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婧
在如今這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身份證信息就好比是每個人的“源代碼”:不但儲存最重要的個人信息,還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憑證,沒有它寸步難行。因此,我們每個人在日常使用身份證及其復印件時都應注意保護和回收,身份證丟失或被冒用時及時掛失或報案,保護好我們的“源代碼”。
現象——多個搜索平臺出現手持身份證照片
日前,有網友發文稱,自己在多個大型搜索網站輸入“手持身份證”,并選擇“圖片”類型,搜索結果均出現大量真人手持身份證照片,并且這些照片可以輕易被下載、保存。隨即引發網友熱議,“這么重要的信息就這樣暴露了,太危險”。
據悉,“手持身份證”照片的形式多為露臉的真人在后,手持身份證在前,身份證正面朝前,以證實身份證為本人。這些照片中,僅有一小部分為網站的示例照,身份證上的關鍵信息被模糊處理,真人眼睛部分被打馬賽克,并在照片中間寫上了大大的“范例”二字。除此之外,大量照片中的證件清晰、無水印,他們的姓名、生日、身份證號碼及相片都可以直接被看到。
追訪——手持身份證照片來源五花八門
那么,這些照片都是從何而來呢?根據搜索結果中的“圖片來源”鏈接,調查發現,手持身份證照片的來源五花八門,包括大眾點評網、廈門兩岸商品交易中心、某縣移動互聯網農副產品電子商務招商網站、學信網注冊頁面、示范如何注冊成為淘寶店主的博客網頁、百度貼吧、網貸城及一些新聞報道等。不過從搜索結果中看,目前尚未發現有網站大規模公開泄露照片。
有網友表示,“現在很多機構或APP注冊都需要手持身份證照片,很難避免泄露”;有網友表示同意稱,“不是我們要上傳,而是一些網店之類的要開通必須這樣弄,要不不讓開,我們也是被逼的”;還有的說:“考試報名、拿快遞、住酒店,身份證信息還不是一下子就暴露了,誰知道他們有沒有泄露”。
據了解,目前許多網站都要求上傳“手持身份證”的照片以證明是本人,例如在許多P2P網貸平臺上,在進行實名驗證時都需要上傳清晰的手持身份證照片;在學信網注冊、網站ICP備案、網上辦理進京證、微博注冊、網絡直播注冊等環節也需要提供本人的手持身份證照片;在淘寶網開店也需要店主上傳手持身份證照片。還有網友表示,去銀行辦理業務有時也被要求現場拍攝手持身份證照片。
關注——這些手持身份證照片能干嘛
據央視報道,合肥一市民胡女士就在網上看到了自己手持身份證的照片,且身份證信息很清晰。她回憶道,自己曾在網上注冊一款借貸軟件時,按照平臺方要求拍攝“手持身份證照片”,并上傳到平臺。當時認為平臺肯定會保護自己的隱私,但現在卻被泄露,她擔心自己的身份證信息泄露會被不法分子利用,便向平臺求助。可平臺客服答復“平臺方不可能泄露客戶的隱私信息,可能是客戶在上傳照片的過程中,發生的隱私泄露,也有可能是黑客侵入了胡女士的電腦、手機,獲取了存儲在里面的照片。”
胡女士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獵豹安全專家李鐵軍表示,“手持身份證照片泄露,就可能有人冒用身份去干不法的事情。比如偽造身份證,比如在某些支付平臺注冊賬號冒名貸款,甚至洗錢?!?/p>
據了解,在這些照片的來源中有一類比較特別,他們是在貼吧或者知道等頻道的“求助帖”。在這些帖子中,題主會以積分或其他獎勵形式“求一張手持本人身份證照片(要求身份證和人物五官清晰可見)”。而在跟帖或回答中,就有網友提供該類照片。這些題主是誰,他們為何需要其他人的身份證照片呢?“最需要這類東西的,就是騙子。”李鐵軍表示。
看法——身份證照片泄露誰之過
那么在這些搜索引擎上出現的照片是搜索引擎之過嗎?一位工程師解釋稱,這種觀點并不正確。他稱,搜索引擎抓取網站信息是根據“網絡爬蟲排除標準”協議來抓取網絡上公開內容的,網站通過該協議告訴搜索引擎哪些頁面可以抓取,哪些不能。通常,可以被搜索引擎抓取到的都是未經加密的內容,而安全級別較高的網站,比如淘寶網的店主注冊信息,一般都是不會被泄露的??梢哉f,如果是源網站未經加密直接被抓取內容,那主要責任是在源網站的。不過,有的信息會被搜索引擎留存,即使原網頁刪除,還是可以在搜索網站被找到。
但源網站泄露并非唯一的數據源,李鐵軍表示,除了某些網站因為保密措施不當之外,還有一些是用戶使用相冊不當而泄露的。例如有些用戶的網盤數據設置為“可共享”,那么就很容易被侵入;或是當手機感染了病毒,手機相冊里的照片也很容易被黑客調取。
提示——手持身份證照片不能隨便拍
李鐵軍表示,其實“手持身份證”拍照,本身就是一種有缺陷的實名認證方法,比如PS的身份證也能通過。而大部分網站只是簡單地驗證了身份證號是不是合法的,一些有比對照片,但如果是精心修改的還是可以騙過去。
他提示用戶,一定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首先應該知道這樣的照片不能隨便拍,除非是某個網絡服務非用不可,那拍完就該刪除。尤其是一些P2P平臺或其他不能準確識別來源的網站,很可能存在保管不善被泄露或者被轉賣的可能。因此,如果有可能,盡量少使用該類網站服務,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
解決——公安部試點“網上身份證”
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網絡上實名認證,個人身份信息一直存在被不法分子盜用的風險。日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在2016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上發布消息說,他們研發的網絡可信身份認證服務平臺即將在多個地方投入試點。通過這個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生成一個終身唯一編號的“身份證網上副本”,通過“刷臉”等技術手段讀取。
也就是說,未來,我們要想證明“我就是我”,比如住賓館登記的時候,可能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證,“刷個臉”就可以了;寄快遞的時候,可能掃個碼就行,不需要填報具體信息了。
今年5月,廈門成為全國首個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落地城市。全市建立起統一身份實名認證體系,已有近70萬用戶實現了統一實名認證,體系中增加“居民身份證網上副本”認證技術,居民需申請一次“居民身份證網上副本”,即可在將來做到全國范圍使用,既權威又方便。
“只要將身份證和終端機相連,后者自動采集身份證信息進行比對,再設置8位數的密碼,身份證網上副本就可以生成?!惫膊康谝谎芯克C件技術事業部主任郭小波介紹,身份證網上副本具有加密標識,不會存儲任何隱私信息,可放心使用。根據所需求的保密程度高低,網上副本還可以增加居民的人像、指紋信息,提高安全性。
郭小波表示,這種“數據加密”性質的“網上二代證”在保護了公民隱私信息的同時,也解決了公民個人信息在互聯網上被“盜用”“冒用”問題。
“居民身份證上網以后會不會造成居民身份證信息的泄露丟失呢?”郭小波表示,這是很多網民最關心的問題,我們保證不會在網上儲存、傳輸居民身份證的信息,只存在終端,不會存儲在云端,也會保證卡體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