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梅
【案例】楚天虹的丈夫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但是,他既沒有與公司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也沒有辦理其他任何入職手續。兩個月前,楚天虹的丈夫在下班途中突發疾病死亡。面對楚天虹的賠償請求,公司卻以與其無關為由一再拒絕。那么,楚天虹的丈夫是否構成工傷?公司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點評】楚天虹的丈夫不構成工傷,但公司必須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第一,本案不具備工傷的構成要件。下班途中突發疾病死亡的工傷構成,《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和第十五條第一項分別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即以“事故傷害”和“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為核心要件。而楚天虹的丈夫既不是死于“事故傷害”,也不是死于“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而是在下班后死于突發疾病。
第二,公司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也就是說,在公司已經為楚天虹的丈夫辦理基本養老保險的前提下,她的丈夫雖然死于突發疾病,但楚天虹也可以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獲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喪葬補助金一般按照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6個月總額計算;一次性撫恤金一般為她的丈夫生前10個月的基本工資。如果公司沒有為她的丈夫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則應當由公司承擔。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在勞動者本人已故的情況下,這種請求權自然可以依法由其近親屬繼承;另一方面,公司明知應當為楚天虹的丈夫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卻沒有辦理,侵犯了她的丈夫的合法權益,甚至造成了無法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獲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的實際損失,公司具有主觀上的過錯。而《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楚天虹應當承擔一定的舉證責任。公司承擔有關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的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她的丈夫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那么,在沒有與公司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也沒有辦理其他任何入職手續的情況下,萬一公司否認她的丈夫系其員工,也無法得到賠償,所以,楚天虹必須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具體可以參照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第二條的規定辦理,即:“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四)考勤記錄;(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