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師和輔導員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共同承擔育人重任。目前,高校里這兩支隊伍存在溝通不佳、分工不明晰等問題,影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為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研究合力育人實屬必要。導師和輔導員在育人中各有優劣勢,要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方式加強溝通,樹立合力意識是前提;拉近導師和輔導員距離,構建相關機制是保障;明確各自分工,促進彼此合作。
關鍵詞:導師 研究生輔導員 合力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37-02
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需要。高校中,導師和輔導員是研究生培養工作主體中的兩支重要隊伍,他們與研究生培養最為直接和密切,肩負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為使育人達到更好效果,不斷探尋和豐富育人方法是重要途徑,構建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合力育人正是其中之一。
1 合力育人必要性分析
1.1 共為主體,共擔責任
教育部2010年頒發了《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根據研究生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為主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與此同時,各高校相關研究生導師責任制管理辦法相繼出臺,以我校西南政法大學為例,《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導師責任制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導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人”,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風,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對研究生進行就業指導。”可以看出,導師與輔導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責任重合之處。
1.2 正視現實,尋求改善
導師和輔導員服務對象具有一致性,責任規劃具有重合性,那么他們的工作關系應當比較密切。可現實情況卻有所不同。據華南農業大學某一課題組對全國部分高校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溝通與交流情況做隨機抽樣調查及深度訪談,得出兩點結論:(1)導師與輔導員平時交流少,有問題時交流多;(2)導師與輔導員交流意愿弱,輔導員與導師交流的意愿強。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研究生群體中也做過一項調查,得出“在日常管理方面,如有事由需要請假的情況,有50%的同學認為只要和導師請假就可以,還有45%同學認為和導師請假或向輔導員請假都是必要的,5%的同學覺得只需向輔導員請假。
經訪談了解我校導師與輔導員之間就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模式得知,與上述高校基本相同。一是,大部分研究生重導師輕輔導員;二是,導師之間差異較大,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的作用視各人而定。三是,導師與輔導員之間缺乏合力育人的保證,隨意性強。
1.3 追求教育效果最大化
“合力”本是一個物理學術語,百度百科中的解釋為:“作用在質點上的幾個力共同作用時產生效果如果與某一個力F的效果相同,那么這個力F就叫做幾個力的合力 (resultent force)。”尋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是為推動研究生在校期間,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和發展,使研究生教育效果最大化。導師和輔導員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育人過程中,兩支隊伍育人工作既有交集又各有側重,工作方式獨立,未形成合力機制,沒有達到對研究生培養齊抓共管的效果,使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大打折扣,這種背景下探討推動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相互溝通交流、明確雙方的工作職責、構建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機制實屬必要。
2 導師與輔導員在育人中的優劣勢分析
2.1 導師方面
與輔導員相比,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優勢明顯。首先,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確定師生關系是雙向選擇的結果,研究生對導師認可度高;其次,導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水平、學術造詣在學生中更易樹立權威;再次,研究生從導師處受益更直觀。主要體現在學識的增長,視野的開闊和就業機會等等。最后,現行的教育體系下,導師對研究生能否順利畢業具有重要影響。上述種種優勢使得導師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更高,研究生跟導師關系更為緊密。
當然,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比輔導員而言,也會存在劣勢。比如,導師往往僅憑借個人的生活工作經歷和經驗給學生以指導,未接受類似于心理咨詢、職業規劃、應急事件處理等專業培訓,使得導師對研究生的培養和教育具有較強的個性特征;又如,導師除帶研究生外還會參與授課、課題研究、掛職鍛煉、校外兼職、出國深造等,這將導致對研究生的指導沒有時間保證;另外,高校導師群體中既有共產黨員、無黨派人士,又有民主黨派及群眾,部分導師自身政治意識不堅定,從未參與過研究生黨建工作,這種情況下開展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
2.2 輔導員方面
就輔導員而言,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強有力的黨組織資源是其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優勢。輔導員隊伍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信仰,能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并轉化為引導、教育學生的傳導能力。此外,各高校都很重視輔導員隊伍培訓,使得輔導員具備心理咨詢、職業規劃以及學生突發事件發處理能力和技巧。不僅如此,輔導員相比導師而言更為熟悉涉及研究生的各項規章制度及研究生工作動向,能及時向研究生傳達關乎其利益的最新政策。同時,豐富的學生工作歷練讓輔導員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借助黨、團、班級建設等平臺營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劣勢在于,與導師相比,輔導員在學生面前的權威性不足。研究生中既有碩士又有博士,他們學歷高、自我意識強,其中一部分人在年齡、黨齡、學問、科研能力、心理成熟等方面與輔導員相當甚至超過。這就導致輔導員在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往往顯得缺乏權威,進而“言輕”。另外,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嚴格按照制度進行,只要完成規定的事項,就可以順利拿到學位,也就是說,研究生讀書期間,不與輔導員有任何交集也不會對畢業有什么影響,使學生缺乏與輔導員聯系、溝通的必要性。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導師和輔導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有優劣,各自存在互補的空間。探尋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機制即是利用兩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合作育人,揚長補短。
3 借助優勢彌補劣勢,構建合力育人機制的途徑
導師和輔導員在育人中各有優劣勢,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負責人,兩者之間的分工和協作對研究生的教育影響重大。
3.1 加強溝通,樹立合力意識
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加強雙方溝通,樹立合力育人意識是前提。如何建立并拓展雙方溝通的平臺是重點。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溝通已經不局限于面對面交流,包括線上和線下。線上是指通過運用互聯網平臺,通過新媒體手段使導師和輔導員不受地域和環境限制而互動。例如,通過學校的微信訂閱號推送優秀輔導員和導師事跡,特別注重其思想政治育人事跡的宣傳;學院、年級建立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一體的育人qq群、微信群,方便隨時溝通。線下是指由學院分管領導組織,在召開學院導師會議時增加與輔導員交流環節,輔導員就近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學生活動開展與導師展開交流。亦或是定期在校級層面舉行導師與輔導員交流沙龍,圍繞育人展開話題討論,在學校形成導師重育人、導師和輔導員合力育人的氛圍。
另外,也有學者指出,必須明確界定在哪些情況下,導師需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哪些狀態下,輔導員需主動與導師溝通。本文認為,這個更傾向于建立導師與輔導員的分工機制,如果分工明確再加上溝通平臺的搭建,相信雙方的交流會逐漸增加。
3.2 保證機制,拉近雙方距離
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屬于兩支不同隊伍,雙方接觸少,距離遠,需要通過制度的保證來拉近彼此距離。
3.2.1 統一機制
高校應加強導師和輔導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共同管理,建議由分管研究生教學副院長兼任黨總支副書記,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這樣便于從管理層聯系兩支隊伍,有效整合雙方資源,拉近雙方距離。
3.2.2 融合機制
高校學工部門要介入導師隊伍培養環節,在導師資格申報時除了對其學術成果有要求之外,還應當對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想法、規劃進行考察,從導師進入門檻時就對其強調導師在這方面的責任和重要性。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規定青年導師應兼職不低于1年的輔導員工作,作為考核內容硬性規定,為拉近今后導師與輔導員之間的距離打下基礎。
3.2.3 激勵機制
通過激勵機制促進導師、輔導員加強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與合作。高校可在全校范圍內評選“最佳導師”、“最美輔導員”等活動,并擴大宣傳和活動的影響力,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對導師和輔導員的育人工作表示認可。不僅如此,還應對他們的育人案例做推廣,在隊伍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3.2.4 考核機制
高校定期會對研究生導師進行考核,雖然考核制度上會對導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規定,但缺乏對研究生育人方面的具體指標和佐證材料,應當在考核機制上做出具體規定。例如,與學生的談心談話記錄,為學生就業、實習等提供單位數量等等。而在對研究生輔導員的考核指標中,應增加與導師互動情況的要求,邀請導師參與研究生活動的數量、人次等規定。
3.3 明確分工,發揮最大效用
應當對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職責進行進一步明確,以杜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權責不明或者推諉等現象。通過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和邊界的梳理,確立導師和輔導員各自的分工,以分工促合作,發揮合力育人最大效用。
研究生導師的職責是教書和育人,即科研能力培養與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兩個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包括學術道德和科研誠信,乃至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導師利用自身優勢在學術道德、科研創新、職業發展規劃、就業等領域成為工作主體和責任主體;而輔導員則在政治理想信念、思想教育、黨團班級建設、心理健康等領域加強對研究生的教育,并結合學生日常管理、獎助等領域開展育人工作。當然,既有分工也要有協助,分工并不是獨立的,導師和輔導員在分工范圍內,雙方都應予以對方幫助,主動與對方溝通。之所以要有分工主要是避免職責真空,樹立各自的責任意識。并且,讓研究生清楚兩者的分工,使其在接受管理時有的放矢,以起到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茂華,李尚蒲.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機制的構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45.
[2] 白勇,李偉元,孫一娜,趙和.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在學生培養工作中相互協作的調查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2):
65.
[3]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6ZYLHcmZdL9r4vn7F--hZkDY6C9fEpVgYfTo09JDzbhLS5LkBoxIPJXktaiJDFT8zl__t-aocAyTU7Iqq6ZPqvwQMWufWYRwS8h7mN1Wua,2016年7月20日訪問。
[4] 蔡茂華,李尚蒲.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機制的構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47.
[5] 王震,李勝剛,姜偉.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合力育人機制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5(4):192.
作者簡介:曾迪(1989-)女,漢族,重慶,研究生學歷,西南政法大學應用法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