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力資源的競爭,實現跨越發展的未來歸根到底在人才,人才隊伍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實施起著保證作用。為提升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公司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人員特點和實際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技術、專業技能和崗位業務知識的培訓,突出需求性、前瞻性、實效性和覆蓋面。
關鍵詞 員工培訓 企業人力資源 務實創新
一、積極探索人才培訓的新模式,多措并舉地培養人才
第一,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對中層管理人員,重點從提高其領導管理藝術、組織能力、管理創新能力和業務工作水平出發,有計劃地選送部分中層管理人員參加與本崗位、專業相一致的進修班培訓,提高其綜合管理水平、拓展其視野;對一般管理人員的培訓,主要以管理知識和崗位業務知識為主,結合各專業崗位的要求,通過自培、外培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抓好專業業務知識的培訓。
第二,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主要以新技術、新理論培訓為主,接受相關單位對機電技術管理的培訓,熟悉掌握港區所有機械設備技術原理及技術維護要求,結合新設備、新技術的引進,抓好知識更新的進修和培訓。
第三,各類司機等現場作業人員的培訓,主要以提高其技術水平、勞動熟練程度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取證為主,注重對各類操作司機崗位理論知識、崗位規范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訓,抓好職業技能等級培訓,使所有操作人員達中級工以上水平。同時對缺少經驗的年輕操作人員采用“以老帶新”的辦法,建立師徒培訓機制,幫助其盡快適應崗位。對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的活動,以激發員工學習技術、鉆研業務的積極性,提高其技能水平。
第四,為了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發揮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用,在公司所有操作崗位實行一專多能的培訓,要求每位操作人員掌握1 ~ 2種操作技能,便于人員崗位的流動、調劑和分配。
二、以人為本:打贏“人才保衛戰”
(一)持續探索和改革人力資源引進方式和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優化人員隊伍結構
第一,持續推行定向委培計劃,為公司生產人員緊缺崗位提前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在保持與南京海事學院、南通航院合作的基礎上,通過南京港與南京技師學院簽訂委托“訂單式”培養方式,招錄合格的應屆畢業生,擴大新生力量的來源渠道。
第二,加強自主培養力度,以人才素質提升推動公司發展。一是構建全員培訓體系,開展員工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企業,努力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增強各類人才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深入開展拜師學藝、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攻關等實踐鍛煉活動,促進員工崗位成才,努力培養一大批技術型、復合型人才。二是堅持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三支隊伍”一起抓,強化教育培訓,從整體上提高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對專業技術人才,著力提高其專業技術攻關能力、科技創新能力、自主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對經營管理人才,著重提高其經營管理能力、市場應變能力,著力提高其政治理論水平和參與企業重大決策、有效開展各項工作的能力;對高技能人才,著力提高其職業技能素質和解決關鍵問題的能力。三是抓好各類專業人才的繼續教育。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人才需求,搞好各種專業人才的再培訓、再教育;不斷充電,補充、更新、拓展知識技能,促進低層次人才向高層次人才躍升。為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企業應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聘請行業資深專家、教授來公司授課;有計劃地選派優秀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到高等院校學習深造;或參加行業高級人才專題研修等形式的技術交流研討與培訓;開闊人才視野,提高專業水平。四是加強技術員工培訓。利用好集團、公司二級職工培訓教育資源,大力拓展適應性培訓和取證上崗的培訓。探索實施“勞模工作室”和“大師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機制,落實名師帶徒制度,鼓勵技術工人參與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攻關項目,培養技藝高超、技能精湛的技術工人骨干。
(二)創新人才選拔、評價機制,廣開賢路“延攬人才”。
第一,當管理崗位缺員補充時,實行公開競聘、競爭上崗,變“相馬”為“賽馬”。完善管理人才輪崗交流制度,使機關與基層、各單位之間管理人員的崗位交流成為一種常態,努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第二,技能人才的選拔以職業技能鑒定為主渠道,遵循“考評結合,以考為主”的原則,將一線操作技能工人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掌握一定專業基礎知識和特殊技能的實用型優秀技能人才選拔出來。
第三,建立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克服唯學歷傾向,注重靠能力和貢獻評價人才;改進人才評價方式,把評價人才和發現人才結合起來,堅持在實踐中識別人才、發現人才。
(三)加強后備人才隊伍培養,為公司發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根據不同培養方向的后備人才及實際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針對中管和一類普管后備人才,一是選送到高等院校進行學習深造;二是參加港內外專題培訓和論壇交流;三是安排到相關兄弟港口考察觀摩;四是組織后備人才對公司生產經營、管理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和理論研討;五是分批安排后備人才進行為期3~6個月的跨部門、跨專業工作實踐的崗位輪換和掛職鍛煉;六是有目的地安排到綜合部門或關鍵崗位擔任職務、接受考驗,增強全局觀念,提高人才的宏觀管理和綜合協調能力,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七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對成長快速、表現突出的后備人才可以進行“責任晉升”培養,提供模擬升職體驗,促使其在晉升后能快速地適應崗位要求。
通過人才工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形成統分結合、協調高效的人才工作機制,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靈活的人才制度環境。通過教育培訓、實踐鍛煉等多種形式,增強員工隊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爭取到2020年末,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占公司管理人員總數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級工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人員占技術工人總數的比例超過40%,技師和高級技師占技術工人總數的比例超過15%。
“以人為本”戰略有利于有效推動操作技工和管理人才的素質提升、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單位為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毛蓓,女,江蘇無錫人,本科,人力資源中級職稱,研究方向: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1] 許春穎,賈雯涵.關于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問題與策略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6(18).
[2] 吳燮.企業人力資源系統化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展望,2015(09).
[3] 曹思明.員工培訓與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新趨勢分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5 (08).
[4] 趙文杰.試論如何開展企業用人指導[J].中國市場,2016(23).
[5] 左振鑫.企業人力資源系統化管理的設計及若干研究[J].時代金融,2016(11).
[6] 毛樹珍.企業如何創新發展人力資源與管理的必要性及實踐思路解析[J].時代金融,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