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英
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是否會有所疑惑?中國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108將盡人皆知,泰國也有108將?我這里說的是泰國108個小名。“108”這個數字,在泰國有“形容很多、數不清”的內涵。因此,泰國人的“108個小名”,指的不是泰國人有108個小名可供選擇,而是說泰國人的小名不計其數、數不勝數。
小名又稱乳名、奶名,通常是家里人叫的,并不是正式的名字。小名有通俗隨性、簡單親切、朗朗上口、不易忘記的特點,并且寄托著長輩們的美好期望。中國自秦漢時期,就已經開始起用“小名”。中國人小名的取用來源主要有這幾種:第一,借用生活中常見動物或植物的名字隨口叫成,比如“牛娃”“鵑子”“桂花”等;第二,隨排行命名,比如“小四”“小五”“九妹”“幺弟”等;第三,大名的最后一個字重疊,比如“佳佳”“東東”“燕燕”等。或者怎么親切怎么來,比如“寶寶”“妞妞”“肉肉”。姓名在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演化,小名也是中國歷史文明變遷和進步的見證。
泰國人也有小名,泰國人小名的來源與形式有的與中國類似,有的卻完全不同。
一
很多國家把大名中的一個字簡化為小名,比如大名叫“Robert”“Michael”的人,小名可能叫 “Rob”“Mike”。但是泰國人的小名,來源很廣泛,形式也很自由,甚至有時候和大名完全扯不上關系。
泰國人出生的時候,父母或長輩會給他們取一個小名(The childs pet name),或稱“乳名”(Infant name)。泰國人的小名通常是一個泰文字母拼成的單音節(jié)詞,周圍的所有物品:動物、水果、地名,甚至是形容詞、天氣、心情,都可能成為孩子的小名。大名要根據孩子出生日期的吉祥數字來取,或者請寺廟里的僧侶取,比較麻煩,所以有時候一個初生的嬰兒在沒有大名之前就有了小名。而在農村地區(qū),有些父母為了避免麻煩,索性用小名當作正式的名,不再另外取名字了。
泰國人的小名很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會用得到,比如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和同學間通常不會稱呼一個人的大名,而是直接叫他的小名。在工作單位里,同事之間也往往用小名來稱呼對方。泰國的前總理英拉,她的小名叫“ Poo(意思是螃蟹)”,人們也會稱她為“總理Poo” ,而不是“總理英拉”。這樣的習俗使得泰國人有時候只知道同學、同事、朋友的小名,卻不知對方的大名為何。如果你有泰國朋友,就會發(fā)現他們有叫“” (意思是豬)的, 有叫“” (胖)的,也有叫“” (面包)的,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令人莞爾。
南他娜·羅娜基亞(Nantana Ronakiat)教授在《確定泰國人雙音節(jié)小名的文化因素》一文中,將泰國家長給小孩取小名的來源或原因分為十一類!
第一,根據小孩出生時與他有關的地點名稱或者當時發(fā)生的一些比較特別的事情,比如: Tokyo(東京),就因為小孩出生時父親在東京出差; Fon(雨),就是小孩出生的時候在下大雨。
第二,根據父母對小孩的期望,比如 Mild(溫柔),就是父母希望女兒長大后比較溫柔體貼; Keng(棒),就是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后很優(yōu)秀; Man,顧名思義,他的父母希望孩子長大以后很紳士。
第三,根據一個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排行,比如: Nueng(“一”的意思), Nong(“弟弟/妹妹”的意思),表示這個孩子不是這個家的第一個孩子。
第四,根據母親懷孕時發(fā)生的種種情況,比如叫 Kung(蝦),可能因為母親懷孕時很喜歡吃蝦,或者 Rose(Titanic的女主角),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很喜歡這部電影,尤其是漂亮的女主角。
第五,根據小孩出生時的外貌和表現,比如: Pang(面粉),小孩出生時皮膚很白,像面粉一樣;小孩出生時哭得聲音很大,就叫 Dung(大聲的含義);
第六,由外語而來的,父母覺得聽起來很好聽的,就取為小名了,比如: Beau(法語“帥”的意思), Je taime(法語“我愛你”的意思), Nutto(日語“納豆”的意思)。
第七,為了使家庭中幾個孩子名字的首字母發(fā)音都相同,比如:第一個小孩叫 Nid,后來幾個小孩都用“ N”開頭,如適合給女兒用的名字 Nim、 Noi、 Nam,適合給兒子用的名字 Nut、 Nick或者每個小孩的小名的首字母是“ B”,兒子的 Ball、 Bank、 Book,女兒的 Bee、 Bam等等。
第八,根據小孩的性別,比如:給女兒取小名 Nuch(小妹妹的含義)或者 Wan(甜的意思),泰語中這些詞聽起來比較溫柔,適合女性; Gla(勇敢的含義)就比較適合男性。
第九,根據父母愛好的東西或者食物與人名,比如: Golf(父親喜歡打高爾夫), Benz(父母喜歡Benz的車), Pad-Thai(一種食品,泰式炒河粉),還有 Jane(演員的名字),因為父母比較喜歡這個演員,于是讓自己的孩子也叫這個名字。
第十,因為覺得某個名字有吉祥的征兆,比如: Yok(玉)與身體健康有關; Ang(潮州話里“紅”的意思),跟“紅火、興旺”有關。
第十一,大名的一部分,比如我的小名 “Wi”,是從大名“Wi-kan-da”而來;還有“Wann”,由大名“Na-pa-wann”而來。
二
泰國人的小名來源廣泛,由著父母的意愿隨心所欲,含義很有意思。關于泰國人的小名,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先來說說我的小名吧。聽母親說,我一出生時,臉是圓圓紅紅的,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蘋果,父母就給我起了小名叫“Apple ”。為了叫起來簡單,父母就叫“Apple”的最后一個音“ple”,這在泰語里的發(fā)音與漢語里“笨”相似。我的奶奶是中國人,當得知小孫女的名字叫“笨”的時候,奶奶當然覺得“不可以”!
我在泰國學校里當中文老師的那段時間里,見過學生們各種千奇百怪的小名。有一個學生的小名叫“ Cat”(“貓”的意思),但是她的性格與長相都和小貓一點關聯也沒有,她告訴我她一點都不喜歡貓,只是因為她的父母喜歡貓,就給自己的孩子起了個小名叫“Cat”。
有一位來自美國的英語老師跟我說,他發(fā)現英文字母從A到Z幾乎都可以被當作是泰國人的小名。的確如此,除了“E、H、W、Z”很少見,幾乎每個英文字母都被泰國人拿來當成取小名的素材。我的三位學生,他們是一家的兄弟姐妹,小名分別叫“A”“B”和“O”,還有幾個學生的小名叫“P”“R”“S”“T”。
一位在泰國當老師的中國朋友,她也發(fā)現了很多關于泰國學生小名的有趣現象,比如,叫 Keng(棒)或 Best的孩子,成績卻不怎么樣,甚至有的課程還不及格呢!這位中國朋友跟我開玩笑說:“我班有一位學生叫 Sa-tang(錢的含義),是否她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后很有錢啊!”一位學生小名叫“Pitchy”,她說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西方,可是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會簡化名字,都叫他“chy”,和中文的“棄”同音了,這在中國人眼里可不是一個好名字。另外,一位小學生叫“Coffee-mate”,這個名字讀起來洋味兒十足,中文含義是“咖啡伴侶”,她猜想這個孩子的父母應該比較喜歡喝咖啡。有一位小名叫“ Jin(泰文中的含義是“中國”)的幼兒園學生,可想而知,她覺得“這個孩子的父母有多么的喜歡中國啊!”
我的一位老朋友,她的女兒今年要去英國留學,她最擔心的就是她女兒的小名,因為女兒大名叫“Wa-lai-porn”,而小名取自大名的最后一個音,是“ Porn”,在泰語里“Porn”有“祝福”的含義,是個很美好的名字。但“Porn”在英語里卻是有關“色情”的意思。如果將這個小名介紹給英國同學,一定會讓人笑破肚皮,但她女兒卻說:“媽媽您別擔心,我想好辦法了,到了英國,只要將小名的泰語發(fā)音‘Porn,稍稍修改變成‘Porn-la:Paula (寶拉)問題就解決了”。我另一位老朋友也遇到差不多的情況,她女兒獲得了去英國做交換生留學的機會,但女兒小名叫“ Prince”(王子,這個名字在泰國一般是給女孩用的),她跟我說,沒辦法呀!只得改女兒的小名了。
三年前,我來到中國留學,認識了很多中國朋友。我的中國朋友覺得直接叫泰文名字,泰語的發(fā)音有點困難,于是他們喜歡問“這個泰文的中文含義是什么?”我介紹一位泰國好友給中國朋友認識,她叫“Nok”,緊接著那位中國朋友也會問“Nok”是什么意思?我告訴他是“小鳥”的意思。于是他就會稱呼我的泰國好友“Nok”為“小鳥”,以后見面都叫“小鳥”而不叫“Nok”了。有一回這位中國朋友來泰國旅游,在泰國電視臺的一個節(jié)目上看到了一位女明星長得很漂亮,朋友問我她的名字。我告訴她叫“Rod-may”,中國朋友發(fā)不出第一個音“Rod”的泰語發(fā)音,就問我“Rod-may”這個名字的中文含義,我說是“公共汽車”的意思,他聽了之后覺得,總不能叫一個女明星“公共汽車”啊!還是盡量發(fā)音叫Rod-may吧。
通常想進演藝圈的人,或是在演藝圈里工作的演員、偶像明星或是歌手,都需要特意取一個藝名。 中國的演藝人員在取藝名時,除了要對照其生肖、五行是否最適當以外,還要考慮好記、好聽、會使人印象深刻等因素,以及是否能為自己帶來好運,是否會大紅大紫。但是在泰國,只要把該名歌手或演藝人員的小名放在他(她)的大名前面,這樣就成了他(她)的藝名小名在泰國的娛樂界及演藝圈儼然成了藝人的注冊商標,雖非必然,但卻是八九不離十,如:演員兼歌手/模特兒Min Pechaya ,小名: Min;模特兼演員Pong Nawat,小名:Pong;模特兼演員Kane Theeradeth,小名:Ken;模特兼演員Mak Parin,小名:Mak;演員兼歌手 Weir Sukollawat,小名:Weir;演員兼歌手Mike Piratch,小名:Mike。明星們的藝名倒是很簡單呢!
泰國著名的網球手帕拉東·斯里查潘(),他的小名是 Ball(球), 頓時“Ball”就成了泰國廣受歡迎的“洋小名”。另外,我認識的許多泰國學生,也都取了洋名字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泰文小名,比如: Ben-Benjamin(班杰明)、 Dan-Daniel(丹尼爾)、Joe-Joseph(喬瑟夫)、Lyn-Linda(琳達)等等,都是如假包換,洋味十足的名字。
泰國人給孩子起了那么多洋小名,比如,Ice, First,Pancake,Pipe , Atom,Clean,Best,Top,Airbus等等。這些名字聽起來很西方很國際化,只是因為用英語,但上面所采用的這些字匯,卻跟那些英語系國家用來取成名字的詞匯完全不一樣!西方人并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取名字或作為小名,所以被泰國父母覺得很有西方味道或國際化的這些名字,充其量只能算得上英語化的泰文名字罷了。
我曾是兩期北語孔子學院赴泰教師志愿者培訓班的教師。開班授課前都會替班上所有的同學取個泰文名字,當然要取小名啦!一方面是為了便于稱呼,再則,一旦同學們結業(yè)分配到了泰國,總是會碰上當地人問起,到時候,同學們也能說出個所以然。為了替同學們取個像樣的泰國小名,除了依據同學們的中文姓名外,同時還要參考同學們的性別、外觀、長相、習慣、談吐等,然后,再依據泰國人取小名的一些條件和訣竅,盡可能地采用傳統(tǒng)的泰文小名,幫同學們取個既有美好含義,又簡單易記好聽的泰文小名。比如,有的同學中文名字里有“雨”,就給她起名字為“ Fon(雨)”;有的同學喜歡藍色,就給她取名字為“ Fah(藍色)”;有的同學性格像水一樣溫和,就給她起小名“ Nam(水)”;班上有個男孩子,個子比較大,就給他起名字“ Yai(大)”等等。
三
泰國人的小名五花八門,我們無須去判斷到底哪個小名好,哪個小名不好?無論如何,每個人的小名,都是父母對子女無限希望的寄托和無窮情感的升華。
世界各民族間的語言發(fā)音,以及語音所代表的含義,或多或少存有差異,有時候,我們對于其他國家的語音或是諧音,會不經意地產生不合理、不正確的一些聯想,這種情況在所難免,比方說 : 泰國人稱大哥大姐叫“”(泰語發(fā)音“屁”),“屁”字在中文的口語里非常不雅,基于對異國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我們應當學習從對方的語言角度切入,進一步去發(fā)掘與吸收其文化精髓,這樣的做法才是王道,千萬不能因為發(fā)音的緣故造成錯誤的聯想,扭曲了他國語言所代表的原始、正確的意涵。
就像中國文學作品《水滸傳》里的108位好漢一樣,泰國人的“108個小名”是泰國文化的一個縮影,各有各的特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傳統(tǒng)的、國外的,都有可能成為小名的來源,涵蓋面非常廣,這些都體現了泰國人民熱愛自由、熱愛生活、隨性而安的文化特點。
如果有機會,您可以親自來泰國體驗一下,也許你會發(fā)現更多的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