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波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推行,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語文是初中學生的主修課程之一,其課時也相對較長,加上其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在該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成為主要的教學任務。本人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詳細介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性以及滲透的有效途徑,為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長期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德育一直被教師忽略,提高學生的學生成績被視為唯一的教學重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影響著其今后的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價值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哲學中我們都知道“物質決定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的主觀認識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不僅僅需要有知識的年輕人,更需要德智全面發展的人才。試想一下,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人才,但是卻缺少最基本的愛國底線,不熱愛我們的祖國,那么對我們的社會危害要比一個文盲大得多。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正處在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可以通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強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讓其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了這樣的價值觀念,在今后學生的為人處事中就會有一個行為標準,長期以往,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初中學生的語文水平,不僅僅包括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當然,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休戚相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就是將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同“德育”結合起來,在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不斷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以便他們更好的理解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增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二、在初中語文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推行以來,德育滲透已經得到了語文教師的充分認識,在教學實踐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是仍然有許多教師將德育滲透表面化,不講究方式方法,根本不能實現德育效果。那么,如何將德育有效的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呢?
1.充分利用課堂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應該充分認識課堂的教學作用。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開始之初,教師應該精心準備課堂導入語,增強課堂內容的藝術感染力,引著孩子漸入佳境。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最后一課》這一篇課文時,鑒于這篇課文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七年級下學期學生歷史知識的缺乏,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先向學生普及一下中國歷史中抗日戰爭的知識,講述一下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那些艱苦歲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問題情境,在課堂沒開始之前,可以先問問學生有沒有看過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什么的,在紅色電視劇這么普及的年代,學生們都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作為教師一定要跟學生講明白侵略者的暴行以及抗日英雄的偉大事跡和中國人民為了抗戰做出的犧牲,增強學生的愛憎情感。當然,教師也不能一味降低課堂氣壓,這樣也不利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在講述完課堂大背景之后,教師可以正式開始進入課文的講解,在這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學生從悲痛甚至悲憤的情緒中拉出來,幫助他們把這種情感轉化成力量,進而轉化成自身的內在修養。
2.透過文章作者,發揮人物形象的教化功能。
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各位專家學者精心為學生選擇的,每一篇的人物形象的有著很大的教育意義。文學作品高于生活,但也來源于生活,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反映著作者本身的人物性格,凝聚著作者的喜怒哀樂。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就是讓學生同作者之間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透過人物形象來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進而學會什么是美麗和丑陋、學會分辨是非。比如,在學習課文《臺階》時,教師不能僅僅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語法,更要通過“爺爺”這一人物形象,了解到我們“爺爺”這一輩人辛勤勞苦的生活以及他們對勞動的熱愛,“爺爺”臉上的皺紋以及那長滿老繭的手不是“土”,而是反映那個年代農民的生活狀態,進而幫助學生聯想到自己的爺爺,深刻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從這篇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教師滲透德育最好的媒介,通過人物形象體會到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中的德育因素就會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堅持補充同教材相關的課外材料。
雖然課堂是教師教學的最主要的陣地,但是教師不能忘記將教材同現實生活相結合,以便豐富德育滲透的內容。教師應該及時補充同教材相關的課外知識,以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選自《聊齋志異》的《狼》這篇文章時,學生也能感受到蒲松齡筆下的狐鬼花妖比人還要生動,但是其中反映出的作者對真善美的追求可能學生還是不太理解,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向學生補充作者相關資料以及利用網絡收集一些同作品相關的補充材料,加深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
為了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也應該逐步加強,在該過程中教師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紅,教師應該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在實踐過程不斷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當然,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論,教師要仔細分析自己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將自己的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過硬的社會主義接班人。