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廖穎+++張鑫
摘 要:綠色稅收政策使市場在配置綠色資源上發揮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國綠色稅收體系政策及改革。其次從創新發展與綠色發展融合、利用結構性減稅政策、文化創意低碳發展三個方面分析小微服裝企業綠色稅收體系的納稅影響。
關鍵詞: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納稅籌劃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所謂“綠色發展”是以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為目標。但是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生態環境惡化,例如,北京市霧霾籠罩,造成一些高端企業和人才的流失,給首都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小微服裝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細胞,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小微服裝企業應當學習運用綠色稅收扶植政策、實現綠色健康發展。
一、我國綠色稅收體系政策改革
1.擴大征稅范圍,增加綠色稅目,使環境破壞者承擔社會成本
(1)消費稅“綠化”稅目
我國現行消費稅中通過“綠化”消費稅征稅稅目,促進資源節約和保護生態環境。
例如,2015年我國對電池開征4%的消費稅。一顆鈕扣電池被丟棄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再如,我國2006年將一次性筷子列入消費稅稅目。2006年以前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促進綠色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納入征稅范圍包括:農藥、化肥、塑料袋、高檔服裝、別墅、私人飛機、娛樂性帆船等。
(2)資源稅增加“自然生態保護”稅目
近年來,我國資源稅“生態資源保護”稅目有所增加。例如,2015年中重稀土資源稅適用稅率為27%。稀土目前國際價格一噸十幾萬,然而,我國稀土曾過度低成本開采,致使這種不可再生的“工業維生素”保有量減少,生態環境破壞。再如,2016年7月,河北省開始試點開征水資源稅,強化促進生態資源集約和高效利用。
2.調節稅率負擔,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者和破壞者的稅負差別
對高消費、高能耗、高污染產品應采取提高稅率的方式設置懲罰性稅率,城市霧霾很重要的因素是汽車尾氣,我國自2014年11月末至2015年初,起連續三次上調整汽油、柴油等部分產品消費稅稅率,成品油的大量使用會破壞環境,調高成品油消費稅體現的就是環境保護的導向。
目前我國與自然生態資源地保護有關稅種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和資源稅。但是城市維護建設稅采用差別比例稅率,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大的地區往往適用較低稅率,甚至只有1%的稅率負擔;縣城和建制鎮城鎮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僅有0.6元-12元/年,不利于生態資源的保護,應改革按土地價格從價計征。
3.綠色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我國稅收政策中設計了不少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環保的綠色稅收優惠政策。增值稅包括: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銷售增值稅免稅或即征即退;促進廢舊物資回收的優惠措施免征增值稅;鼓勵清潔能源和環保產品的優惠措施給予稅收支持和鼓勵。企業所得稅包括:資源綜合利用,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三免三減半。
4.綠色稅收體系中增加“碳稅”稅種
目前我國排污收費制度因缺乏規范性,對生態資源保護作用有限。為抑制環境污染行為,應將排污費改為增加“碳稅”稅種,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征收。所謂碳稅,是指根據排放源使用化石能源中的碳含量或者二氧化碳排放量征稅,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制度。2009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將于2020年對其它國家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
二、綠色稅收對小微服裝企業納稅影響分析
1.創新發展與綠色發展融合
“十三五”規劃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小微服裝企業適應國家綠色發展宏觀調控,推動科技和文化創新,努力實踐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相結合。
在服裝產品設計和生產創新方面,小微服裝企業應當參與國際ISO14040環保系列標準認證,積極實施綠色品牌創新戰略。在生產中采用綠色材料、創新綠色加工技術,如綠色纖維、無毒染色、無污染染整工藝、無水染色、噴射印花等染整新技術。在資源利用方面,小微服裝企業可以創新生產工藝,購置節水環保設備,將企業廢水經過加工后二次循環利用,甚至做到無水印染。企業所得是稅中購置環保設備、節能節水設備,投資額10%可抵免應納所得稅額。在消費環節,小微服裝企業可以研發銷售環節一次性塑料袋包裝物的替代品,減少廢棄物產生;利用低碳新能源運輸工具;創新低碳網絡商業模式,促進綠色發展。
2.適應綠色稅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小微服裝企業綠色發展
綠色稅收作為國家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落實節能環保的宏觀調控手段,采用稅收征收以及稅收減免等方式來促進經濟低碳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了對綠色產業的財稅優惠政策,加速了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為小微服裝企業綠色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小微服裝企業應當利用綠色稅收優惠降低稅負。一是,符合企業所得稅相關要求,研發費用可加計50%扣除。小微服裝企業可以研發新面料綠色制作工藝,用核桃皮等無污染農產品、綿羊毛和蠶絲等天然動植物作漿料、染料原料進行面料加工和印染。研發費用減免計算:某小微服裝企業2015年1月發生新技術研發費支出200萬元,根據稅法規定,2015年應納稅所得額減少100萬元。二是,對紡織服裝行業的小微企業,2015年1月1日后購入的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不超過100萬元的,可以全額扣除。小微服裝企業如采用綠色智能制造技術,將污染檢測智能化設備與工藝模板技術集成,設定綠色智能生產線流程。納稅籌劃方案:綠色制造儀器設備價值應當節省至100萬元以下,100萬元支出可以計入當期損益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獲得遞減納稅的好處。
3.文化創意發展和綠色發展相結合
(1)資源稅改革對小微服裝企業文化影響
資源稅水資源稅改革促進了小微服裝企業在文化方面的創新,時刻提醒企業要節約用水、及時排污,潛移默化地將綠色發展的理念滲透入企業文化。
(2)文化創意產業“營改增”對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影響
從稅收的消費替代效應看,文化創意產業“營改增”后稅負降低,文化的消費就會提高,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如服裝“時尚”創意繁榮發展。從稅收的生產替代效應看,降低征稅,加大企業利潤空間,有能力的設計師或者設計部門從服裝企業游離出來。服裝加工和制造環節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問題,特別是服裝印染過程,產生大量的直接碳排放,而服裝設計環節將實現高收益、低碳綠色發展。改革前創意設計成本列支在制造業研發費用中,沒有體現創意設計附加值。實體形態的小微服裝文化創意企業可以通過成本分攤協議使創意的定價中包含附加值部分,服裝制造企業購買創意設計有更多的進項稅額抵扣。
三、結束語
從全球來看,服裝業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成為潮流,小微服裝企業應積極降低在采購、生產加工、裝配、運輸、銷售環節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李丹等.文化創意產業“營改增”對服裝制造業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12:148~149.
[2]李丹等.《稅法》課程中綠色稅收實踐教學案例設計[J].高教研究,2015.3:148~149.
[3]謝大偉等.完善我國城市水源地保護財稅政策的思考[J].財經研究,2015.2:100~102.
[4]陳映雄.綠色壁壘對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影響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2006.3:59~60.
[5]陳麗華.織物染整加工中減少碳排放的措施[J].毛紡科技,2014.5:16~20.
作者簡介:李丹(1973.09- ),女,籍貫:遼寧沈陽,碩士學位,工作單位:北京服裝學院商學院會計教研室,職稱: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稅法、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