造”。企業文化的建設不是創造過程,而是梳理、總結和提煉的過程。而作為企業最基本、最核心的構成,職工隊伍也必然成為企業文化因子的基本來源。來自職工隊伍的文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利用民主管理手段,讓職工隊伍共同參與建設的文化,才能真正體現企業的特點和特色。
(二)民主管理是建設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符合企業的自身特色,從文化診斷到理念框架,從文化手冊到宣傳落地,任何的“復制”與“克隆”都將偏離企業文化的原本意圖。[3]在文化建設的每一個環節,確保職工能夠參與其中,樂于參與其中,職工的思路和想法能夠得到體現和表達,從而對文化真正的認識和共識。企業文化的作用才能夠得到有效的彰顯。而企業民主管理,則提供了讓職工準確表達對企業的認識、對企業的理解、對企業的期待和愿望的有效渠道。
四、文化建設和民主管理的結合與創新
(一)讓民主管理成為企業文化的“試金石”
職代會制度、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廠務公開機制和平等協商、集體合同等民主管理制度是企業文化最有效的試金石,是檢驗企業文化與企業現狀吻合度的有效途徑。員工能夠通過民主管理渠道表達自己對企業的建議、意見、訴求和看法,證明企業文化積極向上并且充滿活力,如果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陷入程式化、套路化和固定化的模式,員工沒有表達渠道甚至表達欲望,那么企業文化也必將呈現出呆板、沉悶、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態勢。很多企業希望通過具有號召力的“文化理念詞條”調動職工的主人翁意識。讓企業更具生命力和競爭力是每個管理者共同的愿望,但是期望通過編寫振奮人心的“文化詞條”來改變職工對企業的理解和認識屬于典型的本末倒置。空洞的口號不會得到職工的認同,企業和職工的種種行為也會和生搬硬套的文化理念體系背道而馳。
(二)讓企業文化成為民主管理的突破口
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最初階段為不自覺文化創造,第二階段是理念的提煉與總結,第三階段是文化落地執行與沖突管理,第四階段是文化的再造與重塑。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時光不能倒流,文化因子主要來自職工隊伍的描述。通過對職工敘述的對比、總結與分析,我們會發現在前進道路上,有哪些短板和問題得到了改善,又有哪些品質和作風正在慢慢遺失。企業是否意識到各種管理理念與工作方法融合與沖突?企業是否取得了共同的價值共識?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是一種新型的民主管理模式。由于二者均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共同的特質讓二者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上彼此推動,相互促進。
(三)讓文化創新和管理創新相融合
民主決策、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是國企良性發展的有效保障,國有企業的文化要保持先進性,必須經歷突破陳舊觀念的過程。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管理行為學和領導科學權威約翰·科特在其著作中指出,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雖然差異很大,但初衷都是創造一種鼓勵才能得以發揮的企業文化,要激勵眾人能夠在同一企業組織中發揮出重要作用,關鍵在于建立濃厚的企業文化。[4]職工群體是企業文化的締造者,吸收集體智慧,推進企業發展,是企業民主管理的終極目標。二者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有著無數的交叉點,用民主管理糾正文化建設的誤區,用文化建設掃除民主管理的盲點,在每一個十字路口上,充分利用企業文化和民主管理兩個風向標進行導航,是尋求企業創新發展的最佳途徑。
(作者單位為廣東大唐國際雷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陳春花.高成長企業的組織與文化創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 祝慧燁.發現企業文化前沿地帶30家中國企業文化優秀案例[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
[3] 劉強.論工會民主管理[M].山西科技出版社,1999.
[4] 趙建平.企業文化——管理的靈魂[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