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莉
出版發行
——報紙的相關政策和標準
邊 莉
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出版發行是其中第一大類。出版發行又分為紙質出版物(圖書、報紙、期刊、內部資料)、光電磁出版物(實體電子出版物、實體音像制品、數字出版物)的出版發行。本文對報紙的相關政策和標準進行了梳理。
報紙 政策 標準
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出版發行是其中第一大類。出版發行又分為紙質出版物(圖書、報紙、期刊、內部資料)、光電磁出版物(實體電子出版物、實體音像制品、數字出版物)的出版發行。本文對報紙的相關政策和標準進行了梳理。
(一)1979~1988年,報紙的媒介職能全面恢復階段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1979年中宣部21號文件》:“所有出版社、雜志社都要提高書刊質量,加強經營管理,除個別情況外,都要實行經濟核算,切實做到自負盈虧,不得由國家補貼。如果長期虧損,辦不下去,就應該停辦。”1980年4月中宣部轉發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暫行條例》,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以國務院1987年《關于嚴厲打擊非法出版活動的通知》為標志的前后一系列法規、規章和制度,逐漸確立了“未經批準的出版活動都是非法出版活動,未經批準印制的出版物都是非法出版物”的管理手段,建立了報紙出版的批準登記制。1987年,中共中央《關于堅決妥善地做好報紙刊物整頓工作的通知》。1987年國家成立了新聞出版署,作為國務院對報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政機構。1987年5月9日新聞出版署《關于報紙、期刊和出版社重新登記注冊的通知》。1987年,國家科委首次編制的我國產業投入產出表將新聞事業和廣播電視事業納入“信息商品化”序列。1988年3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報社、期刊社、出版社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的暫行辦法》,全國許多報社紛紛開辦多種經營項目,增強了報社經濟活力。
1988年8月18日發出的《關于調整全國報紙價格的通知》中還進一步下放了報刊的定價權等。1988年11月9日《關于加強對報紙、期刊、圖書審讀工作的通知》。
(二)1989~2000年,報紙管理邁進制度化的階段
1989年11月25日李瑞環發表題為《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的長篇講話,強調我們國家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宣傳陣地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1990年12月25日頒布實施《報紙管理暫行規定》。1993年6月發布的《關于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和主管單位職責的暫行規定》。1997年1月29日,新聞出版署《關于嚴格禁止買賣書號、刊號、版號等問題的若干規定》。
(三)2001年至今,報紙管理市場化、法制化深入完善階段
2001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3號公布,根據2011年3月1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出版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3年7月18日《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根據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訂,根據2016年2月6日《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四次修訂《出版管理條例》。2001年6月18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報刊審讀工作的通知》。2003年,國辦發〔2003〕105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兩個規定的通知》。2008年,國辦發114號文件包括兩個規定《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和《文化體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2005年9月30日,新聞出版總署公布《報紙出版管理規定》(第32號令,12月1日起施行,施行了15年之久的《報紙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規定了報紙的審閱制度。要求報紙采編業務和經營業務必須嚴格分開。2006年8月新聞出版總署發布《全國報紙出版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2010年)》,明確提出數字報業發展戰略,宣布啟動“數字報業實驗室計劃”。2009年1月1日《國務院關于轉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專制為企業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正式推行,觸及報業存量改革。2011年4月《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發布,報業集團僅經營性業務上市。2011年10月8日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實施綠色印刷的公告》,實施綠色印刷的配套保證。2012年2月27日,原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2012年12月 20日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實施精品報刊建設工程推薦“百強報刊”的通知》(新出廳字〔2012〕556號)。2014年8月7日頒布施行《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具體部署,媒介融合被提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網信辦又出臺很多政策法規,例如2014年8月7日《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簡稱“微信十條”,2015年6月1日起實施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2016年3月10日起施行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2016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切實從政策法規、法治環境、社會氛圍上為全媒體發展掃清道路。
(一)現行的國家標準
GB/T 25072-2010縮微攝影技術在35mm縮微膠片上拍攝存檔報紙。GB/T 9999-2001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
(二)現行的行業標準
CY/T 99-2013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和發行統計。YD/Z 0049-2001郵政通信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第八冊報紙分發系統。YZ/T 0049-2001郵政通信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 第八冊 報紙分發系統(附條文說明)。
(三)現行的地方標準
DB44/T 1543-2015報紙中有機溶劑殘留量的測定,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作者單位為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1] 趙慧君,肖軍.改革開放以來報刊管理政策的變遷概述[J].科技與出版,2015 (3):86-91.
邊莉(1973—),女,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產業。基金項目:本文系包頭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包頭市公民科學素質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編號:2016-yy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